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基金"长情"遇上市场"抢跑"
最近看到一组数据让我哭笑不得:广发沪港深新起点连续34个报告期重仓腾讯控股,富国天惠精选成长56个报告期不离不弃贵州茅台。这些基金经理们活像一群痴情种,对心仪的股票一往情深。但你知道吗?就在他们上演"不动如山"的戏码时,A股市场正在上演另一出好戏——"抢跑大赛"。
我大学时读书,教授们总爱讲有效市场假说。但现实是,A股市场就像个永远在考试前泄题的班级——等新闻出来时,好学生早就把答案写完了。记得2025年伊以冲突时,石油概念股突然暴涨,散户们忙着看新闻联播,机构却在两周前就完成了布局。
二、新闻是昨天的故事,数据是今天的语言
我有个习惯:看行情时先把财经APP的通知关掉。这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吃过太多亏。记得刚入市时,看到某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兴奋不已,结果买入就被套。后来才明白,A股有句老话:"买传闻,卖新闻",这八个字道破了天机。
那些长期重仓的基金看似"佛系",实则暗藏玄机。他们不是不看新闻,而是早就用数据搭建了更超前的认知体系。就像茅台,表面看是基金经理"长情",实则是量化模型不断验证其商业模式的可预测性。这让我想起大学时用的那套系统,它能提前捕捉到机构资金的异常活跃。
三、通源石油的启示:数据不会说谎
去年通源石油一周翻倍,媒体清一色归因于中东局势。但我的系统早在暴涨前就发出信号——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这就像看到一群人在超市囤盐,虽然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但肯定有事要发生。
看这张图,橙色柱体就是机构资金活跃度的可视化呈现。当这些柱子持续出现时,就像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蹄声——也许还看不见骑兵,但你知道他们正在赶来。
四、从茅台到科技股:不变的量化逻辑
那些长期重仓的基金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真正的投资不是看新闻炒股,而是建立可量化的认知体系。看看这几只股票的共同点:
机构库存数据持续活跃却股价滞涨,这就像看到猎人长时间蹲守一个地方——他肯定发现了什么。当年在复旦图书馆熬夜研究量化模型时,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市场最公平的地方在于,所有信息最终都会体现在交易数据里。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那些能34个季度重仓一只股票的基金经理,看似在赌,实则手握精密的数据武器。作为散户,我们没必要羡慕他们的"长情",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方法论:
记住,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真正的alpha不在新闻稿里,而在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量化信号中。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些"长情"基金,他们的坚守不是出于浪漫,而是基于冰冷的数据计算。
声明:
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若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任何以本人名义推荐个股或指导操作的行为均属诈骗,请读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