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70585亿元,同比增长11.9%;软件业利润总额8581亿元,同比增长12.0%;软件业务出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5.3%。软件产品收入15441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1.9%。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软件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收入平稳增长。通过不断深化新技术、新产品在行业的创新应用和成果转化,软件产业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软件产品已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智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潜力。软件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区域产业集聚成效突出。软件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投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大大推动软件技术创新升级,提高软件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随着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市场需求和出海企业数字化需求的增加,软件企业通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各行业中,软件业是技术创新活跃、增长动力充足、市场规模稳定的重要行业。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及地方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积极举措,提升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了我国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为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产业环境;湖南省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通过设立孵化基地、支持技术攻关等,推动该省的软件产业逐渐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长沙市锚定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正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其“六机七芯”市场占有率问鼎国内市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12.5%、10.4%和9.2%;东部地区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84.3%。
在当前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层面,仍面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供给短板较为明显,生态体系尚不完善,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因此,未来要充分发挥软件业对国家经济稳增长的引擎作用,从多个层面协同创新、同向发力。
产业政策层面,加强规划指导和标准引领,持续加大对软件企业的政策支持,推动各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一些地方已经在积极探索方案。例如,广东省深圳市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本地企业在工业软件领域加大研发投入;上海市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推动软件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探索工业软件的新应用场景。聚力打造优质开源项目,深入推进以贡献为导向的开源人才评价,营造更具吸引力、包容性和创造力的开源生态。
软件企业层面,应加快与平台企业、大模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以实现行业知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转换,推动行业知识的更新换代。软件企业需加强自身的持续创新与实践探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人才培养层面,各地政府和企业要积极通过引进软件重大项目并整合工程中心、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形成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软件人才集聚地。还应通过设立奖学金、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软件行业。持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好软件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晏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