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上市”,小生意批量制造百亿富豪
创始人
2025-05-20 18:48:22
0

作者| 蓝鲨消费 杨硕

“去香港上市”成了2025年资本圈的热词。从2025年初到5月19日,已经有22家企业登陆港股市场,合计募资242.18亿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1倍。而根据港交所官网,目前仍有130家公司的上市申请在处理中。

综合来看,2025年赴港上市的公司主要以“硬科技+新消费”为主,且表现十分抢眼。比如,即将赴港上市的A股“宁王”宁德时代,融资认购倍数超120倍,认购金额突破2800亿港元,位居近半年港股新股冻资榜第3位。在此之前,知名玩具品牌布鲁可、餐饮界“雪王”蜜雪集团则接连创造港股认购金额的“奇迹”,冻资金额力压“宁王”。

2025年,“新消费”在港股大红大紫,甚至比科技股还要火爆。在消费企业赴港上市的过程中,都有谁赚到了钱?消费股起飞的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不起眼的小生意,批量制造百亿富豪

与高大上的科技企业不同,与人们吃喝玩乐相关的消费一直被视为“小生意”,如街边的餐厅、奶茶店,之前大多以夫妻老婆店的形式存在,很难得到资本的重视。(此前,中国餐饮上市企业大多是旅游行业的头部,比如全聚德、西安饮食等。)

而现在,随着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企业的接连上市,“小生意”正通过连锁门店的方式正在迸发出极大的活力,并造就了一批中国百亿富豪。

从浙江温岭大溪小镇起家的古茗,凭借在全国的9778家门店,让85后小伙王云安财富暴增百亿。从上海街头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到携9000多家门店站上港交所舞台,沪上阿姨创始人夫妇身价飙升到120亿元。而在全球拥有4万多家门店的“雪王”,在3月3日上市首日,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两兄弟的财富已经超过800亿元,且还在持续增长……

除了茶饮,“小玩具”也正在跑出来“大公司”。今年1月10日成功在港股上市的布鲁可,从2021年到2023年,营收从3.30亿元逐年增长至8.7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0%。值得关注的是,这门生意比茶饮还赚钱——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布鲁可毛利率分别为37.42%、37.91%、47.33%、52.93%,这也让“二次创业”的朱伟松在暴利的游戏之外,再次找到“生财之道”,身价暴增百亿。

此外,杭州的网红餐厅“绿茶”、福建晋江的婴童护理公司舒宝国际、仅仅有44名员工保健品公司纽曼思,也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老板们也收获了巨额的财富,展现了港股对于消费企业的包容性。

“押中”的投资机构,最高狂揽超百亿

消费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后,投资机构也赚得盆满钵满。前不久,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蜂巧资本屠铮发文称,由于公司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因此蜂巧资本通过大宗交易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一共出售总计约1191万股泡泡玛特股份,累计套现22.6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10亿元。

2025年新登陆港股的消费企业中,哪些投资机构赚的最多?从目前的市值来看,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新茶饮企业在2025年新上市的消费企业中市值排行前列。

在蜜雪冰城之前的融资中,美团龙珠、高瓴、CPE源峰分别认购453.51万股、453.51万股、226.76万股,对价分别为9.33亿元、9.33亿元、4.67亿元。在IPO之前,美团龙珠、高瓴继续加码投资。IPO后,美团龙珠、高瓴分别持股为3.82%,以目前蜜雪冰城1957亿港元的总市值计算,两大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均为75亿港元(约69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美团龙珠还是古茗的第一大机构股东。IPO后,美团龙珠持股为7.74%,以目前古茗的607.63亿港元计算,美团龙珠持股市值为47亿港元(约43亿元)。

而另一大茶饮上市公司——沪上阿姨,最大的机构股东是嘉御资本,嘉御资本董事长卫哲参与了沪上阿姨4轮融资中的三轮,总投资1.78亿,持股8.94%,对应目前的市值大约为12.1亿港元(约11.2亿元)。

综合来看,美团龙珠是这轮消费企业港股上市浪潮中受益最大的投资机构,账面浮盈超百亿。

“中签”的投资者,能赚多少钱?

