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的锂电池企业又添一员,这次是锂电池隔膜龙头星源材质(300568.SZ)。
7月7日,港交所披露星源材质招股书,此时距离公司宣布筹划H股上市仅过去了两个多月时间。
星源材质主营锂电池隔膜,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隔膜是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能防止电极之间的物理接触,同时作为电解质的承载体促进离子的传导。隔膜直接影响锂电池的品质、安全性及生产成本。在招股书中,星源材质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宣称,其是少数向所有全球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供应电池隔膜的公司之一,2024年公司在全球电池隔膜市场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14.4%。
海外扩产是星源材质奔赴港股融资的主要目的。据公司披露,目前其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并预期未来中国仍将是主要市场,同时将在未来数年选择继续推动国际业务版图的扩展。此次港股IPO募资将用于在马来西亚和美国投建生产基地,并在新加坡建设运营及研发中心,这三个项目的投资额分别为54.62亿港元、6.32亿港元、2.1亿港元。
星源材质在招股书中解释,其之所以选择扩张海外产能,是认为随着全球使用电动汽车的速度加快,海外隔膜产能有限,市场出现供需缺口,且会持续推动国际需求,但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导致海外客户寻求本地供应商的支援。公司扩大海外产能将“使我们在服务海外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且“能够填补供需缺口……使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更加稳固”。
不过星源材质并非唯一看到市场机会的企业。公司在招股书中亦提到,预计未来隔膜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持续加剧。实际上,竞争已经对星源材质的业绩表现造成负担。其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毛利率持续下降,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4.8%、43.3%、28.1%,今年一季度则下降至23.6%。星源材质将之归因于市场竞争导致的电池隔膜平均售价下降。
在投入持续加大同时盈利被挤压的夹击下,星源材质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凸显。招股书显示,公司过去两年间的营收规模保持增长,但利润却不断萎缩。据其A股财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17.52%;而归母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下滑36.87%。同时,其应收账款规模不断扩大,从2022年的12.72亿增至2024年的20.19亿,超过了同期的营收增速。
“南下”融资是今年锂电产业的关键词之一。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递交了港交所招股书的锂电企业已达8家。此外,欣旺达(300207.SZ)、天赐材料(002709.SZ)等企业也已宣布启动H股上市。
制图/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