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战场局势再度升级,俄罗斯方面发动了一场堪称战略级的大规模空袭行动,其猛烈程度令乌克兰方面措手不及。8月30日,俄罗斯知名媒体《沙皇堡》发表的一篇题为末日将军苏罗维金回归?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报道暗示,以大规模火力打击著称、被西方媒体冠以末日将军称号的俄军将领苏罗维金可能重新参与指挥决策。从此次空袭展现出的战术特点来看,确实与其标志性的作战风格高度吻合。让我们深入分析这场令乌克兰陷入困境的空袭行动及其背后的战略考量。
这场空袭的规模之大令人震惊。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25年8月27日深夜至28日凌晨的持续攻击中,俄军对乌克兰境内目标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不间断打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事后记者会上承认,这是开战以来规模第二大的空袭行动。据乌方统计,俄军在此次行动中共发射了598架各型无人机和31枚导弹,其中包括20枚Kh-101空射巡航导弹、9枚伊斯坎德尔-M短程弹道导弹以及2枚具有突破性突防能力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虽然乌克兰防空部队声称成功拦截了563架无人机和18枚巡航导弹,但由于攻击密度过高,仍有13处关键设施被直接命中,26个地区散落着被击落武器的残骸,现场一片狼藉。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此次打击目标的选择极具战略眼光。首当其冲的是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特别是多个关键变电站遭到精确打击。这种针对能源系统的打击并非首次,但此前曾有过一段时间的停歇,此次突然重启显然经过精心策划。乌克兰能源部承认,空袭导致数万居民用电中断,但实际影响可能更为严重。这种断电战术对乌克兰工业体系造成沉重打击,工厂因电力短缺而陷入停产,军工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前线部队的后勤补给也因此面临困境。 交通网络同样成为重点打击目标。文尼察州的卡扎廷大型铁路枢纽和机车库、扎波罗热州及波尔塔瓦州的铁路设施均遭到精确打击。乌克兰铁路公司被迫宣布全国列车大面积延误,基辅至利沃夫的列车不得不改道运行,部分旅客被安排转乘巴士。最严重的延误出现在兹梅林卡始发的列车,部分班次延误时间长达5小时。这对乌克兰的军事运输体系造成致命打击,前线部队的兵员和物资补给面临严重困难。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俄军此次还重点打击了西方在乌克兰的各类设施。欧盟驻基辅使团办公楼、英国文化协会办公室以及北约在乌克兰的总部均遭到袭击。据尼古拉耶夫地下组织协调员列别捷夫透露,北约总部被完全摧毁,造成10名北约官员及其乌克兰同事遇难。此外,由德英两国雇佣兵负责运营的北约培训中心、土耳其投资的埃尔多安无人机工厂(损失约1亿美元)以及乌克兰海军旗舰辛菲罗波尔号侦察舰也未能幸免。这些打击不仅削弱了乌克兰的作战能力,更对西方援乌势力造成直接打击。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克兰方面指责俄军袭击平民目标的说法遭到质疑。有现场目击者证实,部分居民区遭到的袭击实际来自乌军防空导弹的误击,其中包括造成儿童伤亡的悲剧事件。 乌克兰方面随即展开报复性反击,但效果有限。乌军向俄罗斯境内发射了大量无人机和气球炸弹,宣称要打击俄能源产业。虽然俄方承认有2处炼油厂受损并导致汽油价格短期波动,但整体影响可控。例如萨拉托夫炼油厂虽发生爆炸并造成1人死亡,但火势很快得到控制。相比之下,乌克兰在此轮对抗中遭受的损失更为惨重。 更严峻的是,俄军在发动空袭的同时还展开了地面攻势。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方向推进了10公里,在波克罗夫斯克地区对乌军形成合围之势,并开始向克拉马托尔斯克和斯拉夫扬斯克地区发起进攻。乌克兰方面虽急于调遣增援,但后备兵力已近枯竭。西方盟友虽继续提供口头支持,但始终避免直接军事介入。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谴责俄军行动威胁世界和平,但这种外交辞令显然难以影响战局。俄罗斯通过此轮行动明确传递信号:若乌克兰继续升级冲突,俄方将采取更加强硬的回应。此前各方期待的和谈前景已愈发渺茫。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场冲突已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持续的战事不仅给俄乌民众带来深重灾难,还通过能源和粮食危机影响着全球经济。然而在双方都不愿妥协、西方持续干预的情况下,和平解决的前景依然黯淡。 此次俄军行动充分展现了现代化战争的特点:通过大规模精确打击关键基础设施削弱敌方战争潜力,配合地面部队稳步推进。598架无人机与31枚导弹的饱和攻击,特别是针对能源系统的断电战术,有效瘫痪了乌克兰的军工生产和后勤保障能力。反观乌克兰,不仅反击效果有限,还暴露出兵力不足的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