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理想2万元预算都需要审批,李想股权激励6.39亿是好是坏?
创始人
2025-05-15 09:02:33
0

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理想汽车董事长、CEO李想回应了理想汽车两万元的预算都要其审批的话题。

据每日经济新闻5月14日报道,李想称:“因为我也经常跟团队讲一个问题,你可能无意中多花了1元钱,但它如果出了问题,你还需要拿5元钱去补掉这1元钱的漏洞。这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和效率的损失,所以这方面一直卡得很严。”理想汽车在业内一直有着“抠厂”的名号,而李想本人也将此当作是企业的一种优势。

此前理想创始人李想“年薪”6.39亿元冲上热搜。

理想汽车官方回应称,这个说法不准确,李想年薪为266.5万元,剩余部分为退休计划供款、股权激励等。

据澎湃新闻梳理,李想6.39亿元的“年薪”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266.5万元的年薪,另一部分是因公司在2024年达到交付50万辆的目标而触发的期权激励,产生超6.36亿元的激励费用。

李想的高年薪“传闻”并没有在资本市场引发震荡,理想汽车近期股价上涨明显,2025年至今(5月13日收盘)美股涨幅15.5%,港股涨幅17%。进入5月,理想股价迎来一波连涨,美股涨幅15.5%,港股涨幅14%,也就是说理想2025年以来的股价涨幅几乎都是5月以来的上涨。

李想曝出天价年薪的情况下,理想依然被资本市场看好,根源还是理想出色的业绩表现。

业绩“冠绝”新势力

理想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为‌500508辆‌,同比增长33%,成为中国首个年销量突破5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并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领先第二名鸿蒙智行44.5万辆和第三名零跑汽车29.37万辆。尽管理想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为100.1%,仅略微超额完成,却成为少数几家完成目标任务的车企,截至2024年底,理想汽车的历史累计交付量达到113.39万辆。

作为对比,曾经的新势力一哥蔚来在2024年销量为221970辆,同比增长38.7%,创下年度交付新高,却不及理想销量的一半。小鹏2024年销量为19万辆,理想的销量超过蔚来和小鹏的销量之和。

从销量目标完成度来看,蔚来2024年的销量目标为23万辆,最终目标完成率为96.5%。小鹏2024年销量目标为28万辆,最终目标完成率不足70%,理想成为“蔚小理”三家唯一一家完成销量目标的车企。

从2025年前4个月的表现来看,理想的销量目标完成率不尽如人意。根据中汽数研发布2025年1至4月份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数据,理想销量前4月销量为12.7万辆,而理想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70万辆,4月底年度完成率为18.1%。2025年销量目标44万辆的蔚来,前4个月销量6.6万辆,仅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5%。小鹏前四个月销量不俗,1-4月销量为12.9万辆,同比增长了313.5%,目标完成率为36.9%,是年度目标完成率最高的一家。以此计算,蔚来和理想年度目标完成难度较大,小鹏则有望完成年度目标。

2024年理想营收1445亿元,为“蔚小理”三家最高,甚至比蔚来和小鹏营收之和还高出379亿元。理想也是“蔚小理”唯一盈利的一家,2024年净利润80.32亿元,虽然净利润同比下滑31.37%,依然保持盈利。而蔚来的亏损扩大至226.6亿元,连续两年净亏损超过200亿元。小鹏亏损57.9亿元,相比上一年净亏损103.8亿元收窄明显。

从2024年“蔚小理”的市场表现来看,理想MEGA表现未达预期,理想因其市场表现不佳一度下调了年度目标任务至38万辆,但整体上看,理想的优势依然明显,在“蔚小理”三家无论是营收还是销量都遥遥领先,其毛利率和净利率在一众车企中也稳居头部,甚至毛利率超过了特斯拉和比亚迪。

业绩表现出色,让理想成为“蔚小理”三家市值最高的车企,截至5月13日收盘,理想美股市值299.3亿美元,同期蔚来市值93.3亿美元,小鹏市值197.7亿美元。理想的市值同样高于蔚来和小鹏之和。

造车新势力年薪哪家强?

