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风窗
盛夏渐渐转凉,MUJI无印良品在北京世茂工三门店,历经十余年,也走向苍凉结局。
日前,工三店门口贴出“闭店通告”,宣告此店于2025年8月31日关闭。店内随处可见的“闭店特惠”促销海报,溢满了告别的气息。
MUJI无印良品在北京世茂工三门店门口贴出“闭店通告”
无印良品在中国关闭门店,事实上,已经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无印良品多地门店相继关闭。据MUJI母公司良品计画的官方财报数据,2022年至2024年财年,无印良品已累计关闭中国大陆门店30家,而截至2025年5月,已关闭17家门店。上海浦江欢乐颂店、苏州泰华店、济南市中区振华商厦店、烟台振华商厦店和长沙泊富国际广场店等门店也都于今年8月底关闭了。
无印良品过气了?不再盈利了?昔日的“中产白月光”,就快倒闭了?
起源自日本、2005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引领“性冷淡”极简自然侘寂美学风潮的无印良品,眼下的“闭店潮”似乎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电商的兴起、大量同类型平替国产品牌的不断涌现、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都让无印良品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中国走过的20年,属于无印良品舒适区的商业生态早已换了人间。
01
差评如潮,金城武也救不了
时隔多年,今年,51岁的“亚洲巨星”金城武再次现身,回归后的第一次营业,是成为了无印良品的代言人。
3月28日代言消息发布后,无印良品的社交媒体互动量、话题讨论度显著提升,有数据统计称,品牌搜索指数在3天增长超300%,“金城武同款”部分单品在门店已经断货。
商场外立面上的金城武MUJI大幅海报
然而,对无印良品来说,金城武的出现只是一次短暂的甜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是让用户留下来并反复购买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无印良品却没有信心。
8月14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24年学生用品等8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的通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名单中,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不锈钢剪刀,赫然在列。
抽查结果显示,此款产品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边缘、尖端不符合GB 21027-2020《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标准。标准明确,文具剪刀、刀片顶端应为圆弧顶端,不应为锐利尖端。该产品已被市场监管局责令整改。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名单中,无印良品生产的不锈钢剪刀也出现在列
产品质量不达标,无印良品已不是初犯。
今年5月21日,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加湿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公告披露,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波香薰机(加湿器)(规格型号:AD-SD1-CN)抽检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端子骚扰电压。
往前回溯,2023年和2024年,无印良品因生产不符合保障人身安全国家标准的空气循环风扇、销售纤维含量不合格的棉水洗府绸短裤,以及销售纤维含量不合格的儿童T恤,被多次罚款。
更早之前,2019—2022年间,无印良品也因以次充好,家居材质、童装质量、床品规格不合规,及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甚至销售过期食品等问题被多次处以行政处罚。
就连日本本土无印良品近期也因原料中可能混入异物,对一款食品进行自主回收,引起舆论风波。
层出不穷的问题一再瓦解消费者的信任,也极速消耗着品牌多年来积累的口碑。
大排长队的某无印良品门店
截至2025年9月4日,黑猫投诉平台关于无印良品的投诉量达2407条。投诉涉及家纺脱线破损、服装掉色褪色、虚假宣传、售后服务差等内容。
而作为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的轻奢品牌,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定价向来不便宜。
然而,价格远超预期,品质却无法与之相匹配,众多消费者表示不愿再当“冤大头”了。
02
中国比日本卖得贵
90元的剪刀、128元的沥水盆、149元的卷尺、428元的电热水壶……放在任何商超、任何平台都贵得无可争议的定价,如果是在无印良品,那对很多人来说就变正常了。
一直以来,无印良品的价格都广受吐槽,“猜价格”也成了许多人逛无印良品门店必玩的小游戏。
许多网友在社媒上玩MUJI猜价格的游戏
但在进驻中国大陆之初,“高昂的定价”反而是其高端定位的重要支撑。
无印良品以极简的设计风格、高级的美学理念,传达着具有哲学意味的生活方式,很快在当时消费环境尚不成熟的大陆市场站稳脚跟,成为一种美学符号,赢得了大批中产和文艺青年的青睐。
无印良品这一品牌名的含义是“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核心理念在于提供高品质而无多余品牌标识的产品,不仅如此,它打造的还是消费场景,更是一种有质感的生活方式。
在对消费心理的刺激上,也颇有玩味。
它简约、自然、质朴,但高贵,像极了每个人心中触不可及的“白月光”。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产用其标榜自身品味,经济能力较弱的人群则把它当作美好生活的目标形态。
