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清退计划”,年内强退公司或达43家
央广网
2023-06-04 23:30:14
0

原标题:上市公司“清退计划”,年内强退公司或达43家

一场史无前例的上市公司“清退计划”正在A股市场展开。

自2020年底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一系列退市新规,构建常态化退出机制以来,A股市场的退市节奏正在日渐加快。

第一财经结合Wind数据、上市公司公告统计显示:2021年有17家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2022年有42家,而今年大概率将有43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僵尸空壳”企业集中出清。

通过对这40余家正在退出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解析,也可以洞察一些现象,如面值退市正在成为强制退市的主流、房地产行业高危预警、可转债受正股退市影响违约风险乍现、“ST敢死队”退出“江湖”……

退市节奏加速度

5月底,*ST紫晶、*ST泽达双双发布公告,收到交易所出具的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因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股票将于6月8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6月30日。

这也是科创板开板3年多以来的首批退市企业,标志着科创板同样进入了“退市常态化”阶段。

事实上,在退市新规发布之后,监管层也在不断强化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生态。

2022年11月,证监会印发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将“优化上市公司整体结构”列为工作重点,在出口端,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

Wind数据显示:在1999年~2019年的20年间,仅有64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而从2020年开始,A股市场被强制退市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分别为2020年16家、2021年17家、2022年42家,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年内已有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而多数上市公司则处于等待退市或者在退市路上。

第一财经根据上市公告公告梳理发现,除了上述7家外,还有8家上市公司因触及交易类退市规定已被提前锁定退市;13家上市公司因触及财务类退市规定,已经收到了交易所拟决定终止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6家上市公司已经或即将进入退市整理期。

另外,还有9家上市公司已连续10个交易日以上收盘价低于1元/股,退市几乎没有悬念。也就是说,在大概率情况下,今年至少有43家上市公司将“挥泪”告别资本市场,退市力度前所未有。

除此以外,有40余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还在卖力自救,如*ST榕泰正积极处置闲置的1500余亩土地及相关资产,尽快实现资金回笼,用于偿还相关债务,制订生产经营计划,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与盈利能力;*ST金山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寄希望于借此实现脱胎换骨。

面值退市数量激增

强制退市分为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规范类强制退市和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四类情形。

在退市流程上,最为直接的莫过于交易类强制退市。其他情形下,上市公司股票被交易所强制退市后,就要进入退市整理期,但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的除外,其不进入退市整理期,直接摘牌。

除了“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的常见交易类退市指标外,还包括连续120个交易日股票累计成交量低于500万股;股东数量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均低于2000人;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

今年已经被强制退市的7家公司中,就有4家公司属于面值退市,而更多的还在路上,包括8家上市公司已经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而被提前锁定,另外还有9家属于高危预警阶段,其股价至少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

总体来看,在今年或有的43家退市公司中,就有21家属于面值退市,占比已经达到了50%。

而在2022年被强制退市的42家公司中,财务类退市是绝对的主流,有40家公司是触及了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1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指标,仅1家公司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

对此,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这也说明了今年在全面注册制推出之后,市场更加重视基本面因素对股价的作用,优胜劣汰的机制得到了市场强化。

“市场化的新陈代谢正在加快,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他说。

交易类强制退市的公司中,房企占据了较大的份额。5月30日晚间,昔日千亿房企*ST蓝光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并将于6月6日终止上市暨摘牌,*ST蓝光也成为了A股市场首家房地产类退市企业。

公告显示,*ST蓝光股票已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除了*ST蓝光外,还有一批昔日千亿房企正游走在退市边缘。

比如,5月31日,ST泰禾发布公告称,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 18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预计将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

另外,*ST宋都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ST泛海连续14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ST阳光城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股。而*ST中天、*ST嘉凯、ST美置已经被锁定了交易类强制退市。

