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DeepSeek”?Manus还没炸醒硅谷
创始人
2025-03-07 11:04:15
0

今早一觉醒来,就被“Manus刷屏”的消息刷屏了。

以为是惊天炸雷,用颤抖的双手打开电脑搜寻,却发现英文媒体安静如鸡,没有有关这个“全球首款通用Agent”的报道。

不是说“整个科技圈”失眠、硅谷落泪吗?

在X这样的社交媒体上,确实有很多讨论,但更多的是中文自媒体。发稿前,的确开始有英文的讨论,不乏溢美之词,也看到“老外”也开始求邀请码,但他们也提到了其他一些AI代理产品的名字,并且有人指出Manus的局限性。

另一边,在国内某二手交易平台,已经有人高价售卖Manus的邀请码,价格几千元到16万元不等。惹得Manus官方“明确声明XX等平台发布的邀请码为虚假信息”,提醒用户不要相信。

从官方演示以及少数第三方用户发布的试用视频来看,Manus的确是一款颇为强大的AI代理产品,甚至体验可能要好过目前一些大模型公司自己推出的产品。

而其背后的团队,此前曾推出另一款经受住了市场检验的产品Monica.AI。创始人肖弘是一名90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是一名连续创业者。

AI代理已经是各个AI厂商激战的领域。OpenAI也在一个月前推出了其首款AI代理产品Operator,目前已经在部分国家上线,提供给Pro订阅用户。

一条最新消息是,The Information称OpenAI正在计划推出不同层级的AI代理,其中博士级代理可能每月收费2万美元。

而这个报道发布的时间,也正是Manus所谓“炸翻AI圈”的时间。

一个联想自然会浮现在眼前:

今年初DeepSeek炸翻AI圈,小成本推理模型让整个硅谷重估大模型路径。来自中国的80后梁文锋,给OpenAI的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出了一个难题。

那如今,是不是又出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90后肖弘,狠狠截胡了奥特曼的“AI代理梦”?

激动是可以理解的,但先别太激动。

还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让我们先从Manus这款产品本身说起。

官方介绍:“Manus 是一个通用的AI代理,它连接思想和行动:它不仅会思考,还会交付结果。Manus 擅长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可以在你休息时完成所有事情。”

AI代理大家都不陌生了,和普通的聊天机器人不同的是,它可以真的“出手”帮你做很多事。

就Manus来说,在官方示例中,你可以丢一个包含10份简历的压缩包给它(是的,不用解压缩),Manus就可以自己解压文件、逐页浏览文件并梳理重点、编写Python脚本生成对应表格,最终完成对求职者履历的分析。

在整个过程中,用户可以在界面一侧看到Manus的整个思考与执行过程,另一侧则会展示“Manus的电脑”中的所有操作(云端运行)。从演示的视频来看,整体流程很顺畅。不管是解压缩、现编Python还是直接生成Excel表格都很亮眼。

除此之外,官方还给出了其他示例,如在用户给出的预算和条件(低犯罪率、优质教育资源等)内给出纽约房产推荐。在这个示例中,可以看到Manus先自行拆解任务并做了规划。

据介绍,Manus试用“Multiple Agent”的架构,在虚拟机中运行多种不同的代理分工协作,如规划代理、执行代理、验证代理等。

目前,Manus还并非向所有人开放,想要使用它需要获取邀请码。而邀请码并不易得,也因此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求一个码”。北京时间3月6日下午一点左右,Manus已经无法打开登录界面,疑似因为涌入的用户超出负载而造成卡顿。

制作Manus的团队的确是有两把刷子的。

创始人之一肖弘是一名90后,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而这次在Manus官方视频中出镜讲演的季逸超,也是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他也是90后,年少成名,开发的猛犸浏览器曾吸引真格基金投资。19岁的时候,季逸超还登上过《福布斯》中文版封面。

该团队此前的代表作是AI浏览器插件Monica,主打“AI助手”。截至2024年7月,已经有400万用户。

Manus“炸场AI圈”、开启AI代理的“GPT时刻”等等振奋人心的描述,究竟最早是怎么出现的已不可考。

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国内,Manus属实是火了。

抛开消息面,就以最直观的“邀请码”来说。下午3点钟左右,“直面AI”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经看到了有人在出售“Manus邀请码”,而且要加价3万到16万元。