无印良品被赋予了一定程度上的品位和意义
在这种消费逻辑下,有人认为,去无印良品选购自己心仪的产品,会觉得自己跟理想生活靠近了一点。
无印良品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一路高歌猛进,门店加速扩张,到了2016年11月中旬,它在中国大陆已实现200店的里程碑。
但也是从这一年起,无印良品销售增幅开始放缓,到了2018年第二季度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当国内外信息差逐渐拉平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无印良品在日本本土的定位其实是平价、大众化的,与中国区留下的高端、中产化形象截然不同。
反映在价格上,无印良品在中国区的产品比日本高出整整25%—30%,部分商品甚至有近50%的价差。这简直狠狠跌碎了滤镜,让人看清了无印良品定价策略的本质。
即使从2014年10月开始,无印良品多次下调价格,但收效甚微。因为在“内忧”之余,“外患”才是致命打击。
名创优品、网易严选、小米有品、NOME等同赛道平价品牌纷纷崛起,对无印良品形成夹击围剿。
MINISO LAND广州一号店开业盛况
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更具性价比的电商平台又从线上抢夺了更大的消费市场。
如今,消费习惯指向追求质量与价格的平衡,消费者的选择也变得多元,无印良品宣扬的长期主义和一尘不变的设计风格,在消费者眼里开始成为了“守旧”“缺乏新意”的代名词。
“日系白月光”不灵了,无印良品亟待在危机中涅槃。
03
困在下沉里
主动兼容下沉市场,是无印良品自救革新迈出的第一步。
事实上,无印良品在中国多年来已降价十余次,虽不断缩小与日本本土间的价格差,但消费者普遍认为,价格依旧不便宜。
从日本平民品牌到中国中高端形象的“认知差”红利消退,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无印良品想要亲近下沉市场并非易事。
一方面,它无法完全突破以往的定价区间,对真正的下沉市场吸引力不足。
另一方面,下沉的举动也会带来形象崩坏的负面影响,导致失去原有的受众群体,如中产们。
困在下沉里的无印良品,在进退之间,选择了加快开店的脚步。
确切地说,是一边关店,一边开店。
无印良品,关店的另一边是开店/图源:视觉中国
官方对于关店的解释是:“个别的闭店只是基于经营效率进行的正常调整,面对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战,无印良品会对经营效益不佳的门店做出取舍。”
与此同时,依然不断拓宽的开店版图实际是一种腾笼换鸟策略,紧随现在的整体商业地产环境的发展趋势,将商圈老化、客流量低、不再盈利的店铺转移到流量更大、消费力更强的新兴商业区,从传统商场向业态多元、更具年轻活力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转移。
官方透露,MUJI中国目前坚持每年开设新店40家左右,今年3月1日至今,就已经新开了15家。
闭店促销期的北京工三店,在打折选品中暗含的玄机,也几乎证实了这一观点。特价商品大多为滞销款,许多热门品类如汉麻四件套等,依然为原价出售,有网友推测,很可能只是换了个地方重新售卖。
MUJI无印良品(世茂工三店)在正式终止运营前,店内进行的打折促销活动/图源:视觉中国
门店扩增时,也在同步扩容。无印良品团队表示:“过去标准店约800平方米,目前以1500平方米以上为基础持续扩大面积。”
面积需求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旗舰店,是无印良品战略调整的线下主战场。一直以来,旗舰店都是无印良品的新业态实验展示平台。过去十年,无印良品基于旗舰店做了MUJI BOOKS书店、MUJI Cafe& Meal餐厅及MUJI Diner餐堂等多种衍生空间的尝试,这些衍生空间也都投放进了新开的旗舰店中,是其团队提及的“一二线城市社区店型态推广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2024年2月,目前中国最大的无印良品旗舰店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业,占据三层空间,总面积达4950平方米。2025年4月,无印良品又迎来了西南第一家旗舰店——重庆观音桥北城天街店。华中地区最大的门店——长沙荟聚旗舰店也在计划开设中。
此轮加开新店的号角,从两年前已经吹响。
2018年起,因市场竞争加大及后来的疫情影响,无印良品曾进入了三至四年的低迷期,2023年1月,在华经济活动重启,门店扩张增速开始回升。
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一招看似十分冒进的险棋,却实实在在让业绩得到了提升。据2024年财报,虽然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消费环境严峻,客流量增长放缓,销售额停滞不前,但新店开业使门店网络得到扩充,加上努力控制经费,确保了增收增利。
不过,纯靠门店扩张带来的销售额提升不是长久之计,无印良品接连不断地改革调整也明显表露着危机感从未解除。
瞄上生鲜赛道,推出“农场概念店”;聚焦宠物经济,推出宠物用品;部分门店还增设自助拍照机与扭蛋售卖机等互动装置,引入了网红冰淇淋概念店及AR试衣镜。
MUJI“农场概念店”
线下花样百出,而真正极大推动销售表现的,还是线上平台。
无印良品自2022年入驻外卖平台,开展即时零售业务,经营效率提高,大幅拉动增长。过去一年,品牌加大了电商渠道的投入力度。加入电商平台商战,升级电子会员系统,加强用户品牌忠诚度,面向会员展开促销活动。据2025年第三季度结算快报显示,无印良品中国大陆经济整体止跌企稳,实现增收增利,但相较上年,利润增速放缓。
而当前,无印良品所遇困境的矛盾点在于,那些最初吸引人的精神内核,在理性消费、精打细算成为主流的今天,站在了实用主义的反面;若一味迎合新的消费浪潮,则又失去自我,更加得不偿失。
作为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是无印良品仍需持续破解的难题。至少无印良品只是希望商品去除不必要的加工、颜色和品牌标识,而不是彻底在商业世界去除自己的名字。
作者 | 张羽
编辑 | 江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