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美日三大经济体负债出炉:美国36万亿,日本9.1万亿,中国意外
创始人
2025-07-22 22:48:35
0

前言

要说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是哪些,中美日三国必然榜上有名。

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三户“富豪”实际上都背负着巨额债务,数字还大到无法想象,但奇怪的是,对于这些债务三国态度却是截然不同...

那么,这些债务到底是怎么回事?

美国

美国作为全球 GDP 最高的国家,其债务规模也同样 “名列前茅”。

截至今年,美国国债加上地方债务总数已超过 40 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美国自身的 GDP。

可以说,虽然美国经济看似繁荣,实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债务隐患。

在这 40 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中,有七成多来自美国国内民众、银行和企业,这背后的主要根源在于美国盛行的提前消费文化。

长期以来,美国社会一直倡导超前消费理念,信用卡的广泛普及更是让民众的消费欲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从日常购物到购置房产、汽车等大宗商品,许多美国人都习惯于借贷消费。

据统计,2005 年近 3 亿美国民众平均每人欠账 3.1 万美元,相当于当年 GDP 的 2/3。

这种消费习惯使得民众债务缠身,进而导致国内银行和企业也深陷债务的泥沼。

家庭和企业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纷纷向银行贷款,而银行也乐于放贷,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规模的膨胀。

剩下两成多的债务则来自外国,中国、日本、英国等国家都是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国。

各国出于外汇储备管理、国际投资等多种因素考虑,选择购买美国国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让美国的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曾经,对于这些债务,美国一直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原因则是由于掌控着美元霸权,美国长期以来实行 “借新还旧” 的债务策略。

当旧的国债到期时,美国政府便发行新的国债来偿还旧债,将债务危机不断向后拖延。

这种做法看似巧妙地维持了债务链条的运转,实则是在不断积累风险,但美国政府坚信,凭借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总能找到接盘侠来为其债务买单。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美国的债务问题愈发棘手,一方面,全球利率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国债的利息支出大幅攀升。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的崛起让美国通过金融手段收割全球财富变得愈发困难。

这导致美国再也无法像以往那样,通过美元贬值、量化宽松等政策肆意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来填补自身债务窟窿,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债务规模只能眼睁睁地不断升高。

与此同时,美元霸权也岌岌可危,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纷纷抛售美债,转而投资黄金等相对安全的资产。

这使得美国国债市场面临巨大的抛售压力,债务窟窿进一步被拉大。

可以说美国经济这艘巨轮,正在债务的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日本

日本的债务规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同样引人瞩目,其债务总量达到 1300 万亿日元,折合美元约为 9.1 万亿美元。

单从数字上看,这一规模不到美国债务总量的四分之一,但如果结合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考量,情况就显得尤为严峻 —— 日本的债务规模已经是其 GDP 的两倍多。

要知道,即便是在历史上曾爆发过严重债务危机的国家,其债务规模与 GDP 的比值也很少达到如此惊人的水平。

比如 2009 年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希腊,当时其债务与 GDP 的比值超过 120% 就已引发了轩然大波,而日本当前的债务压力远超这一水平。

然而,日本之所以在如此高的债务压力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一个关键因素在于日本央行的持续介入。

长期以来,日本央行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的方式,成为了本国国债市场的主要持有者,这种 “央行托底” 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国债价格的稳定,避免了债务市场的剧烈波动,也让日本政府得以持续通过发债来维持运转。

但近年来,这一支撑模式开始出现松动,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央行的购债能力和空间不断受限,其购买国债的力度逐渐减弱,这无疑非常不妙。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日本重要盟友的美国,近期却在经济领域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施压措施,尤其盯上了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 —— 汽车产业。

这一举措,无疑是在日本经济面临债务压力的关键时刻 “火上浇油”。

这也解释了为何一向在外交和经济政策上对美国较为顺从的日本,近期却开始在一些领域对美国表现出强硬态度 —— 在自身经济根基受到威胁、债务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日本已经难以承受来自美国的持续施压。

为了维护本国核心产业的生存和经济稳定,不得不做出反击,毕竟,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听话” 已经无法换来生存空间。

中国

与美日两国高企且风险暗藏的债务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债务呈现出安全可控的态势。

