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报道,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国企正在多方发力。近期海上风电、新型电力系统、核技术应用等多个行业中央企业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密集启动,一批合作项目签约。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热潮渐起,产业链整合成为重要趋势之一,热点将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
国有企业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也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和实现价值的主阵地。诸多国有企业纷纷向“新”而行,注重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塑造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引擎,这是国有企业赢得市场和先机的务实之策,也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向“新”赢未来。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从2023年首次提出,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各地各行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制度等一系列优势的国有企业,纷纷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布局、加力,国资央企研发投入连续两年超过1万亿元,国有企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引领带动作用由此得到彰显。
共“链”同成长。在一条产业链上,某一家企业不可能上下游都占全,不可能“关起门来”谋发展。国家发起共链行动,三峡能源、金风科技、宁波东方、北投能源等34家企业就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签署合约,才有了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有望突破4500万千瓦的成绩;三峡能源和上海拜安、兆方美迪等10余家企业在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合作签约仪式上签约,才有了多家企业因某个产业而共同成长……通过共链行动,企业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见证的是“握指成拳”的威力。
做“大”闯天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国有企业做“大”也便成为一道必答题。国企并购重组步入活跃期,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一个月来,已并购重组多家央企相关资产和业务;上海国资委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建科拟以4.88亿元收购上咨集团全部股权;山东国资委所属企业山推股份拟以18.41亿元收购山重建机……并购围绕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重点向有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重点产业补链强链的项目倾斜,“活跃”的背后便可见无限的“活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乘借政策东风,不断向“新”而行,国有企业将在市场的风浪中闯出新天地,中国经济也将由此再添定海神针!(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