当我们以普通买家的身份询问“不能再便宜了吗”时,标价16万的卖家回复:“没货,一堆问的。

可以想象,这样的现象,是建立在前文所提到的“Manus炸场AI圈”,甚至让硅谷“失眠”的消息的基础上的。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将之称为“下一个DeepSeek”。

Manus是否会成为“下一个DeepSeek”,暂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从目前来看,硅谷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并没有被“炸”到头晕目眩。

一直到下午三点,我们再次在谷歌以“Manus”为关键词搜索,依然只有五条相关新闻,而且未见彭博社、The Information、商业内幕、路透社等大媒体跟进。

在社交媒体X上,已经有一些非中文的消息在讨论Manus,但是没有到铺天盖地的程度。

比如有4万关注者的@AshutoshShrivastava,在12小时前也发了Manus的视频,随后表示拿到邀请码、谢谢Manus官方,并称“昨晚测试了一下,非常好,但是太困了啥也没录制”。随后他又发布了数条消息,但都与Manus无关了。

有意思的是,在Manus相关的消息之后,他紧接着分享的是阿里QwQ-32B,并且说:“中国有一天会为全人类开源AGI。”

还是那句话:Manus是好,但好像还没有让全球上头。

哈希增长(HashMatrix)的联合创始人庞舜心也第一时间分享了试用Manus的喜悦,但是也表示:“Demo是cherry-pick的,实际没有那么惊艳,但是横向对比真的很棒很棒了。”

Zengyi Qin也谈了看法。他MIT博士在读,同时在创业,是MySell的AI研发主管(这家公司去年融资了1100万美元,投资者包括Transformer作者)

他也先肯定了产品本身:“Manus是一款优秀的产品。这一点显而易见,我无需多言。”

但是他认为,Manus“并不是一项技术突破”,原因有三:

a. 它主要按照预设流程执行任务。这种预设流程会显著限制系统的上限性能,尽管短期内它确实能让系统运行得更好。

b. 它适用于一个相对受限的环境,介于仅限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级别之间。在预定义的软件工具之外,它无法运行。例如,它无法控制 PowerPoint 来为你制作幻灯片。事实上,许多软件都在 Manus 的工具箱之外。

c. 如果 Manus 不是技术突破,那么什么才算?答案是:能够在完全开放的操作系统级环境中运行,执行大多数任务,并像人类一样操作软件的系统,才称得上技术突破。

AI代理的赛道是非常热闹的,大模型厂商也早已有所行动。

面向所有to C用户的,OpenAI有Operator,Anthropic则推出了Artifacts和Computer Use功能。除此之外,谷歌、微软,以及国内大模型厂商也都有AI代理的动作。

OpenAI的Operator,根据用户指令,在云端执行任务,如订餐、制定计划、购物等。

Anthropic的Artifacts,允许用户在对话过程中生成代码片段、文本文档或网站设计等,并通过一键点击,将这些成果展现在对话旁的专用窗口中。而Computer Use则是让AI“像人一样用计算机”,观看屏幕、精准地移动光标、在需要的位置点击按钮、使用虚拟键盘输入文本。

更进一步的动作还在路上。

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的高管告诉一些投资者,公司计划面向不同用户推出价格不同的代理:针对“高收入知识工作者”,每月2000美元;用于软件开发的,每月1万美元;博士级研究代理,每月2万美元。

知情人士还透露,从长远来看,OpenAI预计公司未来20%到25%的收入将来自代理产品。

很多人谈论Manus会提到另一款产品Devin。这算是一款和Manus类似的垂类产品,2024年推出,同样一经出道就风光无限,甚至被称为“第一位AI软件工程师”。

但在今年,Devin的光芒已经黯淡下去,被批评“在完成大部分任务时表现糟糕”,比如人们发现,自己半个小时能完成的活儿,到了Devin那里要花六个小时。

很多做AI应用的公司,会围绕各种垂类赛道做AI代理。Manus并非大模型厂商却没有做垂类代理,勇气可嘉,而且如果最终全面推向市场后仍有很好的表现,则更加可喜可贺。但同样也是这一点,再加上外界的极限吹捧,让人也不禁捏一把汗。

面向所有用户的AI代理势必还会是大模型厂商追逐的对象,Manus的生存空间是否会被挤压?

