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售高达1.6万亿美元的美债,美联储站上风口浪尖;政府即将关门,80万人或将停薪,国会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特朗普亲自出马,准备与四大领袖摊牌。
白宫下令联邦机构起草大规模裁员计划,一场制度与市场的双重崩塌悄然逼近。
拨款僵局中的停摆装置
国会拨款案在 2025 年 9 月中旬进入紧张对峙期。
参议院否决一项短期拨款延续法案,令联邦政府运营面临断裂边缘。财政资金将在 9 月 30 日午夜枯竭。立法与行政之间的裂痕迅速暴露。
国会两党纷纷将责任归咎对方。共和党议员强调必须先通过短期法案以防止政府关闭;民主党阻击,仅愿在法案中加入医疗补贴与社会项目条款。参议院多数票标准高企,使得短暂方案难以通过。
白宫预算办公室发出内部通告,要求联邦各部门启动拨款中断应对方案。多部门被指向编制“裁员或人员缩减”预案,以应付可能的运营中断。这在过去几次停摆中少见。政府机构内部紧急动员,清点优先任务、暂停新项目、压缩支出。
航空、交通、司法、科研、公共卫生、社保、政府补助等多个功能区进入预警状态。部分联邦合同将被暂缓履行。机场、交通枢纽等涉及联邦资助的基础设施部门暗中评估人员短缺风险。若停摆发生,最先被感知将可能是这些公共服务。
金融市场预期被拉扯。美元走势震荡,债券利率曲线频繁调整。若政府部分运作中断,财政报告、经济指标公布等或被推迟。市场参与者在等待、观望与规避风险中交错行动。
特朗普曾取消与民主党领袖的会谈,称其要求“荒唐”;随后宣布重新安排会议。白宫、国会之间的博弈从幕后走到前台。行政、立法、金融市场三条线同时被卷入时间竞赛。
拨款倒计时逼近,权力机关、预算机关、公共服务网络同步站上高压线。整座制度在短期缺口之下,暴露出设计与运转的脆弱节点。
国债高墙与持有结构争议
美国政府债务长期高企。国际持债数据显示,外国机构在 2025 年 7 月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突破 9.159 万亿美元,创历史高点。持有规模环比微增。数据反映出国际资本对美国国债的持续兴趣以及美元资产的避险属性。
美国财政部与联邦储备体系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发行的公共债务总额近数十万亿美元。外国持有者仅为债务构成的一部分。国内机构、养老金、金融机构与美联储自身构成主要债权方阵。
在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美联储在过去若干年间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整,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上减持长期国债、回收流动性。这种缩表行为被市场参与者视为对流动性和利率环境的控制手段。
公开报道中将美联储减持债券称为一种“抛售”行为。但在官方框架内,这应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当操作,而非被动清盘。
持债结构竞争显现。若一方大规模减持、融资需求增加、政府债务信用压力上升,利率上升风险同步加剧。债权者议价能力受宏观风险影响扩大。
美国债务增长轨迹引发长期关注。若财政赤字维持、利息支出上扬、经济增长放缓,债务与 GDP比率将持续攀升。市场对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因此时常被提起。
在当前拨款危机氛围下,债务问题与政府停摆交织。债务利息、再融资成本、信用评级、市场预期等均可能在短期中承受放大效应。
制度路径陷入窘境。若政府资金融通受阻,财政部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能力将被考验。市场参与者会密切关注美债拍卖中标利率、承销需求与风险溢价变动。
停摆裂痕扩散与市场震荡
拨款断档一旦发生,不止联邦机构受累,更有金融、监管、市场、经济四面受压。公共服务部门首当其冲。法院、国家公园、交通、卫生、科研、社会保障项目可能暂停或延后运行。部分联邦雇员将被迫进入无薪假期。
