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是中国一线城市的代称、是超大都市的符号。其中广州这些年由于发展速度放缓,的确面对着很多压力,因此被很多城市拿过来作为刷排名的垫脚石。
时而与重庆相比,时而与杭州相比。
8月6日,华顿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依旧稳居前三位,杭州首次位列前四,首次超越广州。
榜单具有权威性吗?
华顿经济研究院(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上海经济发展研究所)是国内成立较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经济研究智库。其历史沿革和定位,为其榜单提供了一定的专业背书。
该榜单的显著特点在于其综合性。榜单排名参考了两个大指标,一个是硬经济指标,一个是软经济指标。硬经济指标涵盖GDP、财政、储蓄。软经济指标涵盖环境、科教、文化、卫生。换句话说,这不是一份简单的以GDP论英雄的排名,而是根据各城市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综合比拼的结果。
回望华顿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的历史数据,杭州的“上位”并非一蹴而就。
在2015年该榜单首次发布时,杭州仅位列全国第9位,排在它前面的不仅有“北上广深”,还有天津、苏州、武汉、重庆。彼时,杭州与广州的综合得分差距高达13.95分。
2016年:超越重庆,升至第8位。
2017年:超越苏州,升至第7位。
2018年:一举超越成都、天津,跻身第5位,首次进入全国前五。
自2018年位列第五后,杭州虽一直居于“北上广深”之后,但与广州的差距却在持续、显著地缩小:
2019年:落后5.74分
2020年:落后5.45分
2021年:落后3.09分
2022年:仅落后0.66分
2023年:差距微增至0.84分
2024年:差距缩小至0.09分
这一连串的数据勾勒出杭州在过去十年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轨迹。
虽然这份榜单并非官方发布,而且在国际公认的排名中,广州比深圳还要高,何况杭州。但是杭州这些年的确在很多细分领域超越了广州,毋庸置疑。
世界500强企业:杭州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超过广州(多出3家),展现了其孕育和吸引顶级企业的能力。
资本市场活力: 在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上,杭州远超广州,甚至让广州在这一指标上落后于苏州,凸显了杭州民营经济的活跃度和资本市场的青睐。
创新生力军:在代表未来产业潜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上,杭州同样领先于广州,体现了其在细分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竞争力。
数字经济引领者:这是杭州最耀眼的标签之一。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的重镇,杭州依托阿里巴巴等巨头和活跃的创业生态,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先发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杭州正全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这为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抢占了至关重要的先机。
城市定位升级:作为浙江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杭州的城市定位不断拔高。其目标不仅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更要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杭州篇章。
城市竞争: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杭州在特定榜单和特定维度展现出超越广州的竞争力,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标志着中国城市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它印证了杭州在过去十年间抓住时代机遇,每一年都在进步。
说了这么多,并非是强调杭州比杭州优秀,而是杭州虽然目前综合实力不如广州,但是从特定榜单和新兴领域(如新经济、创新生态、城市治理创新)来看,杭州已展现出超越广州的竞争力,尤其在数字经济引领的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不同评价体系会得出不同结果,华顿榜单提供了一个视角,但非唯一标准。城市竞争是一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
图片来源:pixabay
机遇之地:杭州发展与商业脉动
杭州的持续进步和城市能级的提升,为各类商业活动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优越的环境。城市经济的繁荣、企业的集聚、人才的流入,直接带动了对高品质商业空间的需求。以五道集团在杭州的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项目为例,其发展前景与杭州的城市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杭州在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对高端、智能的写字楼物业管理和服务需求必将大大提升。五道集团产业投资,无疑将受益于这座城市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其物业管理项目也将随着杭州的“变好”而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价值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