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金价涨得比房价还快,过去24小时内,一边是中国悄悄公布最新黄金储备,连涨十个月,一边是特朗普突然宣布将赴韩国出席APEC会议。
看着像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实则背后的逻辑紧密得很,金子涨不停,美元像是打了折,特朗普这时候“重返多边舞台”,恐怕不是巧合,更像是急了。
黄金最近涨势凶猛,突破了过去的市场逻辑,通常来说,美联储加息,黄金就该掉价,但现在,利率还在高位,黄金却越涨越猛,听起来像是金融市场“失灵”,其实背后是美元信用出了问题。
美国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目前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财政赤字连年攀升,根子其实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埋下了。
当时他力推“大而美”减税法案,名字听着挺乐观,结果是政府收入大幅减少,赤字结构性扩大,到了今天,这笔账不仅没消化,还叠加了后续的疫情开支与全球战略投入,债务越背越沉。
与此同时,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制裁,把美元当成政治工具,也吓退了不少国家,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开始重新思考:美元资产,真的还安全吗?
再看经济数据,8月的非农就业表现低于预期,新增就业不如市场所盼,服务业通胀却仍居高不下。
这让美联储左右为难:降息吧,通胀复燃风险大;不降吧,经济又撑不住,市场对美联储的独立性产生疑问也就不奇怪了。
多重压力叠加之下,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根据9月3日多家国际资管机构的报告,全球央行和大型投资者纷纷增持黄金,不是为了投机,而是为了避险。
黄金不靠信用,不结盟,不制裁,是最“中立”的资产,现在这波购金潮,本质上是对美元信用的集体“投不信任票”。
就在金价飙升的节骨眼上,中国央行9月7日公布了一组数据:8月份黄金储备已经连续第十个月增长,累计持有7402万盎司黄金,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长期谋划。
黄金之外,中国外汇储备也在增长,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看,其实是在释放一个清晰信号:中国正在调整自己的“安全垫”。
在美元体系不稳的背景下,中国选择用实打实的黄金来夯实金融安全,减少对单一货币体系的依赖。
这并不是中国一家的选择,根据《金融时报》和新华社的报道,全球越来越多的央行都加入了这场“购金潮”。
他们看重的不是金子的价格,而是它的避险属性,在国际金融环境分裂、美元信用受损的当下,黄金成了最不容易“被下架”的资产。
中国这一轮购金布局,更像是在织一张更稳的安全网,一边稳住外部金融风险,一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不是短期操作,而是战略性调整。
中国把话说得很明白:愿意对话,但也要把底气准备好,这种“对话+底气”的双轨策略,才是应对复杂局势的长久之计。
一边是中国稳扎稳打地推进“去美元化”,另一边,特朗普突然决定出席即将在韩国举行的APEC会议,这位一贯主张“美国优先”的前总统,向来不热衷多边机制,这次却主动宣布要去,怎么看都有点反常。
其实,特朗普此举背后,是一场现实判断的转弯,他在任期间发起对华贸易战,设关税、压科技、打金融,结果中国没垮,美国反而失血。
供应链紧张、通胀高企、民意反弹,这些都是现实写照,根据《华尔街日报》的分析,特朗普主导的对华政策“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反而让美国在一些关键领域陷入被动”。
而眼下的APEC会议,不仅是经济议题的舞台,更是外交博弈的窗口,韩国方面已明确表示,希望中方与朝方都能与会。
李在明亲自释放邀请信号,表明他们在为中美对话“搭桥”,特朗普的行程此时敲定,很难说与此无关。
他的目标其实很清楚:希望在多边舞台上制造一个“可能对话”的场景,争取在竞选前释放一点缓和信号,但问题也不小。
中方立场一直明晰:对话可以,但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如果美方嘴上说合作,行动上还在搞围堵,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没法坐下来真谈。
所以即便这次APEC期间真见了面,想要谈出什么实质成果,也得看美方的诚意够不够,从目前看,特朗普这一步棋,更像是被局势推着往前走,而不是主动出击。
金价的变化,不只是市场行情,更是全球对货币系统信任的晴雨表,美元的地位不是印钞机给的,是全球信任撑起来的,一旦信用崩塌,霸权也就松动了。
特朗普此刻的外交转向,不是“想通了”,而是“扛不住了”,中国手里的黄金,不只是金属,而是战略资产,是金融话语权的另一种形式。
中方不拒绝对话,但更看重实打实的实力积累,对话可以等,但底气不能等,最终中美关系怎么走,不取决于谁说得多,而看谁做得稳。
下一篇:桦川县妇联开办巾帼电商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