理想财报显示(如下图),李想薪金津贴和实物福利为266.5万元,股份支付薪酬费用为6.36亿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6万元,薪酬总额为6.39亿元。执行董事兼总裁马东辉年薪4027.4万元,CFO李铁年薪为3916万元。尽管理想官方回应称李想真实年薪为266.5万元,但界面新闻等官方媒体依然认为其年薪为6.39亿元。

界面新闻在5月6日发文称“李想去年薪酬6.4亿元,居中国车企高管之首。”并对比了蔚小理三家创始人的薪酬,何小鹏2024年薪酬不足170万,蔚来没有披露李斌的薪酬,但李斌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年薪不足百万。即便李想没有算上股权激励薪酬,266.5万的年薪在造车新势力中也位居第一。

BT财经统计了一下已经披露年报和薪酬的车企中,李想的“年薪”依然断档领先。作为新能源车企中唯二盈利的车企,大家自然会拿另一家盈利的比亚迪作对比。2024年比亚迪的年薪为765万元。

2024年比亚迪销量427万辆,是理想的8倍有余。7771亿元的营收是理想的5.4倍,402.5亿元的净利润是理想的5倍。其1.12万亿元的市值约是理想的5.2倍。李想是理想的创始人,同样王传福也是比亚迪的创始人,如今李想的年薪却是王传福84倍。而长城汽车创始人魏建军的年薪只有568.56万元,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年薪更是低至37.6万元,长安汽车掌门人朱华荣年薪也仅为225.7万元。

太平洋汽车对2024年国内车企高管的年薪做过详细统计,虽然在李想的年薪下面有括号的备注6.36亿元的股权激励,却依然将其年薪计算为6.39亿元。2024年车企高管年薪过千万的有11位(小鹏没有披露王凤英的年薪,但从2021年王凤英在长城年薪551万元来看,现在王凤英年薪大概率超过千万),主要集中在理想、零跑、比亚迪和吉利四家。其中理想年薪过千万的有3位,零跑2位、比亚迪3位和吉利3位。年薪超过3000万元的有5位,理想三位高管都超过3000万元。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李想是4家囊括年薪过千万的车企中唯一一个年薪大幅领先其他高管的创始人,李想的“年薪”是公司年薪第二高的总裁马东辉的16倍,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年薪甚至不到副总裁李柯1689万元年薪的一半,仅为李珂的45%。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的年薪更是不及公司第二高薪桂生悦3201万元的零头。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年薪811.9万元,仅为第二高薪金宇峰3197.4万年薪的1/4。

投资人史保刚表示,普通投资者对年薪的如何构成并不十分了解,只关注高管的年薪如何,是否会出现“高薪低能”,不管薪酬结构如何变化,高管从公司拿到的最终酬劳一般都被视为“年薪”。理想业绩表现出色,高管高年薪也不是不能接受。

股权激励的利与弊

理想对李想的年薪回应是6.36亿元为股权激励。理想在2024年销量超过50万辆,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成为新势力的销冠。由此李想触发了“里程碑式激励”条款,产生了6亿以上的股权激励费用。

年销量50万辆对应的1800万股奖励,这些股权激励约6.39亿元,这些属于美股上市公司(美国会计准则)必须记账的费用,并不是李想的实际“年薪”。理想方面回应称,李想如果想拿到这1800万股奖励,除需要完成公司设定的销量目标外,还需要额外支付29.26美元/ADS。也就是说销量完成50万辆只是理想拿到股权激励的条件之一,另外一个条件是股价要高于29.26美元,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以5月13日收盘价27.96美元计算,李想需个人补上每股1.3美元的差价,总计约2340万美元,约合1.69亿元。

理想期权激励方案发布于2021年,本意是激励李想带领理想汽车实现300万辆/年交付的长期挑战目标,2020年理想销量为3.26万辆,完成300万辆几乎是100倍的增长,这也是“史上最具诱惑、最具挑战”的CEO股权激励条款。

有网友认为即便李想支付公司1.69亿元,也能拿到4.7亿元,依然是国内所有车企高管中年薪最高的一位。

股权激励在众多车企中并不罕见,吉利汽车三位年薪过千万的高管,其年薪主要构成也是来自股权激励,其中安聪慧2537万的年薪中有2536.1万元来自股权激励,桂生悦3201万元的年薪中有2578.6万元来自股权激励,李东辉1967万元的年薪中1966万元来自股权激励。零跑汽车也几乎类似,曹力2242万元的年薪中,股权激励高达1940万元,金宇峰3197万元的年薪中有2894万元来自股权激励。

