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告别 “躺赢”,四季度怎么走?
创始人
2025-10-11 20:15:26
0

风水轮流转。

《投资者网》吕子禾

2025年三季度末的债市,再度陷入多空博弈的激烈交锋中。回望2024年,彼时债市还是单边牛市的“坦途”,而今年以来,市场却切换至宽幅震荡的风格。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区间已接近40BPs,这样的波动幅度让不少金融机构直呼“投资难度陡增”。从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到债券基金收益回调,普通投资者的“稳健理财”预期也接连受到冲击。

这场从单边到震荡的转变背后,究竟藏着哪些核心推手?手中持有债基或理财的投资者,该如何看待资产净值的起起落落?四季度的债市又有哪些可把握的机会与风险?

震荡新常态

2025年债市最鲜明的标签,便是从2024年的单边趋势转向宽幅震荡,这种“范式切换”让市场参与者普遍感受到了压力。

从数据来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半年始终在1.5%-1.9%的区间内游走,到三季度末更是上行至1.85%-1.9%的区间,无论是波动频率还是幅度,都远超去年。

若将全年行情拆解,一季度市场震荡,二季度迎来阶段性回暖修复,三季度却受政策面扰动再度调整,“三起三落”的态势清晰可见。

品种间的分化同样值得关注。短债因大行的持续支撑相对抗跌,Wind数据显示,3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三季度单季上行超30bp,信用债则在9月出现补跌,利差走扩超10bp,不同品类债券的表现差异,进一步加大了投资决策的复杂度。

推动这一震荡格局的,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从宏观经济来看,PMI已连续6个月低于荣枯线,经济动能改善有限,但通缩预期的缓释又偶尔催生“再通胀”的想象,这种预期的反复直接影响债市情绪。

政策面则呈现“多空交织”的特征。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时,市场因基建预期升温而承压,而国债利息增值税恢复、公募销售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等消息,又一次次扰动市场节奏。

此外,全球宽财政背景下,超长债利率上行形成“共振效应”,国内权益市场的强势表现又引发“股债跷跷板”效应,跨市场、跨地域的联动,让债市震荡的驱动因素愈发复杂。

机构投资逻辑如何变化?

面对债市的剧烈波动,不同机构纷纷调整策略,在“攻”与“守”之间寻找平衡,形成了差异化的应对路径。

银行系机构的转变尤为明显,从去年的“浮盈兑现”逐步转向今年的“波段博弈”国有大行作为配置盘的主力,稳步增配政府类债券,地方债投放量较去年翻番。

交易盘方面,股份行、城商行则主动提升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比,7月现券交易规模创下年内新高,只不过8月随行情回调有所降温。

收益层面,上半年八成A股上市银行的投资收益对营收形成正向支撑,其中建行增幅超200%,但进入二季度后,浮盈储备消耗加快,收益增速明显放缓,银行系的“甜蜜期”正逐步消退。

基金与保险、农商行等机构,则更注重“流动性管理与方向判断的平衡”。

公募基金受赎回压力与新规影响,负债端稳定性下降,对信用债的需求弱于往年,策略上更偏向短久期防御。

保险与农商行虽在三季度市场调整中大幅增配债券,但保险机构边际上向权益资产倾斜,农商行则更偏好证金债而非超长债。

尽管路径不同,但各类机构普遍采用“积极配置+波段操作”的思路,同时加强对冲工具的使用,以应对不可预期的波动风险。

这种策略调整的背后,是机构投资逻辑的深层重塑。

一方面,票息收益随利率下行逐渐趋弱,公允价值波动却不断加剧,迫使机构从过去“持有收息”的单一模式,转向“交易获利”的多元模式。

另一方面,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带来新的约束,国债利息增值税恢复压缩了税后收益空间,而负债端的稳定性差异,又进一步影响了策略的自由度,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机构走出“舒适区”,探索新的盈利路径。

多空分歧

进入四季度,债市的“迷雾”并未消散,多空双方的逻辑依然清晰,市场仍处于分歧之中。

多头的信心主要来自政策托底与基本面支撑。

当前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背景下,市场对四季度货币宽松抱有期待,降准降息、央行重启买债的可能性始终存在,资金面预计延续合理充裕。

从配置端来看,农商行、保险等长期资金在市场超跌后,已显现出配置需求,超长债收益率上行存在天然“天花板”。此外,公募销售新规等政策的影响已部分被市场定价,若后续正式落地,反而可能形成新的配置窗口。

