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倪卫涛
道达尔Q2净利润直接砍了23%!啥概念?去年这时候人家一天赚3个小目标,现在相当于每天少赚7000万,一个季度下来,少赚的钱能买10艘辽宁舰!更扎心的是,油气价格从去年的“茅台价”跌到现在的“二锅头”,以前石油巨头数钱数到手抽筋,现在得拿着算盘精打细算——这哪是业绩下滑,这是石油行业的“中年危机”提前爆发了!
一、23%的跌幅:到底少赚了多少钱?
先上数据:道达尔Q2净利润37.5亿欧元,去年同期是48.7亿欧元,同比降23%。别被“亿欧元”吓住,换算成人民币,相当于少赚了80亿!80亿是什么概念?
够建2个鸟巢(鸟巢造价34亿);
够14亿中国人每人分5.7块钱买根冰棍;
要是给某网红主播刷礼物,能刷出200万个“嘉年华”(一个嘉年华3000元)。
石油巨头以前赚钱多容易?2022年Q2,国际油价飙到120美元/桶,道达尔躺着赚48.7亿欧元,那时候分析师说“这利润就像拧开自来水龙头——哗哗流”。今年Q2油价平均75美元/桶,直接跌了37.5%,利润跟着跌23%,相当于“水龙头被人关了一半,还漏了个洞”。
更扎心的是,这23%不是“小打小闹”。道达尔财报里写:“上游勘探开发业务利润降40%,炼油业务利润降35%”。上游是“挖油的”,炼油是“把油炼成汽油柴油的”,这俩核心业务一起扑街,就像开饭店的“买菜成本涨了,炒菜还没人吃”,能不亏吗?
二、油价跌成“二锅头”:谁是背后的“操盘手”?
道达尔说“业绩下滑是因为油气价格下跌”,这锅甩得没毛病,但油价为啥跌?得拆开揉碎了说。
第一,全球经济:需求端“不给力”
石油这东西,跟经济景气度直接挂钩。去年油价涨,是因为俄乌冲突+全球经济复苏,大家抢着买油;今年呢?欧美通胀高得离谱,老百姓不敢开车(美国汽油零售价从5美元/加仑跌到3.6美元,还是没人买),工厂开工率跌了10%,石油需求像被针扎的气球——瘪了。
有机构算过: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从230万桶/日降到190万桶/日,少了40万桶,相当于每天少烧2.8亿升油,够全中国私家车跑1天。需求少了,油价能不跌?
第二,新能源:从“备胎”变成“正主”
以前石油是“刚需”,现在成了“可选消费”。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1400万辆,比去年多卖300万辆,相当于每天少烧10万桶油;光伏风电装机量增长20%,火电厂用煤不用油了。石油从“班里的学霸”变成“中等生”,新能源这个“转学生”还天天考第一,油价能不慌?
道达尔自己也尴尬:财报里新能源业务利润占比才12%,传统油气占80%。这就像考试前只复习了12%的重点,剩下80%全是“超纲题”,能不挂科?
第三,OPEC+:说好“减产保价”,结果“偷偷放水”
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今年5月说要减产166万桶/日,结果呢?6月实际减产才100万桶,俄罗斯、伊拉克偷偷多产了30万桶。这就像小区团购群里说“大家别抢,一起涨价”,结果有人偷偷发优惠券,价格能不崩?
油价从“茅台价”跌成“二锅头”,本质是“供大于求+替代品崛起”。道达尔只是被时代按在地上摩擦的其中一个——隔壁壳牌Q2利润降56%,雪佛龙降48%,道达尔的23%,居然算“跌得少的”?这行业是有多惨!
三、道达尔的“小算盘”:转型慢了,还是太“念旧”?
光怪油价跌不公平,道达尔自己就没毛病?扒开财报细节,能发现不少“小九九”。
第一,传统业务“舍不得松手”
道达尔CEO潘彦磊去年说:“我们要成为综合能源公司”,结果呢?今年Q2传统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占比75%,新能源投资才15%。这就像说要减肥,结果顿顿红烧肉,还怪体重涨?
对比一下:壳牌新能源投资占比20%,BP(英国石油)25%,道达尔的15%就像“小学生写作业——磨磨蹭蹭”。现在新能源赛道“僧多粥少”,你慢一步,可能就被甩开十条街。
第二,“押宝”天然气,结果天然气也跌了
道达尔想“东边不亮西边亮”,去年狂砸50亿欧元买天然气资产,说“天然气是过渡能源,稳赚不赔”。结果今年天然气价格从300欧元/兆瓦时跌到30欧元,跌了90%!这就像赌球押了冷门,结果冷门爆冷了——赔到姥姥家。
财报里写“天然气业务利润降60%”,比石油业务跌得还狠。道达尔这波操作,完美避开所有“正确答案”,也是没谁了。
四、巨头哭穷,普通人能捞到“好处”吗?
道达尔少赚23%,普通人最关心:油价跌了,加油能便宜吗?
先说好消息:国内油价确实降了。今年以来成品油调价13次,6涨7跌,92号汽油从8.3元/升降到7.8元,加满一箱油省25块。但坏消息是:道达尔可能在“偷偷补窟窿”。
比如天然气:居民用气价格没降(国家管控),但工业用气涨了5%;化工品(塑料、化肥)价格涨了8%。道达尔财报里“一体化业务利润降15%”,但“贸易业务利润涨20%”,说白了就是“加油少赚的钱,从卖化肥、塑料上赚回来”。
这就像超市鸡蛋降价1块,结果猪肉涨价2块,你以为占了便宜,其实被“套路”了。石油巨头的账本,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复杂——想从他们身上“薅羊毛”,难!
不过长期看,巨头哭穷不是坏事。石油行业越惨,他们越会加速转型新能源。道达尔Q2宣布:2030年新能源投资要翻3倍,建100GW光伏电站(够中国5亿人用电)。到时候电价可能更便宜,电动车充电5毛钱一度,这不比加油香?
五、石油巨头的“好日子”:真的到头了?
道达尔这23%的跌幅,不是“偶然”,是“必然”。石油行业正在经历“从朝阳到夕阳”的转变,就像诺基亚从“手机霸主”变成“无人问津”,只需要10年。
第一个信号:石油需求“见顶”
国际能源署(IEA)说:“全球石油需求2030年见顶,之后逐年下降”。这意味着2030年后,挖再多油也没人要,石油巨头的“印钞机”要停了。
第二个信号:新能源成本“碾压”石油
光伏电站成本10年降了80%,风电降了70%,现在建光伏电站比买石油发电还便宜。就像智能手机比大哥大好用还便宜,谁还买大哥大?
道达尔要是还抱着传统油气不放,下场可能比诺基亚还惨。不过现在转型还来得及——隔壁BP把“石油”从公司名里去掉了,专门搞新能源;壳牌投了100亿欧元建充电桩。道达尔要是再磨磨蹭蹭,可能真要被时代“淘汰”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道达尔少赚23%,本质是“旧时代的落幕”。石油巨头哭穷,不是因为油价跌,是因为“没人需要石油了”。以后咱们加油可能越来越便宜,但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的时代要来了。
下次道达尔再发财报,要是还说“油气价格下跌拖累业绩”,那可能真要被网友骂“不长记性”;要是说“新能源业务利润涨50%”,那才算跟上了时代。毕竟,这个世界从不缺“卖油的”,缺的是“能带你走向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