目前中国债务规模约为 86 万亿元,这一数字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六成多,处于国际公认的安全区间内。

从债务与经济总量的匹配度来看,这样的比例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撑,又避免了债务过度累积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展现出中国在债务管理上的审慎与稳健。

即便债务处于安全范围,中国政府仍未掉以轻心。今年推出的 10 万亿 “化债计划”,正是主动应对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

这一计划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成本,同时延长还款期限,有效减轻了地方政府和相关主体的短期偿债压力。

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债务风险的清醒认知和精准把控,避免了像美日那样因债务问题积重难返而陷入被动局面。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债务的投向具有鲜明的战略性和建设性 —— 大量债务被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从横跨山河的高铁网络到贯通城乡的公路桥梁,从保障民生的水利工程到支撑发展的能源设施,这些基建项目不仅直接改善了民生福祉,更夯实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些投入并非简单的消费性支出,而是在不断 “打造家底”,每一分债务都转化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优质资产,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这些基建项目的落地,形成了 “借钱建项目、项目促发展、发展还债务” 的良性循环。

完善的基础设施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为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在基建过程中,相关产业链得到带动,就业岗位不断增加,进一步拉动了内需。

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将更加强劲,GDP 的稳步提升又会反过来增强偿债能力,使债务压力在发展中自然化解。

那么,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商业航天强质量监管 去年融资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雷若馨 深圳报道 近一年来,商业航天热度持续攀升。Wind数据显示,2024年...
育碧推出 “创意工作室” 模式...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法国领先电子游戏开发商育碧(Ubisoft)周二宣布对内部架构进行全面重组,将转...
欧洲企业第二季度利润预计下降0...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周二发布的最新盈利预测显示,尽管全球贸易仍存在不确定性,且欧盟正准备针对美国任何...
国家外汇局李斌:将在更大范围内... 上证报记者 史丽 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常佩琦)7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
摩根大通探索比特币抵押贷款业务...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据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摩根大通正在研究是否推出直接以客户加密货币持仓为担保的贷...
“人造太阳”国家队传重磅消息 ... 7月22日,浙能电力(SH600023)公告称,其拟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5%...
午后爆发!中字头个股直线涨停,... 基建板块午后集体爆发。 午后A股走强,沪指、深证成指均扩大涨幅。 券商等大金融股盘中异动拉升,湘财...
马斯克餐厅,开了!有人排队13... 【导读】特斯拉全球首个餐厅正式营业 中国基金报记者 安曼 马斯克吹过的牛,又兑现了! 美东时间周一下...
“禁酒令”影响深化,名酒保量还... 来源:微酒传媒 文 | 王越梅 “现在的问题很有可能是量、价都保不住”来自河南的某酒业资深人士一语...
银行股创新高后,部分股东减持落... 记者丨叶麦穗 编辑丨包芳鸣 银行股年内走势强劲,涨幅遥遥领先,中证银行指数最高上涨25%,银行板块内...
三博脑科:董事长解除留置,24... 【三博脑科董事长留置措施解除,公司运营稳健且有明确战略规划】7月22日晚间,三博脑科(301293)...
深夜,中国资产爆发! 中国资产爆发。 当地时间7月22日,美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道指低开后一度冲高涨超0.3%,纳指、标普...
企业消费管理透明可追溯,美团企... " 针对 A 股 5219 家上市公司的跟踪调研显示,中国企业消费管理效率不断提升,正在发生从‘量变...
可口可乐业绩超预期:欧洲强劲需...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核心要点 可口可乐季度营收和利润均超出华尔街预期。 公司重申全年有机收入增...
招商基金百亿新秀翟相栋将离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实习生李怡峰 深圳报道 “先增聘共管、再卸任”或又添一例。 7月22日,招...
原创 A... 暑假了,最近几天陪儿子出来旅游,本来出门的时候还拿着电脑,可是回到酒店累的倒头就睡,根本没有力气写点...
中邮人寿举牌绿色动力H股!年内... 图源:图虫创意 7月22日,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邮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公告称...
付费订阅用户持续增长 美图上半... 财联社7月21日讯(记者 崔铭 实习记者 曾家奕)得益于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美图公司(0...
发行回暖 7月新基金发行数量创...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陈燕青 随着A股的持续走强,新基金发行持续回暖。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本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