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这十年:一位掌舵者的远见与转身
创始人
2025-09-20 17:11:23
0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今晚吃基)

文 | 基哥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正式卸任了。

这位在博时掌舵整整十年的“操盘手”,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招商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说实话,在公募基金这个圈子,江向阳是个特别的存在。

他不是那种喜欢上热搜、天天出现在财经头条的明星经理,但你只要稍微了解一点行业,就会发现,过去十年博时的变化,几乎每一笔都带着他的印记。

这十年,他完成了从3027亿到超1.7万亿元管理规模的跨越,把一家深陷低谷的老牌基金公司,重新带回行业前三,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到了引领者的位置。业内人评价他:“如定海神针般推动大家共同进步。”这话不夸张。

而这一切,都始于一场“临危受命”。

2015年,A股市场正从“疯牛”转入深幅调整,整个行业风雨飘摇。而博时基金,作为中国最早的“老五家”之一,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那时的博时,四年换了三任总经理,25位基金经理接连离职,包括夏春、杨锐、邓晓峰、刘彦春这些在业内响当当的名字。员工离职率一度超过20%,团队涣散,士气低迷。更惨的是,当时连续两年,博时的行业排名从前五直接跌出前十五,品牌形象严重受损。

就在这节骨眼上,张光华和江向阳被派来了。他们有一个共同任务——

“一定要把博时带回来”。

江向阳当时刚从监管系统转战企业,履新前,有领导对他说:“说准确的话,做正确的事。”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

后来他自己解释:“说准确的话,就是要有责任有担当,要对团队负责,对企业负责;做正确的事,则是要洞察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根源,要识得了风险、把握得住规律、抓得住重点、找得到盲点、形得成突破点、能培育增长点。”

这话听着挺“官方”,但他真是一步步照着做的。

先稳人心。他知道,领导如果自己都没信心,底下的人更不会信。所以他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新管理层团结一心,自上而下带出了一种居危思危、奋起拼搏的精气神。

他还特别看重人的价值:

“任何员工都有他的价值,只要领导善用就能把他用好。”

他提倡以人为本,激发员工的斗志和荣誉感,让大家愿意留下来,愿意拼。

他相信,博时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每个人都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这是最强大的民意基础。”

人心稳了,接下来就是打胜仗。

江向阳看准了债市的机会。2015年下半年,银行理财资金正大举流入债券市场,他果断决策——全力发展债券基金业务。

这一招,成了扭转局面的关键。博时迅速抓住风口,一举扭转颓势。到2015年底,公募规模行业排名提升至第12名,半年内提升了4名。2016年冲到第八,2017年重回前五。到了2018年,管理规模已经重回行业前三,品牌重塑,地位巩固。

更难得的是,员工离职率从巅峰时期的20%+,降到2016年的6.9%、2017年的7.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不只是规模回来了,人心也回来了。

但这还没完。

江向阳的目标,从来不是“恢复原状”,而是“再造一个新博时”。

他深知,基金公司的核心是投研能力。于是,2017年初,他提出“5+3规划”,要用八年时间,全面升级投研体系。

他总结为“七个抓”:抓文化、抓管理、抓平台协同、抓投研一体、抓投研高地、抓人才、抓激励。

其中,“投研一体”和“投研四互(互联、互通、互信、互促)”成了改革的核心。

他说:“‘投研一体’改革的痛点,主要在于如何组织和协调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之间相互信任和协作,最终能够实现投研成果的快速转换。”而“投研四互”的核心是互信互助,强调团队意识。

为了聚焦科技投资,2017年,博时成立了科创投研一体化小组,把专注于TMT、新能源、医药、高端制造等赛道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集中起来,统一方向,高效协作。

结果呢?他说:“实行投研一体之后,博时的产业挖掘和估值定价能力都在大幅提升,可以说是重塑了投资文化,重建了投资信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起一支生机勃勃的队伍,基金经理风格特征鲜明,研究员梯队培养机制不断完善。”

他还特别强调人的重要性:

“手里有人,心里有数,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这十年,他不断拓展价值投资的内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估值方法,而是结合宏观周期、技术周期、产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对不同阶段的企业采取不同的估值策略,尤其是对科创企业。

他说:“要以转型升级的视角重新评估传统企业的投资价值,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不止投研,他在业务布局上也极具前瞻性。

2017年,“互联网+”正火,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始冲击金融行业。江向阳敏锐地意识到,资管行业必须从“以资产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于是,博时迅速发力互联网金融。

一方面与存金宝合作,另一方面扩大互联网货币基金规模,在App、互联网平台、直销银行、券商渠道四条线上齐头并进,建起了平台、产品、场景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到2018年6月,互联网金融保有规模超2400亿元,服务线上客户超3700万人,走在了行业前列。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全行业面临巨大冲击。但江向阳看到的是机会:

