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吹哨人”李振国卸甲归“研”,隆基绿能能否赌赢BC未来?
创始人
2025-05-29 06:02:48
0

光伏“吹哨人”李振国亲自下场,投入技术迭代的洪流之中。

5月26日晚间,隆基绿能公告称,李振国将专注于公司研发和科技管理工作,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董事长钟宝申将兼任总经理一职,并接任法定代表人。

这场人事巨震也波及至二级市场。5月27日至28日,隆基绿能股价两日连跌。截至28日收盘,隆基绿能跌幅收窄至0.62%,每股报14.35元,总市值1087亿元。

光伏“吹哨人”再次转身

李振国出生于1968年,是隆基绿能的创始人之一。

2000年,32岁的李振国与校友钟宝申、李春安共同创办了隆基绿能,“隆基三剑客”由此诞生。其中,李振国主要负责技术领域,钟宝申主要负责公司经营,李春安虽然对外披露消息甚少,但从股权情况来看,他更像是大股东。

在过去25年中,从力挺单晶硅技术到更新金刚线切割工艺,再到进军电池和组件领域,推出光伏发电一体化平台,李振国与隆基绿能的多次战略变换,都暗合光伏产业的周期律动,也令公司得以跻身行业巨头。

程梓欣摄

或许正是凭借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感知,李振国曾在2023年公开表示,“今后两三年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被淘汰出局”,并因此被称为光伏“吹哨人”。

但在这轮下行调整周期中,隆基绿能也未能独善其身。2023年第四季度至今,隆基绿能已连亏六个季度,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约109.95亿元。

除了行业整体遇冷的影响外,隆基绿能坦言,其经营管理层面也出了问题。

钟宝申在2024年年报中的《致股东的信》中表示,2024年成为公司上市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的内因是经营管理中诸多失策的积累。

其中提到,虽然管理层在2023年已经预判了市场的下行趋势,但是组织惯性强大,没有及时调整资本支出和预算,直至2024年第二季度才开始彻底的成本转型。

在上述背景下,李振国选择再次转身,卸甲归“研”。

据隆基绿能披露,辞任后,李振国将继续担任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科技管理中心首席技术官,带领团队聚焦光伏前沿技术攻关,支持公司长期发展。

这一变动其实较为符合外界对李振国的印象。公开资料显示,李振国是横向磁场单晶领域知名专家,长期从事单晶硅的生产和研究工作,其研发的多晶碳头料的除碳工艺在业界被广泛应用,获得过国家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记者还注意到,李振国去年从隆基绿能取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84.65万元,2023年为816.12万元。钟宝申等其他高管薪酬也同样出现大幅下滑。

隆基绿能全力押注BC路线

今年2月,李振国在隆基绿能成立25周年之际发表了一场主题为“生生不息”的演讲。李振国分享了公司品牌团队在鼓励其演讲时说的一句话——“下一个25年,隆基要改变,为了隆基你也需要改变”。

如今的隆基绿能正在BC之路上狂奔,希望占领技术高地的压力不言而喻。此番人事巨变的公告,更像是隆基绿能全力押注BC路线的一份宣言。

作为最早布局BC技术的光伏企业之一,隆基绿能目前已有15GW BC二代量产产能。预计到今年6月底,公司BC二代产能将增加到35GW,到今年年底将增加到50GW。随着产能的快速提升,预计从今年7月开始,BC产品产出比例将在公司整体产能中迅速提高,到今年下半年其电池自有产能产出的BC产品将达到约50%。

但这条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毕竟,隆基绿能刚遭遇了新产品的失利。据钟宝申披露,2023年下半年,公司新产品出现了严重的研产销脱节的错误:HPBC1.0产品功率、成本没有与竞品拉开差距,却大规模投产,公司库存急剧上升,造成巨额存货跌价损失。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停产该产品,对产线进行新一代BC技术的改造升级,又造成了大量的停产损失。