对于车企的高股权激励,汽车媒体人张智勇表示是各有利弊。通过股权激励将高管、核心技术人员与企业绑定,弱化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分歧,形成共同发展目标。例如造车新势力通过股权激励将研发团队与企业发展深度绑定,加速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投入高,股权激励可替代部分现金薪酬,帮助车企在扩张期优化资金分配。“但高股权激励同样存在弊端,大规模股权激励直接增加企业成本,稀释原有股东权益,可能引发二级市场负面反应,同时可能导致部分高管为拿到股权激励而对业绩注水。部分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和这也有一定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225位车企高管的平均在职时间为3.01年,甚至有部分车企高管的平均在职时间为1.14年。说明车企高管的流动性极大。车企高管虽然普遍年薪很高,但是很难在一家工作很久,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车企营销类高管的平均在职时间低于3年,在职期间为了完成考核拿到高股权激励,往往采取激进的销售策略,比如打折促销、降价销售,长期来看,对车企本身是有害的,降价太多损害品牌价值,这样会吞噬车企的利润。

“部分高管可能为提高行权期内的股价而牺牲长期战略投入,例如过度追求销量增长而压缩研发费用,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史保刚认为高股权激励对车企来说是把双刃剑,用不好的话会对企业造成伤害。

高股权激励短期内能缓解车企的资金压力,吸引高端技术人才,建立利益共同体,但也同样具备较高风险,除了容易引发高管流动之外,其股权激励涉及竞业限制条款、行权条件等复杂协议,若设计不当易引发法律纠纷。

对车企这种重资产的行业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产品力和技术力,以及对消费者的关怀,这才是车企的长久竞争力。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 无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RED CHAMBER朱栈完成... 2025年5月,RED CHAMBER朱栈完成近亿元A轮及A+轮融资,A+轮由水羊股份领投,解百消费...
高瓴减持百济神州,业内人士:基... 5月14日晚间,(688235.SH)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HHLR Fund, L.P.(高瓴旗下专...
中国宝武、珠江船务在韶关成立港... 每经AI快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韶关中南港航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金波,注册资本3.4亿...
双重震荡!沃尔核材“无主”架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李佳佳 李未来 北京报道 又有企业冲刺“A+H”股。 ...
外围风险降低,股市持续向好,证... 截至2025年5月14日 13:45,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强势上涨5.12%,成分股...
机构称AI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半导... 5月14日午后,A股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先后翻红。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社会服务、美容护理等行业涨幅居前...
老百姓:5月14日融券卖出16...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老百姓(603883)融资买入1.22亿元,融资偿还2.16亿元,融资净卖...
早报|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京东... Vision Pro 即将支持「眼球滑动」功能 大疆确认新款无人机不会在美国上市 马化腾:AI 已...
汇丰晋信丰宁 三个月定期开放债... 汇丰晋信丰宁 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 投资基金分红公告 公告送出日期:2025年5月15日 1 公...
诚迈科技:5月14日融券卖出3...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诚迈科技(300598)融资买入2732.47万元,融资偿还4526.32...
港股午评:三大指数齐跌,黄金股... 格隆汇5月15日|上午盘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分别下跌0.25%及0.26%,恒生指数...
“基金调仓”叙事 来源:郁见投资 5月14日,股强债弱,股市在大金融行情的带动下走强,债市收益率则全线上行。 复盘各类...
早资道 |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探索微信内交易新模式 5月14日消息,腾讯今天发布全员信,涉及WXG事业群调整。...
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嘉宾介... 傅盛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 个人介绍: 傅盛是PC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超级产品经理,...
TikTok推出AI Aliv... 【太平洋科技快讯】5 月 14 日,TikTok 宣布上线“TikTok AI Alive”功能。该...
原创 特... 最近,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签署的行政令,将针对小额包裹的关税从12...
巴菲特透露决定卸任CEO真实原...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这位全球知名的传奇投资者和世界第五大富豪,认为自己直到...
一汽富维:5月14日融资买入9...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一汽富维(600742)融资买入994.12万元,融资偿还1119.68万...
港股科技:5月14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港股科技(159741)融资买入1040.29万元,融资偿还1158.89...
科力远:5月14日融资买入53... 证券之星消息,5月14日,科力远(600478)融资买入536.73万元,融资偿还666.4万元,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