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迎来“收获季”,对外授权成业绩新引擎
创始人
2025-08-30 01:07:11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截至8月29日,国内药企2025年中报披露进入尾声,总的来看创新药企业的业绩表现十分亮眼。

特别是包括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在内的头部企业均交出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并且创新药成为增长引擎。例如,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 ,归母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60.66%;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4.5亿元,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中国生物制药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创新产品收入达78亿元,同比增长27.2%,占总收入比例已达44.4%。

眼下,多家药企创新药收入占比攀升,是否意味着医药产业的“春天”已然来临?对此,高特佳投资执行合伙人王海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当前二级市场呈现繁荣景象,基于此,不少人认为市场已迎来春天,甚至即将步入夏天。然而,从一级市场创业者的角度来看,市场仍处于“寒冬”期。

这也是由于基金的运作遵循募投管退的周期,上一轮投资中,许多投资人尚未获得收益。尽管五年前或八年前的少数项目成功穿越周期,为投资人带来丰厚回报,但仍有众多项目至今亏损或刚刚开始盈利,尚未实现退出。因此,若二级市场的繁荣能够持续六到十二个月,才有可能吸引投资人对一级市场的投资兴趣,资金才会流入我们手中,进而实现对企业的投资。

“所以,从业者真正感受到二级市场的春天,或许还需一到两年的时间。”王海姣指出,越是在此阶段,市场对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日益迫切,市场更关注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奥运会品种”,即 best - in - class(同类最佳)的产品。这类产品不仅性能卓越,而且价格合理。国内创新企业在医保政策的洗礼下,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有望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创新药成推动力

2025年上半年,多家创新药企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仔细分析各企业收入结构,创新药占比持续提升成为突出特点,而手握“网红”产品,更使得不少创新药企实现了扭亏为盈。

百济神州是创新药企中最早发布财报的企业之一。根据百济神州披露的财报,2025年上半年,百济神州实现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驱动百济神州业绩突破的核心引擎是其自主研发的明星产品。

上半年,百济神州产品收入持续攀升,达173.60亿元,去年同期为119.08亿元。其中,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再次突破市场预期,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25.27亿元,同比增长56.2%。在美国市场,泽布替尼销售额达89.58亿元,同比增长51.7%。

百济神州另一核心产品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上半年销售额达26.43亿元,同比增长20.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新适应证纳入医保所带来的新增患者需求,以及药品进院数量的增加。财报显示,替雷利珠单抗在中国PD-1市场继续取得领先的市场份额。替雷利珠单抗也在不断扩大全球足迹,目前已在全球47个市场获批。

报告期内,百济神州营业利润达7.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4.5亿元,较去年同期均实现扭亏为盈。这也是百济神州今年以来首次在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上实现全面盈利。

鉴于减肥药销售初步收到较好的市场反馈,信达生物今年上半年也实现了首次扭亏为盈。上半年,信达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同比增长50.6%;净利润为12.1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6亿元。

信达生物方面解释称,一方面,PD-1抑制剂达伯舒(信迪利单抗)在内的肿瘤产品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另一方面,虽然GLP-1类减肥药信尔美(玛仕度肽)上市销售的时间比较短,但目前公司收到市场的反馈“非常不错”,接下来的一年中玛仕度肽还将迎来新适应证的获批以及更多临床数据读出,公司有信心将这一品牌打造为“减重领域的标杆”。

信达生物预计,到2025年底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和净利润继续提升,全年收入有望超过100亿元;到2027年将有20款商业化产品、相应产品收入达200亿元;到2030年5个管线进入全球中心III期临床并成为国际一流生物制药公司。

先声药业半年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至35.8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51亿元,同比增长21.1%。创新药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26%,占总收入比例首次超过3/4,达77.4%。

报告期内,先声药业聚焦三大业务板块:神经科学营收12.49亿元、抗肿瘤营收8.74亿元、自免疾病领域营收8.78亿元,相关产品分别贡献了集团收入的34.8%、24.4%、24.5%,较2024年同期增长37.3%、41.1%、3.3%。而驱动三大领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公司已获批上市的10款创新药,包括5款贡献稳定现金流的基石产品:恩度®、艾得辛®、先必新®注射液、恩维达®、先诺欣®,以及5个正在快速放量的新上市产品:科赛拉®、恩立妥®、恩泽舒®、先必新®舌下片、科唯可®。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多家药企创新药收入占比攀升释放出了几个重要信号:一方面,这表明创新药企业长期坚持的创新驱动战略开始收获成果,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持续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创新药产品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国内创新药市场正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医保政策对创新药的支持等,创新药的市场需求在持续增加。

