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挖掘机007)
在基金投资的浪潮中,刘格菘这个名字曾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无数基民的投资之路。
2019年,他凭借着对科技板块近乎完美的押注,旗下三只基金的收益率纷纷突破100%,一举将当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度前三甲收入囊中。
彼时,他管理的基金规模也如坐火箭般飙升,从210亿迅猛增长至2020年的843亿,成为基金界当之无愧的顶流。基民们对他奉若神明,怀揣着对财富增值的渴望,纷纷将自己的血汗钱托付于他。
然而,资本市场的风云向来变幻莫测,曾经的辉煌如同过眼云烟,只留下基民们无尽的哀叹。
2022-2024这三年间,刘格菘管理的6只基金全线亏损,合计亏损高达407.78亿元,平均跑输沪深300指数超过40%,在同行中处于垫底位置。这巨额的亏损让基民们损失惨重,也让刘格菘从神坛跌落,成为基民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更让基民们愤怒的是,在这三年基金大幅亏损的情况下,刘格菘却狂赚管理费超过16亿。
2025年二季度,他高位重仓的泡泡玛特和小米,在7月以来都出现了暴跌,而被他大举减持的新能源板块,7月整体上涨了7%。基民们气炸了,纷纷质疑:这又是在高位接盘、低位割肉吗?
时间回溯到2021-2023年,新能源板块在见顶之后迎来了大幅下跌,而刘格菘在此之前在新能源板块过度重仓。以亿纬锂能为例,2022年该股大跌25%,2023年更是暴跌52%,这直接导致他管理的基金净值大幅缩水。
当时,市场风向已经明显转向,但刘格菘却没有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依然坚守新能源板块,就这样错失了调仓换股、减少损失的最佳时机。
2022年的国联股份爆雷事件,更是让基民们对刘格菘的操作感到愤怒又不解。当时,第三方机构质疑国联股份存在“融资性贸易”和虚增收入的问题,其股价在一个月内暴跌40%,上交所也下发了问询函。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机构都在大量抛售国联股份,而刘格菘旗下的基金却在2022年四季度加仓国联股份。2023年4月,国联股份承认虚增财务数据后,他在二季度再次逆势加仓,直至三季度才开始减持,并在四季度彻底清仓。
此时,国联股份的股价已经从高位的90元跌至22元,跌幅高达75%,基民们的资金因此遭受了严重损失。这种在明显存在风险的情况下逆势加仓的行为,让基民们不禁怀疑他的投资决策是否专业,是否存在其他不可告人的动机。
2025年二季度,刘格菘进行了大规模的调仓操作,大幅减持新能源与半导体板块,转而大举加仓军工与新消费板块。他将泡泡玛特买成了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的第二大重仓股,还大举加仓了已经暴涨的小米集团和泡泡玛特。
然而,事与愿违,7月份以来,小米集团下跌2.5%,泡泡玛特下跌超过5%,同期恒生指数却大涨近7%,而他在二季度大举减持的新能源板块整体上涨了7%。
这一调仓操作再次被证明时机不佳,不仅没有为基民带来收益,反而造成了新的损失。
刘格菘“赌性十足”、押注单一赛道的操盘风格,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够让他收获超高收益,登上神坛。
但市场是复杂多变的,这种风格在市场转向时,却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当行业景气度一过,亏损的幅度和速度都令人咋舌。而且,在面对市场变化时,他的策略显得十分僵化,不能及时灵活调整。
对于基民们来说,他们将自己的积蓄交给基金经理管理,是希望获得专业的投资服务和合理的收益回报。但刘格菘近三年的表现,让基民们的财富大幅缩水。在基金讨论区,满是基民们愤怒的指责和要求更换基金经理的呼声。他们不仅损失了金钱,更对基金投资产生了信任危机。
而对于刘格菘所在的广发基金公司来说,旗下明星基金经理出现如此巨额的亏损,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如何重新赢回基民的信任,调整投资策略,提升基金业绩,成为了摆在广发基金面前的重要课题。
基金投资不是一场赌博,投资者的真金白银需要的是稳健和专业的管理。希望未来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基金公司,都能真正将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专业和负责的态度为基民创造价值,让基金投资回归其应有的本质,成为投资者财富增值的可靠途径,而不是让基民们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失去信心。
资本市场的波动是常态,但基金经理的决策和操作直接关系到基民的切身利益。每一次调仓、每一次重仓,都应该基于深入的研究和理性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押注或追逐热点。只有坚守初心,秉持专业精神,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基民保驾护航,才能让基金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此次刘格菘事件也给整个基金行业敲响了警钟,基金公司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进行更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确保其操作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符合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让基民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基金的运作情况,增强市场的透明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也需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能盲目迷信明星基金经理,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充分了解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等级等信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只有投资者自身提高警惕,加上行业的规范发展,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
总之,刘格菘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个人投资失误那么简单,它折射出了基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基金行业真正服务于广大投资者,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