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张延 张诗洋 石颖颖
曾经的茶叶企业,大多面临3个月的回款周期,存货周转周期将近7个月。想发展,只能以时间换空间,慢慢熬。
为了迅速让绿叶变“金叶”,近日,湖北联投集团旗下“联链通”平台围绕绿茶、红茶及菊花等茶饮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场景,以湖北楚茶科技集团为核心企业,以链上企业诉求为出发点,积极提供一揽子融资解决方案,累计落地业务规模超5000万元。
茶企资金压力大影响发展
湖北楚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新式茶饮生产加工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杯茶、袋泡茶等多元品类,以及自动售茶机、新零售等前沿领域。
“过往业务中,我们发现众多供应商普遍面临账期结算和下游对其库存量要求的双重困境。”湖北楚茶科技集团供应链业务副总经理谢瑞介绍,茶叶鲜叶收购期,茶叶企业必须以现金向茶农即时结算;而在销售环节,往往至少要提前储备3个月货物,且产品交付后很难立即收到货款。
这就导致茶企资金需求激增,既要应对下游账期压力,又要满足囤货需求。尤其在茶叶采摘季,想扩大生产规模更是难上加难。谢瑞分析,以往行业多依赖多级分销模式,这使得茶叶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价格居高不下。
“联链通”平台巧降融资成本
为切实解决产业供应链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联投资本成立了供应链协同创新工作专班,旨在围绕“联链通”平台,在产业链场景探索、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供应链资产搜集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联投资本产融公司业务负责人孙涛介绍,去年下半年,工作专班发现湖北茶产业分布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多,茶产业存在源头中小茶叶种植及贸易企业分布较广、中大型茶叶加工企业购买原料资金短缺及下游客户回款周期长等发展痛点。
为切实解决茶产业上下游企业发展困难,专班依托“联链通”平台,设计了原料端采购、库存端、应收账款保理、经销商担保等融资解决方案。
湖北楚茶集团作为核心企业,通过注册上线“联链通”平台,使用供应链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链上企业资金短缺、交易不畅等实际痛点,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规模,降低了采购、销售等关键环节的融资成本。
帮助茶企节约融资成本60万元
“通过‘联链通’平台,茶叶企业实现当天申请、当天融资,解决了一众茶企资金的燃眉之急,资金回款周期缩短一半以上,助力业务扩大和再生产。”谢瑞说,目前已累计为茶企节约融资成本约60万元,资金周转次数由原来的每年3次提升至4到5次。
孙涛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联链通”平台在茶产业领域累计落地金额超5000万元,主要以茶饮原料代采为主,涉及红茶、绿茶及菊花等品类。今年内,联投资本预计可在茶产业链落地金额超5亿元。
在茶饮原料代采模式基础上,联投资本将积极与区域性茶产业龙头企业合作,搭建供应链基金,创新设计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的供应链及供应链金融产品,如“茶企贷”“茶园贷”等惠农贷款,切实解决茶产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金融赋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