2025 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一公布,山东青岛又一次冲进新一线城市,排在第 12 名。这个榜单从商业资源、交通枢纽等五个方面打分,青岛能上榜,说明这座靠海的城市真有两把刷子,这些年发展得确实不错。从以前的小渔港,到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青岛越来越有活力,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发展路。
经济变强:万亿 GDP 背后的新变化
青岛能一直待在新一线城市里,靠的就是经济实力硬。2025 年,青岛的 GDP 超过 1.8 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 6.5%。这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在,服务业成了经济增长的主力,占比达到 52.8%,金融、科技这些现代服务业发展得特别快。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长了 10%,科技创新带来的动力越来越强。
在产业发展上,青岛把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抓得很好。汽车制造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方向升级;电子信息产业里,集成电路、软件、智能终端全面开花,年产值分别达到 500 亿、800 亿和 1000 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利用海洋科技优势,研发出不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这三大产业就像 “黄金三角”,撑起了青岛的经济。市场也特别活跃,2025 年新注册的企业和商户超过 20 万家,民营企业更是成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青岛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交通升级:海陆空全面开挂
青岛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在周边城市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北方重要的港口,青岛港的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 1500 万标箱,借着 “一带一路” 的机会,成了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陆地上,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 1000 公里,胶济客专、青盐铁路能快速直达全国主要城市。地铁已经开通 4 条线路,总里程超过 100 公里,80% 的公交车都换成了新能源车,绿色出行成了日常。
青岛的交通便利,不仅方便了出行,还促进了产业合作。靠着完善的交通网,青岛和京津冀、长三角联系更紧密了,在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领域一起发展产业链。胶州湾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这些大工程加快建设,28 条 “断头路” 也打通了,市内交通更顺畅。还新增加了 2.4 万个停车位,实实在在解决了大家停车难的问题,交通建设真的很贴心。
生活变好:住在青岛有多幸福
青岛是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民生工程也干得特别实在,把新一线城市该有的宜居样子都做出来了。2024 年,青岛改造了 433 个老旧小区,13.26 万户居民受益,改造数量连续三年在全省排第一。138 个城中村也在改造,2.5 万套安置房已经封顶,1.5 万户居民搬进了新家。这些改造不光改善了居住条件,还补齐了养老和托幼设施,不管老人小孩都能住得舒心。
青岛在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活上都没落下。李村河、张村河 11.5 公里的河道整治完成,修复了 116 万平方米的生态环境,还建了 20 公里的绿道,成了大家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住房保障也越来越完善,新筹建了 6000 套配售型保障房、1.5 万套租赁房,公租房补贴也按时发放,让大家都能有房住。还加装了 462 部电梯,新增了 2.4 万个电动车充电位,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
创新加速:为未来发展攒足劲
青岛为了以后能发展得更好,在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现在青岛有 500 家研发机构,其中国家级的有 20 家、省级的有 80 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出了很多成果。2025 年,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 60%,2000 多个转化项目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政府拿出 150 亿元支持科技创新,还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好政策,大家搞创新的积极性特别高。
青岛把人才和创新结合得很好。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发展平台,吸引了很多人才。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也很紧密,创新点子一个接一个。在智能建造领域,全国首个基于 CIM 的创新协同平台投入使用,“天蝉” 施工机器人也开始干活了,51 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带动整个行业升级。青岛的创新环境越来越好,在新经济发展和未来潜力上不断进步,为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百年前的小商埠,到现在充满活力的新一线城市,青岛的每一步发展,都体现在经济变强、交通变畅、生活变好、创新变多上。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更离不开每一个青岛人的努力。未来,青岛还会更加开放,在新一线城市的赛道上,跑出更精彩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