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矽智能三闯港交所:AI制药的困局与突围
创始人
2025-05-25 20:22:35
0

同写意年度巨献!!本次大会特设AI革新药物开发”分会,7月25-26日,邀您相聚金鸡湖畔,与5000人一起为中国医药创新“同写意”!

近日,AI制药领域的明星企业英矽智能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凭借生成式AI平台 Pharma.AI的技术突破,迅速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备受资本追捧。但其上市之路却充满波折,前两次递表均因未能在有效期内通过聆讯而失效,错失“AI制药第一股”称号。

英矽智能的曲折历程,恰是AI制药行业在技术与商业化之间艰难博弈的缩影。从技术狂飙到资本退潮,从万众瞩目到盈利困局,AI制药正站在“实验室突破”与“商业转化”的分水岭上。

TONACEA

01

英矽智能的“长跑”

2023年英矽智能首次递表时,正值AI制药的“黄金年代”。彼时,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被视为颠覆传统模式的革命性力量,吸引海量资本涌入,全球AI制药融资热潮空前。在此背景下,英矽智能估值一度突破10亿美元。然而,随着2024年行业步入调整期,国内外AI制药企业因商业化进程迟滞、持续亏损等问题饱受质疑,资本“泡沫”一个接一个破裂。英矽智能的第三次上市冲刺,不仅关乎自身命运,更映射出整个赛道的信心考验。

通过整合生物学数据、化学合成及临床预测模型,Pharma.AI已生成超过20项临床或IND阶段资产,其中3项已授权予国际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合约总价值超20亿美元。

明星管线ISM001-055(TNIK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IIa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肺功能改善,于2023年2月获得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2025年4月获CDE突破性疗法认定。Pharma.AI的高效研发能力在ISM001-055的临床进程中充分体现:相较于传统方法平均4.5年的研发周期,该药从研发到临床前候选药物阶段耗时少于18个月,进一步推进至I期临床试验仅耗时9个月。

英矽智能在研管线 图片来源:英矽智能招股书

2022年-2024年,英矽智能营收从3015万美元增长至8583万美元,毛利率从63.4%跃升至90.4%,亏损则从2.22亿美元大幅收窄至1709.6万美元。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研发费用控制及授权收入增长,其超90%的收入来自药物发现及管线开发。然而,这种“AI+Biotech”模式虽能短期输血,却需承担极高的研发风险,候选药物尚未商业化,临床III期失败率超过50%。因此,英矽智能同时也正将Pharma.AI的应用范围扩展至多个行业,包括先进材料、农业、营养产品及兽医药物领域。

英矽智能港股IPO还在等待最终结果。作为中国AI制药领域的关键样本,其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AI创新药第一股”,对AI制药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TONACEA

02

AI制药的崛起

AI制药的兴起,本质上是生物医药行业对“反摩尔定律”的一次集体突围。传统药物研发面临“双十困境”——10年周期、10亿美元投入、成功率不足10%,如何降低研发费用,提高成功率,缩短研发周期成为当前整个制药行业的当务之急。AI制药技术的出现和不断成熟为创新药研发“降本增效”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根据波士顿咨询2024年发布的研究,AI生成的药物分子在I期临床试验中,成功率高达80%-90%,高于50%的历史平均水平。这一效率转变的核心在于AI对药物研发全流程的渗透。

在药物发现阶段,AI通过虚拟筛选技术,快速从海量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具有潜在活性的分子。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筛选效率,还降低了实验成本。此外,AI还可以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和变分自编码器(VAE)等生成模型,设计出全新的药物分子结构,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临床前研究阶段,AI通过预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特性,优化药物分子的临床前开发路径,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

在临床试验阶段,AI通过分析临床试验数据,预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化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例如,AI可以通过预测患者的反应,优化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策略,提高临床试验的效率和成功率。此外,AI还可以通过分析临床试验数据,预测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的上市申请提供科学依据。

AI制药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药物研发领域,还可以扩展到其他生物医药领域,如精准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疫苗研发等。例如,通过快速分析基因组数据,AI模型可预测蛋白质结构、调控组件及基因表达模式,协助揭示基因变异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从而提高开发个体化治疗的速度及准确性。

AI制药技术的兴起,不仅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AI赋能药物研发费用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53.7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119亿美元,并预计2032年将达到7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2.6%。

AI赋能药物研发费用市场规模 图片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在投融资领域,2018年-2020年,全球AI制药赛道相关的融资总事件达171起,总金额63.54亿美元。2021年-2023年,全球AI制药赛道相关的融资总事件增加到了321起,总金额高达140亿美元,其中2022年达到融资高峰,为144起,62亿美元。2024年全球AI制药融资总金额为58亿美元,融资笔数128起,分别较2023年同比增长61.1%及23.1%。

然而,一级市场的火热,并不意味着在二级市场会复制同样的辉煌。

TONACEA

03

商业化困局与行业拷问

2024年11月,两大全球AI制药龙头Recursion和Exscientia正式宣布合并,Recursion以6.88亿美元的价格全股票+部分现金收购Exscientia,这笔AI制药行业目前为止最大的并购案背后,是AI制药在二级市场的深度调整。

2012年成立的Exscientia全球最早一批AI制药公司,曾经将全球首个由AI设计的新药DSP-1181推进临床。2021年10月,Exscientia登陆美股,上市首日股价从22美元的发行价冲到超过30美元。但上市后的Exscientia股价一泻千里,最低跌至3.8美元,较发行首日跌去近90%。而收购Exscientia后的Recursion日子也不好过,即便有英伟达5000万美元投资,股价依旧从巅峰42.81美元,下跌至最低3.79美元,跌幅超过90%。