空头的担忧则集中在供给压力与风险偏好抬升。

宽财政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政府债供给压力或将持续,供需失衡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若权益市场的强势格局延续,资金分流效应将进一步凸显,“股债跷跷板”效应或持续强化。

同时,尽管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的概率较低,但基建发力若显现成效,仍可能弱化货币宽松预期,给债市带来压力。

综合来看,机构对后市的主流预期相对一致:短期债市仍将维持1.5%-1.9%的震荡区间,超跌后存在反弹机会,但缺乏形成单边趋势的基础

不过,潜在风险仍需警惕。美联储政策转向可能引发全球流动性变化,国内地产政策效果若超预期将改变经济预期,地缘政治冲突也可能成为意外变量,这些因素都可能打破当前的震荡格局。

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四季度的操作更需“稳中求进”:既要把握超跌后的波段机会,也要通过短久期配置控制风险,同时灵活运用对冲工具。

此外,需密切关注政策落地节点与经济数据发布,及时调整策略,在震荡中寻找确定性机会。正如嘉实基金张文玥所建议的,低利率时代更需强化久期管理与风险分散,避免情绪化操作。

2025年的债市,是对机构投资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普通投资者重塑理财认知的契机。随着多空因素的此消彼长,市场终将在分歧中寻找新的平衡。(思维财经出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州实现境外银行卡“拍卡过闸”... IT之家 10 月 11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为进一步优化广州城市轨道交通支付服务,提升外籍乘客...
印度总理莫迪会见高通CEO,探... 10月11日,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会见了高通公司(QCOM.O)总裁兼首席执行...
HICOOL获奖项目赛后融资总... “获奖项目赛后融资总额已突破500亿元。”在10月11日举行的HICOOL 2025全球创业峰会预热...
DRAM龙头,完成A股IPO辅... 证监会网站显示,近日,长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工作顺利完成。 图片来源:...
暴跌!超160万人爆仓,有人哀... 10月11日凌晨,加密货币市场集体暴跌,比特币一度跌超13%,失守11万美元关口,最新报113700...
操纵证券市场,金城医药实控人被... 淄博富豪赵叶青操纵证券市场案有了最新进展。 赵叶青曾是“A股最年轻董事长”,彼时年仅35岁的他一手主...
深圳水贝三家黄金珠宝公司被查处... 深圳市黄金珠宝行业协会10月11日发布行业警示函,警示函提到,司法机关在深圳市水贝片区相继查处了三家...
【财闻联播】宏胜集团祝丽丹被“... ★ 宏观动态 ★ 工信部等七部门: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
北京国资出手,面壁智能完成数亿... 瑞财经 吴文婷10月11日,据“启迪之星”披露,面壁智能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 本轮融资由北京市属国...
150亿元基金!全链培育!上海...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未来产业的新赛道,上海近日印发相关举措,从强化关键环节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
【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 企业简介 潍坊吉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是潍坊市重点引进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由中科院博士后、泰山产业领军...
娃哈哈人事布局:许思敏接任总经...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娃哈哈集团在宗馥莉辞职后迅速任命新高管,许思敏成为集团总经理,但董事长职务暂时...
国家能源集团在山西浮山成立新能...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国华(浮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赵宏伟,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
技术破壁与全球协同:东富龙以“... 本报讯 (记者金婉霞) 日前,在国际制药工程学会(ISPE)新加坡年会上,上海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
“宫斗”15年、技术创始人出局... 一场芯片公司的15年股权“暗战”。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商业世界,从不缺少戏剧性的故事。 近...
滴滴加速,国内 Robotax... 作者 | 叶二 编辑 | 魏晓 滴滴自动驾驶落地,再次加速。 10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获得D轮...
“娃小宗”饮料已上线?有电商蹭...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 10月10日晚,话题“宗馥莉已经辞职”冲上微博热搜。有消息称,宗馥莉此次辞职,...
险资前三季度超9成权益资管产品...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260多款保险资管权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约24%,超过沪深300约...
张一鸣近年来首次公开露面,对字... 文 | 唐辰同学 张一鸣,也回来了。 这是他近4年来首次在国内公开露面。其引发的关注,可能就比马云...
投资于人,服务于人 | 经观社... 经观评论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创出了新高:总计8.88亿人次出游,总花费超过8000亿元。为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