在创始人成为百亿富豪、投资机构狂赚百亿的同时,一些普通投资者也搭乘了港股起飞的“顺风车”,通过港股打新也小赚了一笔。期间,“有喜也有悲”。

“押中”的纽曼思投资者“哭了”。纽曼思1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开盘报0.79港元,跌破发行价(0.8港元)。截至当日收盘,该股报0.69港元,跌幅13.75%。

前不久上市的网红餐厅“绿茶”也比较惨——上市首日开盘价为7.19港元但很快破发,截至收盘,公司股价约6.29港元,较发行价下跌12.52%。

超市行业历来比较平稳,投资者想要赚钱比较难。江苏宏信3月31日在港交所上市当天,发行价2.5港元,开盘报3.44港元,盘中最低报2.39港元。截至收盘,该股平收,报2.5港元。

婴童护理受人追捧。上市首日,舒宝国际的开盘价为0.49港元,盘中最高触及0.82港元,收报0.67港元,较发行价的涨幅为31.37%。

当然,最受人关注的还是玩具和茶饮。比如布鲁可,发行价为60.35港元,上市首日开盘109.6港元,上涨约81.6%。截至收盘,布鲁可报收85港元,涨幅为40.85%。每手300股,不计手续费,押中的投资者每手能赚13305港元。

而古茗2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9.94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0港元,收盘报每股9.3港元,跌6.44%,但此后股价一路上涨。沪上阿姨5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13.12港元,开盘报190.60港元,截至当日收盘,沪上阿姨报158.40港元,涨幅40.03%。

最受瞩目的蜜雪冰城,发行价为202.5港元,上市首日表现强劲,截至收盘,股价涨幅达到43.21%,报290港元。投资者一手赚近6000元,约等于1000杯蜜雪冰城奶茶。

总体来看,中签的投资者大多数能够在港股消费企业上市首日赚到钱,小发一笔横财。

港股消费企业,为何集体起飞?

实际上,自2024年以来,多家登陆港股市场的消费企业,取得了不俗的股价表现,比如老铺黄金最新股价684港元,距离其上市仅仅11个月,较其发行价(40.5港元/股)上涨了16倍,期间股价甚至还超过700港元;2024年底才上市毛戈平,股价也较发行价升约2.5倍。

2025年登陆港股的消费企业,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市场表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蜜雪冰城为例,自3月3日上市以来,从发行价202.5港元一路狂飙,如今股价已经高达516港元,涨幅高达255%,总市值也高达1959亿港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

为何登陆港股的消费企业“集体起飞”?或许跟政策有关。

2023年以来,坊间即有传言,伴随着“红黄灯”行业限制政策的实施,消费型企业IPO闯关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中,核准制下划分了“红灯行业”,食品、餐饮连锁、白酒、防疫、学科培训、殡葬、宗教事务等不能申报上市,另有需要主管部门批复尚没有拿到的也不能申报,譬如互联网平台、类金融、军工等企业。而涉及到服装、家居、家装、大众电器等被列为“黄灯行业”。

2023年,多家消费类企业陆续主动撤回申报材料,这些企业原计划募资额达318亿元,而今却铩羽而归,终止IPO进程。许多企业们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精心筹备上市事宜,却在政策的限制下,连最基本的受理环节都无法通过,这无疑给企业的发展规划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相比之下,港股对于消费企业的包容性更强。比如茶饮企业茶百道,冲击IPO七年的“钉子户”毛戈平,都在港股成功上市。

对于消费企业扎堆香港上市的现象,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一方面,港股投资人向来对消费股青睐有加,消费类企业在港股市场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深入推进,消费类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商机,需要通过融资来扩大规模,以抓住市场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法律体系成熟且资本流动自由,能有效连接内地与国际投资者。相较于纽约,香港的地缘政治风险更低,同时受中国政策支持(如互联互通机制),成为企业规避国际政治波动的理想选择。值得关注的是,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如允许同股不同权、放宽盈利要求),吸引消费类企业。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也认为,港股市场汇聚了全球资金,通过沪深港通机制能够吸引内地投资者,同时连接国际资本,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品牌国际化的有力背书。

此外,从“看不懂”到“追捧”,投资者对于新消费企业的估值认知也在不断“修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投资者对于消费企业的估值逻辑主要侧重于企业的供应链、渠道、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这对于传统消费企业比较有利。而新消费企业往往是采用新的商业模式、营销策略,逐渐在市场中占据一些之地,也创造出丰厚的利润,这种优质标的近年来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投资者也看好其未来的成长性。