而作为隆基绿能的技术总指挥,李振国多次在公开场合力挺BC技术。

他曾向媒体表示,BC技术成熟比重约能达到80%左右的水平,后面还会有一些优化空间,但是大的堵点和卡点问题已经没有了,已经完全可以真正地在行业里大规模推广。

在李振国看来,2025年是BC产能爬坡之年,BC产品真正发挥作用会在2026年,越往后展现的效果会越强。

需要指明的是,磨砺技术之刃需要真金白银。2023年、2024年,隆基绿能研发支出分别为77.21亿元、50.14亿元,位居A股光伏设备上市公司前列。

与其争夺研发投入第一名的包括主推TOPCon技术的天合光能,该公司在2023年、2024年的研发支出分别为55.3亿元、55.58亿元。

隆基绿能还在最新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目前在密切关注TOPCon产品的性能提升,公司已具备30GW的TOPCon产能,新的技术也在同步进行研发和导入。与此同时,公司BC二代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认为BC二代和TOPCon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BC二代产品的竞争力仍具备优势。

李振国之女同步进入董事会

在李振国退出管理一线的同时,李振国之女李姝璇进入了隆基绿能董事会,被提名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履历显示,李姝璇出生于1993年,先后获得中南大学工学学士、香港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她曾任职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现任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部经理,兼任东莞蜂巢智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李振国与妻子李喜燕为隆基绿能控股股东、实控人,二人持股比例分别为14.08%、5.02%。

李春安、钟宝申对隆基绿能持股比例分别为2.11%、1.44%。在“隆基三剑客”中,也只剩钟宝申活跃在管理一线。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最新董事会提名情况来看,非李氏家族成员占比更高,但李氏家族仍具有持股优势和技术决策权。同时,李姝璇的低调切入也补齐了李氏家族的“话语席”,或为二代接班增加可能性。

记者 程梓欣

文字编辑 王丽颖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 俄乌新变局

    • 王健林还有多少“底牌”

    • “暴力抗法”有何后果?

    • 特朗普突袭清洁能源产业

    • 雷军再谈造大芯片艰难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池尾街道两大货车相撞致一人被困... 2025年9月8日22时34分 揭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称 普宁池尾街道西二环大道长岭村路口 发生...
    国际锐评丨投资未来!外资说要在... “中国消费者求新求变,我们要在这里做‘马拉松选手’。”在刚刚闭幕的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投...
    原创 后... 在小城的街坊里,70后的老杨和妻子是典型的普通工薪家庭。 他们生活虽算不上富裕,却因有一个乖巧懂事...
    8年,增长近9倍! 【导读】公募FOF获批八周年,规模增长近9倍 8年规模增长近9倍 公募FOF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基金报...
    摩根中证A500指增基金,首发... 9月12日,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业内获悉,摩根中证A500指数增强型基金今日结束募集。初步统...
    比苹果还赚钱的影石,能顶住大疆... 9月11日,影石创新在业绩说明会上直面投资者两大关切——下半年业绩预期与大疆竞争冲击,给出了明确却带...
    芦哲:M2增速或见顶——202... 芦哲、王洋 (芦哲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核心观点 2025年9月12...
    2025年资产代币化:Web3...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资产代币化:Web3.0时代的金融新范式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35页 《202...
    原创 又... 不久前,沃尔玛发布公告,宣布关闭其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这一举动引起了人们对国际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竞争力...
    超10万人参加伦敦右翼反移民集...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这是英国现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右翼示威活动之一。”据路透社、《卫报》等媒体报道...
    值得推荐的5款电商行业AI客服... 摘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电商企业的核心命题已从单纯的流量获取转向精细化运营,其中客户服务扮演着至关...
    大兴举行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会,签...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大兴国际经贸合作交流会上,北京市大兴区国际...
    啤酒五巨头,半年吸金840亿 来源:界面新闻 文 | 财天COVER 张向阳 编辑 | 吴跃 销量持续下滑的啤酒市场,很久...
    微软CEO纳德拉:微软必须重新... 9月14日消息,据外媒CNBC报道,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一次员工会议上告诉员工,在宣布几轮...
    劲方医药-B招股中,怎么看? 创新药是打新热门,药捷安康最近更是杀疯了,上市至今不到3个月累计最大涨幅近20倍。 当然,这也是套路...
    晶盛机电接受115家机构调研 ... 图虫创意/供图 证券时报记者 聂英好 截至9月12日18时,本周共有381家上市公司披露机构调研纪...
    原创 2... 大家好,今天聊聊中国经济在2025年的情况。说实话,从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走势挺稳的,各种数...
    世界杯经济火热 “世界超市”义... 距离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开幕还有9个月,作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已率先驶入世界杯经济“快车道”。...
    华泰证券点评8月金融数据:初步...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13日消息,华泰证券固收研究发布8月金融数据点评。 其中提到,存款是近期市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