这似乎又回到了朱啸虎和傅盛在两年前的争议:围绕GPT创业能成吗?

现在这个问题可以再进一步补充:围绕大模型厂商很有可能全面入局的领域做AI应用层创业能成吗?

依托主流大模型的AI应用不断涌现,好产品也不胜枚举,但惨痛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面向广告营销人员、自媒体博主等群体的SaaS企业Jasper,曾估值15亿美元,成为顺着大模型风口起飞的第一批独角兽。然而,ChatGPT发布的次年,Jasper AI的空间不断被挤压,风光不再。

前不久,Manus背后团队创始人肖弘接受媒体人张小珺的采访,当被问到:“Agent这件事是原厂会做还是应用公司会做?”

肖弘回答:“我觉得原厂值得做,但是原厂好像都还做得不够好。”

倒也不必唱衰Manus。说Manus“实际没有那么惊艳“的庞舜心随后也又在X上发声,反对外界对Manus“没有深厚技术壁垒”的指摘,称产品就是有用的技术,没用的产品的遮羞布叫“技术”,“所以别瞧不起工程和产品”。

希望未来Manus这款产品能发挥应用层的柔软身段,找到和“原厂”比拼的差异化优势。

但是现阶段,咱们就别“捧杀”它了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资源型地区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优化产业结构、补齐民生短板、治理生态环境等任...
4栋大平层、14栋叠拼!华润玺... 在西安,占据一线河景的地块,已经成为豪宅重点分布区域。 已经交付的自然界河山、源邸壹号,今年热销盘招...
2025年中国血红蛋白仪行业重... 根据贝哲斯咨询的调研,2024年中国血红蛋白仪市场规模达46.09亿元(人民币),全球血红蛋白仪市场...
快递服务收费计重“向上取整”,... 近日,媒体反映部分快递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存在揽收快件收费计重“向上取整”的情况。国家邮政局高度...
托普云农涨7.06%,成交额4...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8日,托普云农涨7.06%,成交额4.48亿元,换手率21.25%...
每周股票复盘:中微公司(688...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中微公司(688012)报收于182.25元,较上周的184.37元下...
美媒担忧:特朗普一顿操作,加速... 【文/观察者网 齐倩】 “特朗普是否加速了‘龙象共舞’?”7月19日,彭博社以此为题刊文,给出肯定...
每周股票复盘:浙能电力(600...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浙能电力(600023)报收于5.14元,较上周的5.13元上涨0.1...
每周股票复盘:山东黄金(600...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山东黄金(600547)报收于30.95元,较上周的31.14元下跌0...
每周股票复盘:三峡能源(600...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三峡能源(600905)报收于4.3元,较上周的4.33元下跌0.69...
每周股票复盘:招商银行(600...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招商银行(600036)报收于45.05元,较上周的45.64元下跌1...
每周股票复盘:恒生电子(600... 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恒生电子(600570)报收于33.68元,较上周的34.52元下跌2...
深圳楼市,即将甩出一个王炸 深圳楼市即将迎来新局面,宅地新局有望破解市场筑底困境。 “地王”竞赛 王炸地块,终究还是向市场低了头...
宁波这个地方,业主吐槽200万... 随着目前楼市行情的下跌,许多曾经的“楼市传奇”都渐渐跌落了神坛。要摇号的豪宅开始降价,炙手可热的红盘...
估值筑底,外卖大战助推,恒生互... 7月18日,恒生指数午盘上扬0.73%,恒生科技指数攀升0.76%,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走强0.78%,...
全球流动性的“去中介化”生产—... 摘要:本文聚焦稳定币对传统基础货币理论的颠覆性影响,提出“算法流动性”理论,揭示全球流动性生产机制从...
605008,重大资产重组!下... 【导读】长鸿高科拟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杨晨 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由于...
海外研究|OPEC+增产背景下... 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文|贾天楚 崔嵘 李翀 韦昕澄 OPEC+增产背景下,市场对原油供给存在一定分...
2025年释放AI时代的潜力报... 高盛《2025年释放AI时代的潜力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正引领计算领域历史性变革,其发展需资本与基础设...
大、强、韧!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