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险资大举买入高息股背景下,弘康人寿因何对“铁公鸡”郑州银行如此看好?自卢德之辞去董事长职务后,弘康人寿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状态,目前7大股东有4家成了“老赖”,股东治理不善使公司面临多重危机。”
一个是危机重重,一个是吝啬分红,若说没奇缘,资本市场遇到她!
最近,弘康人寿大手笔入股郑州银行,在资本市场引起不少波澜。
7月16日,弘康人寿第三次增持郑州银行H股2470.1万股,每股作价1.3456港元,总金额约3323.77万港元。此次增持后,弘康人寿持股数量升至约1.62亿股,持股比例从6.68%增至8.04%,进一步巩固了其主要股东地位。
弘康人寿对郑州银行H股的布局始于今年6月底的密集操作:
第一次是6月27日:以每股1.2068港元增持1600万股,耗资1930.88万港元,持股比例从4.75%升至5.55%,首次触发举牌;
第二次是6月30日:再以每股1.1804港元增持2300万股,投资2714.92万港元,持股比例达6.68%。
弘康人寿前前后后一共斥资8000万港元,扫货买入郑州银行股份。
在险资大举买入高息股的背景下,弘康人寿因何对“铁公鸡”郑州银行如此看好?
郑州银行分红率在银行股垫底
今年以来,大量险资增持高股息的银行股,比如平安人寿增持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新华保险增持杭州银行,瑞众人寿增持中信银行等。以期借此提升投资收益,对冲传统险利差损带来的利润下滑。
即使不是银行股,也基本都是高股息资产。
比如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参与鸿鹄志远一期基金已经现身3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分别为伊利股份、陕西煤业以及中国电信。陕西煤业近12个月内的股息率为6.96%,伊利股份为4.40%,中国电信为3.38%,均高于A股整体平均水平1.66%。
但是,弘康人寿对郑州银行似乎情有独钟。
要知道郑州银行在资本市场口碑一般,一向以“铁公鸡”著称,郑州银行自2019年进行现金分红后,曾经连续4年盈利但不进行现金分红。
为此,2024年,郑州银行还曾收到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发出的《股东质询函》,要求其说明不进行现金分红的合理性。
郑州银行回复称考虑盈利能力持续承压的现状,不进行现金分红具有合理性。
这也是郑州银行前十大股东里面,几乎没有一家险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2024年,交易所对长期不分红的公司加强了监管要求,对现金分红不达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措施。规则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若郑州银行2024年度再度不分红,公司或将被实施ST。
郑州银行在2024年也“不得不”进行了分红。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2元(含税),总分红额1.8亿元,虽然打破连续四年零分红局面,但是9.69%的分红比例,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最低,也是唯一低于10%的。
倒数第二的苏农银行分红率16.98%,倒数第三的紫金银行分红率为22.55%。
如此低的分红率也使得郑州银行股息率仅有0.93%,远低于A股上市公司1.75%的平均股息率,更是低于上市银行平均3.89%的股息率。
不出意外,郑州银行股息率在42家上市银行中又是垫底。
如果按照港股最新股价计算,郑州银行股息率也仅为1.56%。
从股价看,郑州银行长期低迷,当前港股股价为1.41港元,动态市盈率为2.94,市盈率远低于南京银行、成都银行等同类区域性商业银行。
这还是在今年4月之后,郑州银行股价有一定涨幅。
郑州银行长期以对公业务为主,随着这几年净息差不断下降,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暴雷,也影响了业绩。去年开始,郑州银行积极把零售业务转型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深耕基础零售、财富管理、个人信贷三大板块。
2024年11月,郑州银行迎来首位女行长,就是曾经在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担任副行长的李红。邮储银行是国有六大行之一,注重零售业务发展,尤其以擅长销售保险著称。2024年邮储银行新单保费金额达到1788亿,这还是因为受到报行合一影响,有所下降。2023年,邮储银行新单保费达到了2286.43亿,力压中国人寿(2108亿)、平安人寿(2009亿)、太保寿险(829亿)和新华人寿(409亿)四大保险公司的新单保费。
难不成,弘康人寿是看好了郑州银行的零售业务转型,能与自己的业务有所结合?
今年一季度末,郑州银行前十大股东多是河南本地政府机构或者企业,第一大股东郑州市财政局,持股7.23%,第二大股东郑州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69%,第十大股东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0.96%。三者都属于郑州市财政局,合计持股14.88%。
弘康人寿现在也是郑州银行举足轻重的大股东之一了,未来安排人进入董事会,应该也是理所当然了。
郑州银行大股东(截至2025年3月31日)
弘康人寿处于“群龙无首”状态
弘康人寿2012年7月开业,注册资本10亿元,现任法人及总经理为周宇航。
资本大额卢德之从2015年10月起,曾出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不过,卢德之并未直接持有弘康人寿股权,而是通过“湘晖系”资本运作间接控制公司。从2018年第二季度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开始,弘康人寿实控人也变为卢德之。
2022年1月,卢德之因牵涉湖南中烟卢平贪腐案,辞去弘康人寿董事长职务。2021年5月,卢建之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湘晖系”逐步走向沉寂。
而自卢德之离任后,弘康人寿也一直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从2014年到2019年,弘康人寿实现净利0.079亿元、0.23亿元、0.39亿元、0.79亿元、1.66亿元、1.76亿元。
然而,2020年出现了分水岭。当年,弘康人寿的净利润为3336.39万元,同比大跳水81.04%,2021年更是锐减至298.24万元。
2022年和2023年,弘康人寿净利润虽是上升状态,但远远不及2020年之前,分别为1663.94万元、9547.89万元。
2024年保费收入为75.11亿,下降36.89%,净利润1.95亿,增长100%。
今年一季度,弘康人寿保费收入17.78亿,下降18.4%,净利润261.93万,去年同期是亏损2718.58万。
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88%,综合投资收益率为0.05%。
7家股东竟然有4家“老赖”
从股权结构来看,弘康人寿背靠七位股东,股权较为分散,而且,这七个大股东,可以说是“伤亡惨重”。
其中,镇江和融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19%的持股比例跻身大股东之位。
今年7月,镇江和融已经被限制高消费。
第二大股东承德市紫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被执行人。第三大股东如皋市亚雅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最近被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所持有的弘康人寿1.45亿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自2025年6月26日起至2028年6月25日止。
第四大股东天津津鹏世纪实业有限公司也被限制高消费,而且显示在2012年11月被吊销营业执照了。
第五大股东如皋市涤诺皂业有限公司,也被限制高消费。
只有第六大股东和第七大股东还算是正常营业状态。
来源:险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