BD贡献不容小觑

BD(商务拓展)也愈发成为创新药企增长的关键引擎。

恒瑞医药作为创新药企龙头表现同样出色。上半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50亿元,同比增长29.6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3.00亿元,同比增长41.80%。营收、净利润及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创往年同期新高,业绩进入爆发增长期。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32.28亿元。从业绩角度来看,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加快公司转型升级步伐,公司迈入了创新药丰收期,创新药收入持续提升。2025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

2025年,恒瑞BD烽火不断点燃。例如,今年3月,一纸价值19.7亿美元的合约,将其在研的脂蛋白(a)〔Lp(a)〕口服小分子项目,郑重交予全球制药巨头默沙东;今年7月,与葛兰素史克(GSK)的握手,又为恒瑞带来了5亿美元的即时“弹药”和高达120亿美元的未来收益蓝图。

恒瑞的频频出手,绝非孤例,它映射出中国创新药在全球BD舞台上,正掀起一股持续升温的浪潮。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创新药BD交易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与2024年同期相比,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实现大幅跃升。据生物科技信息平台“药时代”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创新药领域BD出海交易事件已超过50起,披露合作总金额合计高达484.48亿美元。中国创新药企用半年时间,撕掉了“跟随者”标签,正式成为全球疗法的定义者。

翰森制药上半年实现收入约74.34亿元,同比增长约14.3%,其中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约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总收入比例上升至约82.7%,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成为报告期内驱动业绩上扬的主要因素。根据财报,对外合作方面,2025年上半年,自默沙东收取的BD许可费首付款计入合作收入1.12亿美元。2025年6月,翰森制药授予再生元(Regeneron)在研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海外独占许可,并已于2025年7月获得80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最高19.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今年以来,复星医药亦有多项BD交易。例如今年8月,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授予Expedition于除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外的全球范围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在研小分子口服药物XH-S004(DPP-1抑制剂)的权利,复星医药产业将获得至多1.2亿美元不可退还的首付款、开发及监管里程碑付款。

这也符合目前创新药企的商业化节奏,即通过License-out(对外授权)、合作开发和NewCo(新公司)等出海模式,与国际MNC(创新药企)达成BD(商务拓展)交易,以此拓展全球市场。

对于如何踩稳License-in与License-out节奏,复星医药董事长陈玉卿在业绩沟通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关于引进时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企业需要建立自身的“全球扫描”机制,这不仅是研发和商务拓展的需求,也是战略决策的必要条件。对于“输出”维度的思考,则有两个主要维度需要考量。其一,某些产品短期内难以在美国、欧洲、日本等主流市场开展临床试验并快速上市。因此,需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开展海外临床试验,将产品在临床意义和患者获益方面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实现价值最大化;其二,前期研发成本的分摊以及收益的回补也是重要考量因素。通常会有销售提成,可形成持续的收益模式。

此外,“输出”需要综合考虑每个产品的定位、市场格局以及合作伙伴的资源协同等多维度因素。“作为中国企业,若要成为全球化的大型制药企业(Big Pharma),在不同产品维度上应采取不同策略。不能简单认为只要有好产品,在中国市场做好即可,其余全部‘输出’,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陈玉卿说。

市场挑战并存

随着创新药收入占比持续攀升,目前,多家药企已经实现了从仿制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本质转变。同时,创新药企还需要应对市场竞争激烈、项目不确定性高、应收账款规模增长等风险。

根据百利天恒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下降96.92%;归母净利润为-11.18亿元,同比下降123.96%,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为-11.76亿元,同比下降125.33%,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2.79元,同比下降123.97%。

对于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百利天恒方面解释称,主要是公司围绕全球化发展战略,持续保持创新药的高研发投入,以及上年同期与BMS达成的合作协议首付款到账并确认相关知识产权收入,导致净利润等核心利润指标较上年同期降幅较大所致。

另据公开信息,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百利天恒净利润分别为-28237.91万元、-78049.89万元、370750.46万元和-111795.22万元,除2024年因创新药的知识产权授收入实现当期盈利外,其余各报告期百利天恒均处于亏损状态。

净利润下滑的还有贝达药业。贝达药业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5.37%;归属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37.53%。其中,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为9.18亿元,同比上升24.7%;归母净利润为1.0亿元,同比上升2.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上升83.6%。第二季度,贝达药业营业收入为8.14亿元,同比上升6.4%;归母净利润为3981万元,同比下降68.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19万元,同比下降79.4%。