“资管新规实施后,各路资管机构同台竞技,对公募基金而言并不是坏事。”

他预判,几十万亿的刚兑产品将转向净值化、标准化,博时凭借在债基领域的先发优势,大力发展绝对收益产品,布局中短债基金,成功承接银行理财溢出的资金,再次抢占先机。

这还不算完。

他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堪称“长期主义”。

2016年,当大多数机构还在追逐消费白马时,江向阳已经开始组织团队讨论科创投资的长期方向。2017年,博时在业内率先提出“成长溢价”理念,解决科创企业估值难题。

此后,持续深耕科技赛道。截至2025年6月30日,近五年来,博时投资的科技公司总市值增长约50%。公司在科技方向布局的权益类公募产品数量增长了两倍多,占到公司权益类产品总数的一半!

目前,已发行75只科创主题基金,规模突破500亿元。在科技、高端制造、医药等领域,多次出现业绩排名靠前的爆款产品。

更让人佩服的是,2018年博时就开始探索AI技术,2023年更是率先在行业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深度钻研大模型前沿技术,推动投研数字化转型。

如今,博时的产品体系已覆盖A股、港股、美股、短债、长债、转债、信用债、黄金、REITs乃至虚拟资产ETF,真正实现了“多资产、全谱系、低相关”的布局。

江向阳常说:“行业的发展必须服务时代,急国家所需,尽行业所能。”这不是口号。他认为,资管行业的使命,是把社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潜力领域。

今年,他还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推进多元资产体系化投资,以“基准、考核、平台化”为突破口,打造全球视野下的跨资产管理能力,构建以“投资者盈利”为中心的行业生态。

如今,他要走了。

离任之际,他对媒体说:

“我心仍在行业,以后更可以常在一起交流了。”

这十年,他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管理规模增长近6倍,投研体系全面升级,科技能力行业领先,品牌影响力重回巅峰。

是啊,这不仅是博时的印记,也是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注脚。

现在,这艘管理规模超1.7万亿元的“巨轮”,已经驶入深水区。下一个掌舵人会是谁,还不知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江向阳留下的这套体系、文化和战略方向,将继续影响博时的未来。

心向阳之,何惧往之。

江湖再见,江向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腾讯数字生态大会|腾讯...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过去两年,大模型让人工智能进入公众视野,但企业最关心的问题始终...
原创 不... “长寿企业与一般企业在平衡长期与短期利益的时候有不同的原则,而不同的原则来源于对企业目的的认识。” ...
原创 不... 一周的行情结束了,大盘指数跌宕起伏,日内创3899.96点的新高后,选择向下砸盘了。大家的情绪也此起...
原创 中... 过去三十年,欧洲人可谓过上了令人艳羡的生活——工作时间短、福利待遇高、假期充足,教育医疗养老几乎不用...
14只科创债ETF将集中上市 ... 9月19日,14只科创债ETF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披露将于9月24日集中登陆交易所。这批科创债ETF...
银行卖基金不能乱来,两家收罚单... 财联社9月20日讯(记者 周晓雅)基金代销严监管态势延续,再有地方证监局向银行开罚单。 9月19日,...
三特索道:高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 【三特索道:高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成为公司合并第一大股东】财联社9月19日电,三特索道(002159...
204.51亿元!山西省成功发... 9月18日,山西省财政厅通过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成功发行今年第八批政府债券204.51亿元,期限包...
原创 十... 9月18日,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云海肴”创始人赵晗因突发心梗,在昆明同仁医院病逝,年仅40岁。这一消息...
行业调改路径分化,90后CEO...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兴利 北京报道 当中国零售业告别跑马圈地式扩张,全面...
博时基金这十年:一位掌舵者的远... 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今晚吃基) 文 | 基哥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正式卸任了。 这位在博...
利率超2%!部分银行在售大额存... 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遍进入“1%时代”的背景下,年利率(下同)超过2%的大额存单正成为市场上的“稀缺资源...
武大通报图书馆事件调查复核情况 网页截图↑ 近期,肖某瑫与杨某媛的矛盾纠纷引发社会关注。武汉大学组建调查复核专家组,实事求是、依法依...
鑫诺特材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详解... 来源:亚财动态 在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领域,宝鸡鑫诺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诺特材”)凭借二十余...
轩竹生物通过港股上市聆讯,已有...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9月15日,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下称“轩竹生物”)通过港交所上市...
年内已有99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曹卫新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持续升温。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9月19...
(活力中国调研行)强技术、拓市... 中新社江苏连云港9月20日电 题:强技术、拓市场  中小民企身段灵活忙“出海” 中新社记者 邓敏 谷...
临潭依托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注入... 临潭依托融资平台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临潭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