中金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高大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A股市场常以白酒、家电龙头作为消费板块估值的锚。但是白酒板块景气度持续下行,龙头估值压缩至20倍以内,使得A股消费板块的估值天花板很低。今年,在港股消费板块走强的带动下,A股消费板块估值空间打开,一些表现较好的消费股主要集中在休闲零食、美妆个护、轻工制造和商贸零售等偏中小市值的细分领域。”

数据显示,在A股给贵州茅台等优质标的22.28倍的市盈率时,港股对泡泡玛特给出82.29倍的市盈率,毛戈平51.6倍的市盈率,而古茗、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奶茶企业的市盈率都在38-41倍之间(美股上市的霸王茶姬的市盈率大约为16倍)……这意味着,消费企业在港股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小结

近年来,消费企业扎堆香港上市,并且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一方面是由于港股更容易获得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不得不上市。比如,在成长过程中引入了VC/PE投资,签署了对赌协议(如业绩承诺、上市时限等),VC/PE基金面临资金回笼压力……

而在港股上市也有不少好处: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理念,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和运营效率,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同时,利用港股市场的平台优势,企业可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业务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内的内卷竞争加剧,也在倒逼港股上市的消费企业不断寻找新的出路。之前,海底捞2018年登陆港交所后,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加速门店布局。而新上市的国内消费企业,在登陆港交所的同时,也加快了向全球扩张的步伐。比如蜜雪冰城在全球已经布局了4800多家门店,还与巴西签下40亿采购大单,将门店网络拓展至南美洲。

以香港资本市场为“跳板”,中国消费企业能够走向全球吗?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9171亿招商基金“换帅”,十... 作者 | 谢美浴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管理资产规模超过9000亿的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
雷军更新短视频介绍玄戒O1,网... 5月20日,雷军终于更新了抖音和小红书平台的短视频,这是自3月底发布参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大会活动之后...
观察 | “网红餐厅鼻祖”上市... 五次冲击IPO后,绿茶餐厅终于圆了上市梦。 继奶茶、盲盒、功能饮料、零食奔向IPO后,港股又迎来一位...
回撤控制出众的高波固收+收益优... 忍不住再说说固收+。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经常叨唠固收+,因为从长期收益角度看,股票>债券,固收+受限于...
瓜帅挖角老东家?曼城弃维尔茨攻... 北京时间5月20日消息,英国媒体报道称,曼城因为“转会费虚高”等因素已经退出维尔茨争夺战,正在寻找其...
超1800万元资金加仓,“人形... 截至收盘,中证装备产业指数上涨0.1%,中证芯片产业指数上涨0.4%,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0.1%...
原创 特...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商务部18日发布公告,公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
直击茅台股东大会,猛料不止“晚... 5月19日,贵州茅台2024年度股东大会在茅台会议中心举行。会上,茅台高层向股东阐述了对于当前行业周...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 再回“6元时... 国家发改委官网5月19日消息,即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220元。至此,国...
北京物资学院与华鼎冷链共筑冷链...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近日,河南冷链大讲堂走进北京物资学院活动在京举办,活动以“冷...
GDP20强城市竞速,郑州不想... 区域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城市之间的你追我赶呈现出胶着状态。 日前,从国家再到各省市区都陆续交出一季度的...
港股涨16% ,A 股跟涨!宁... 图片来源:图虫 5月19日晚间,万润新能(688275.SH)发布重大合同公告,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五...
微软推出Copilot Tun... IT之家 5 月 20 日消息,在 2025 年微软 Build 大会上,微软宣布推出 Micros...
这位江西年轻人 向总书记现场展...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年轻人中间。 4月29日上午,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
董明珠与孟羽童,传来重要消息!... 本文自南都即时·湾财社。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孔学劭 编辑 | 柴华 5月20日,有消息称格...
沈志群:三大动力共同促进创投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赋能民营经...
今年最大IPO诞生,宁德时代全... 近150亿美元将投向海外, 宁德时代真的“缺钱”了吗? ©图源|CATL 文|陈尘 编辑|杨倩 来...
炒白银的收益怎么样?国内有哪些... 白银,这个被称为"穷人的黄金"的贵金属,近年来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
东原仁知服务:收购湖南金典20... 观点网讯:5月20日,东原仁知服务公布,内容有关湖南金典的履约担保,四川东蓝及张先生作出的履约担保尚...
原创 港... 文|园长 编|陈梅希 “站在德布勒森(Debrecen)改革宗大教堂的塔楼上向南望去,可以看到中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