这是贝达药业自2022年之后,首次在半年报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现象。贝达药业表示,因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升高,归母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贝达药业目前有拖欠合作方款项现象。此前,益方生物与贝达药业曾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发的创新药贝福替尼在触发两个里程碑节点时,贝达药业需分别向益方生物支付1亿元、8000万元。6月底,益方生物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中披露,贝达药业拖欠其里程碑付款1.8亿元,其中部分款项已逾期超过两年。益方生物方面表示,已多次催收,并发送正式催款函,但相关款项仍未到账。

不过,从整体形势来看,通过梳理今年上半年药企成绩单可以看出,行业已经走出了低谷期,盈利动能显著恢复。从周期位置判断,利润增长开始兑现,标志着行业正从“投入期”迈入“收获期”,整体进入温和扩张阶段,景气度处于回升通道。

兴业证券认为,创新药板块景气度可持续,“创新+国际化”创新药产业趋势不变。当前,中国创新药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的开发优势,在热门技术赛道如ADC、双抗、细胞治疗等已经具备竞争优势,有望持续展现行业竞争力。在中国创新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验证后,叠加高性价比优势,可以看到全球大药企从中国企业引入的分子数量占比快速提升。

湘财证券也指出,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拐点,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在基本面及政策持续推动下,板块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趋势有望延续。

“当下国内充分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实际上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这对于中国制药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件有益之事。对身处该行业的企业来说,这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陈玉卿认为,真正伟大的企业,那些成为全球公认的大型制药企业(Big Pharma),必定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于多元政治格局以及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下奋勇崛起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邮储银行:信用卡结存卡量3,8... 又到了半年报公布的时间 锁定“银数观卡”微信公众号 第一时间 get上市银行信用卡业务情况 回复“邮...
贵金属板块8月29日涨2.41... 证券之星消息,8月29日贵金属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1%,中金黄金领涨。当日上证指数报收于385...
AI权力榜洗牌:梁文锋、任正非... 智东西 编译 | 陈骏达 编辑 | 李水青 智东西8月29日报道,昨晚,《时代》杂志发布了2025年...
阿里巴巴美股大涨12% 8月29日,阿里巴巴美股大涨12%,截至发稿,报134.449美元/股,总市值3206.11亿美元。...
9退30进,美妆IPO风向变了 来源:界面新闻 文|青眼 中国美妆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化浪潮。据青眼不完全统计,截至目...
创新药企迎来“收获季”,对外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截至8月29日,国内药企2025年中报披露进入尾声,总的来看创新药企业...
巴菲特谈好生意的核心 作者 | 廖斌 来源 | 内容整理自1991年巴菲特致股东信 01 1991年的世界 海湾战争与华尔...
和顺农商银行:架“金融鹊桥”铺... 当七夕的星河跨越天际,牛郎织女以鹊桥相会,和顺农商银行与客户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名为“信贷支持”的永恒桥...
并购、孵化、协同,安踏多品牌的... 安踏进一步巩固了龙头地位。 在充满压力的市场环境下,安踏上半年仍实现了14.3%的双位数的增长,实现...
港股股价年内已翻倍,新华保险上...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今年股价高歌猛进的新华保险(601336.SH,01336.HK)交出2...
6连板妖股天普股份“接盘侠”什...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野马财经 “芯片新贵”与“汽车大佬”的交易 连收交易所2张《监管函》 “妖股”...
圣火科技报考港交所上市:客户集... 来源|贝多商业&贝多财经 近日,圣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圣火科技”或“圣火集团”)递交招股书,准...
华为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 红星资本局8月29日消息,今日下午,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
中芯国际停牌10日!拟收购控股... 《科创板日报》8月29日讯(记者 郭辉)中芯国际今日盘后发布公告称,筹划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的...
丁薛祥会见亚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 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
前美团字节高管创业、打造AI伴... 瑞财经 吴文婷8月28日,北京奇点灵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点灵智”)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产量增加叠加需求下滑,光伏涨价... 记者 邹永勤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下的光伏行业,正遭遇着上游库存堆积、终端需求下滑的麻烦。 20...
沥青:8月震荡下行,9月排产增... 【8月原油与沥青价格震荡下行,9月沥青排产显著增长】8月,原油价格震荡下行。OPEC+增产,同时地缘...
布米普特拉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 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已于本周三正式生效,将针对印度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提升至百分之五十。这...
2025年A股“最牛月”诞生!... 今日是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截至收盘,沪指报收于3857.93点,本月累计上涨7.97%,指数报收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