金融监管体系的日常节奏或遭打乱。证券交易委员会、商品期货委员会、监管机关在“非紧急”分类下,业务审批、报告审查、合规监督等环节可能暂停。企业报表审计、IPO审查、重大并购审查、市场规则更新或被迫设限。投资者对监管空窗的敏感度将被推向极限。
市场方面,美元、国债、股票三条资产线被同时卷入不确定风暴。若关键经济数据发布被延迟,市场失去判断依据;利率曲线可能向风险溢价倾斜。市场对政策风向的猜测性交易将增多,波动剧烈。全球资本流动敏感性上升。
美元汇率在停摆预期下承压。市场反映出对未来利率路径、财政负担、政策流动性的疑虑。若美元承压,资本外流压力加大,新兴市场资产或面临连锁震荡。债券市场中的长期国债、地方债利率或上升。
信用评级风险在暗中积蓄。评级机构评估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卡点将被重提。若评级展望被调降,融资成本将承压。若市场预期信用压力上升,美国国债利差可能扩大至可见范围。
机构投资者、养老金、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等,在市场结构调整中被动重构资产排列。若债券收益率上升,其组合资产负债匹配压力将增加。资本成本上升可能压缩企业投资能力。
若停摆持续数周,消费信心、企业投资、信贷扩张都将被拖累。中小企业、依赖联邦补贴或联邦合同的公司首当其冲。信贷收紧、订单减少、支出谨慎将成为调性。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短期下滑,甚至在季度环比层面出现负增长。
市场参与者将高度关注两条路径:一是国会能否快速达成止损式拨款;二是联储能否在无关键数据支持下维持货币政策稳定。若停摆跨越联储下次利率会议时点,政策依据将被削弱。
在这种断档期,国债融资压力叠加。财政部发行新债、支付利息、偿还到期债券的能力被考验。若市场信心被动摇,新债承销利率可能上浮,融资成本进一步抬高。资本市场可能出现定价错配。
在公共信用与市场信心两条线交错之处,政策制定者与市场参与者面对的是一个极度脆弱的框架。政治博弈、财政调度、市场预期在断裂边缘相互摩擦。
政治会晤、外交震荡与制度拉锯
随着停摆阴影逼近,特朗普宣布将与国会四大领袖会面。
白宫方面希望用此会晤打破僵局,推动临时拨款通过。两党在会议安排与议题设置上一再拉锯。会谈若成功,对外释放联邦治理还可运转的形象;若失败,政治博弈将进入更公开宣战阶段。
国会内部氛围趋于极端。多数共和党议员主张通过干净延续法案,不加议题捆绑;民主党则坚持在拨款中增插医疗、社会保障条款。双方互不让步,交锋激烈。停摆门槛一推再高。
案件方面,白宫曾多次威胁将裁撤部分联邦岗位。相关视频报道显示,美政府方面公开释放 “若资金断档,将永久性剔除部分机构人员” 的信号。这条策略成为双方战术的新高点。机构威胁与人员恐慌并行。
外交领域功能亦被提前拉入风险。国务院在资料中列明:若拨款中断,驻外使领馆、外交项目、援助项目可能受延误。外交活动、国际会议、政策协调将受到制约。部分国家援助项目或因美国财政中断被迫延后。美国对外形象在外交舞台可能出现短期裂缝。
在这种局面下,市场与外交同步感知美国在全球平台上的脆弱。美国若因内部财政断裂而在多边事务上掉链子,其国际信誉与战略姿态将被重估。若外交承诺因预算中断迟缓,将加剧盟友、对手对美国决策可靠性的疑虑。
对手观察美国行动轨迹。若停摆迫使美国减少对外行动、削减海外援助,其他大国或区域力量可能趁隙扩张。美国的战略优先权可能被他国重新洗牌。
国内舆论也在放大这一场政治与财政混合危机。媒体在头条持续报道公共服务受阻、联邦雇员薪资延迟、交通、科研项目被搁置的消息。公共情绪从焦虑向愤怒转移。民主党与共和党都试图在舆论战中争取主动。
在外交与内政的双向拉扯中,美国制度面临试炼。若拨款危机反复出现,制度安排的稳定性、政策连贯性、财政纪律性将被重新检验。权力平衡、预算机制、国会与行政的互动模式可能进入重构周期。
在这个时间断点,停摆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财政、债务、政治与外交多条危机线的交汇场。市场、生计、外交、安全同时在此刻被牵动。未来数天、数周将决定美国体制是否在裂隙上止步,或向更深的不确定性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