在2025年一季报中,Recursion总收入1500万美元,净亏损2.03亿美元,现金余额5.09亿美元。鉴于此,Recursion将研发管线削减近半,其中五项资产宣布暂停开发或取消开发优先级,即使如此,管理层预计按当前业务计划,现金流也仅可维持至2027年中期。

调整后的Recursion管线 图片来源:Recursion

Recursion与Exscientia的合并,仅是AI制药行业商业化困境的冰山一角。这场看似“巨头抱团取暖”的交易背后,是AI制药领域大浪淘沙的开始。

目前AI制药主要有三类商业化路径:提供CRO服务、AI SaaS软件授权、AI+Biotech自研管线。其中,软件授权天花板较低,如 Schrodinger 2023 年软件收入仅占36.4%,扭亏全靠管线授权;CRO服务虽贴合降本需求,但药物发现只是CRO服务中较小的一个环节,药企更倾向全产业链合作,AI替代性有限;最被看好的是 AI+Biotech模式,通过AI快速产生临床前管线,然后推进至临床阶段,再对外授权转让,从而获得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以国内的英矽智能为例,其绝大部分收入是来自管线的授权和里程碑付款,其中既包括新的管线授权,也有已有授权管线的里程碑付款等。

但这其中的关键点仍然是管线,只有疗效显著、市场空间大且临床推进迅速的管线,才可能获得MNC青睐并实现高价值授权。但目前来看,AI还没能产生一款突破传统的重磅产品。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AI制药行业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行业内的合作与整合已成为推动AI制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型药企与AI公司的协同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创新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进化,而商业模式也将向多元化延伸,从单一“技术采购”转向“风险共担”等深度合作模式。

与此同时,技术迭代与数据积累正持续夯实行业根基。随着AI 技术的加速进化,未来,AI有望更精准地预测药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大幅缩短研发周期。而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与高质量数据的持续沉淀,将进一步提升 AI 模型的训练效能,为研发提供更强支撑。当AI在临床试验设计、患者分层等核心环节构建不可替代的优势时,真正的破局或将水到渠成。

结语

英矽智能三闯港交所,折射出AI制药行业在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间的艰难博弈。从资本热捧到估值回归,行业正经历 “去泡沫化” 的阵痛。但技术迭代与生态重构的力量仍在积蓄,未来,AI制药仍有望突破瓶颈,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变革性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柳暗花明!内地企业掀起赴港上市... 2025 年以来,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成为资本市场上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众多内地企业,...
原创 易... 易建联夫妇成亿万富豪!42亿估值公司上市,持股0.51%或套现超2000万,投资版图曝光 一纸上市...
轰22个制胜分!法网-郑钦文2... 北京时间5月25日晚,2025赛季网球大满贯法国公开赛拉开战幕,在女单首轮的一场比赛中,赛会8号种子...
2025年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趋势... 一、行业发展概览 法律服务行业已构建起 “基础支撑 - 核心服务 - 终端需求 - 生态合作” 的完...
1%回报损失吓退外资!澳洲本地... 海外买家退场,澳洲本地资本出手“抄底”维州和昆州商用地产 由于维多利亚州和昆士兰州对外国买家征收额外...
下跌10年的“中字头”,有的已... 一轮行情后,有的股票回撤周期要一到三年,也有的五年,像这类十年都可能跌不到透的股票虽然不是很多,但市...
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 2025年5月25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
全国ATM机数量锐减,有00后...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据时代财经报道,在移动支付浪潮的席卷下,ATM机正以5年减少约30万台的速度退出...
长沙一女子预约提现100万,银... 长沙的宁女士(化名) 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军官” 他声称可以带着宁女士赚钱 正当宁女士沉浸在他画的“大...
英矽智能三闯港交所:AI制药的... 同写意年度巨献!!本次大会特设“AI革新药物开发”分会,7月25-26日,邀您相聚金鸡湖畔,与500...
梅延良分别会见凯赛生物和聚融医... 5月23日,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梅延良分别会见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修才,聚...
投资大家谈 | 看破市场当中的... 导语:“投资大家谈”是点拾投资的公益内容栏目,希望通过每周日不定期的推送,让更多人看到基金经理对投资...
经开区与贯胜集团工作座谈会召开 5月23日,经开区与贯胜集团工作座谈会召开,双方就支持贯胜集团进一步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市委常委、区党...
新规征求意见:这些不合理费用,...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问题1:...
“战时模式”回归!马斯克誓言“... “战时CEO”马斯克回来了。 美东时间周六,特斯拉CEO马斯克在X平台发文表示,自己将重新回归24小...
原创 欧... 聚焦创投圈投融资最新情报。 未名拾光完成近亿元战略融资 未名拾光宣布完成战略轮近亿元人民币融资,由...
2025年进口品牌阀门市场行情... 在工业领域,阀门作为控制流体输送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建筑等多个行业。进口品...
这一批炒港股的人赚麻了?有95...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25年年初至今,恒生指数涨幅达到17.65%,在全球股票市场中领跑。 港股市...
沙漠上崛起的芯片新贵 作者|L晨光 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加速重构,各国纷纷通过政策扶持、资本投入和技术封...
佳源科技退卷IPO:曾于202... 来源|贝多财经 5月2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信息显示,佳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佳源科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