股债“连坐”风险乍现

在全面注册制下,正股退市现象显著增加,股债“连坐”的情况,让转债市场也进入了需要考虑违约风险的新时代。

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交易类退市规定,从5月23日起,*ST搜特股票及搜特转债停牌,停牌期间搜特转债暂停转股,搜特转债也因此将成为历史上首只强制退市的可转债。

在存续的可转债中,除*ST搜特和*ST蓝盾明确触发退市风险之外,*ST红相、*ST 全筑、*ST正邦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花王、ST龙净、ST起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华宝证券分析师蔡梦苑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A股上市更便捷,可转债发行条件也在放松,但同时股票退市也更便捷了,越来越多的股票退市风险加大,这意味着可转债整体的信用违约风险提升,蓝盾、搜特等转债的问题也正式给可转债市场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在此之前,A股市场还未出现过违约的可转债,但确实曾经出现过一些正股存在高危风险的可转债,比如辉丰转债,正股为辉丰股份,但最后也以强制赎回收尾。

随着搜特转债、蓝盾转债的相继退市,以及后续有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一些此前从未触及的盲点正在暴露出来。比如,可转债是否还存在转股功能、是否也跟随正股进入退市整理期以及违约以后可转债的清偿顺序等等。

“确实存在一些空白点,这要看具体标的的公告。”广州璞一投资创始人羊卫辉对第一财经说,比如,*ST搜特昨日晚间公告显示,停牌期间搜特转债暂停转股,公司股票及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另外,在可转债退市风险暴露后,投资者对低评级弱资质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担忧情绪也扰动整个转债市场。

中证鹏元评级认为,5月以来,各级别可转债价格均出现下行,但下行幅度具有明显层次性特征,呈现债项级别越低均价下行越明显的态势,对弱资质发行主体的避险情绪或将在短期内进一步释放。

“末日玩法”血亏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以及劣质公司加速出清,A股市场新陈代谢正在加速,市场“炒垃圾”的热情明显减退,过去所谓的“壳价值”也正在成为历史。

Wind数据显示:2022年,ST板块区间跌幅为8.99%,今年为19.33%;*ST区间跌幅为19.67%,今年为22.96%,区间日均换手率也从去年的2.65%下滑至今年的2.58%。

在过去,A股市场有一批激进的投资者,被称为“ST敢死队”,比如,长生生物在遭遇强制退市停牌前曾连拉了7个涨停板,这是典型的末日玩法。

如今这种投资方式将面临血亏,以押注ST股闻名的超级牛散徐莉蓉在一季度持有的*ST蓝光和*ST搜特,或被交易所终止上市,或已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注册制全面实施后,市场交易逻辑进一步回归基本面,资金将向头部、优质、蓝筹标的集中,以往“炒新、炒小、炒差、炒短”的策略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个人投资者应以中长线视角看待国内经济基本面与企业估值,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深意 最近有个重要消息: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开展了一场“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专项行动。从通...
新华鲜报|七部门发力!15项举...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温竞华、吴雨)创新之花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
中谷物流涨2.25%,成交额3... 5月14日,中谷物流涨2.25%,成交额3.00亿元,换手率1.44%,总市值210.01亿元。 异...
水口山有色鏖战“红五月” 冲刺... 【本刊讯】进入“红五月”,冲刺“双过半”。近日,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水口山有色”)...
黄金投资需理性:短期波动藏风险... 今年年初的黄金“小牛市”曾让市场热血沸腾,伦敦金从2650美元/盎司飙升至3400美元/盎司上方,国...
恒而达股票两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 雷达财经 文|冯秀语 编|李亦辉 5月14日,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946,...
直击股东大会 | 利润增速高于... 每经记者|张韵 每经编辑|张益铭 5月13日,明月镜片(SZ301101,股价52.00元,市值1...
年轮经营 以员工幸福为本的慢成... 在日本长野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食品加工企业—伊那食品工业,凭借独特的经营理念吸引了丰田等跨国巨头企业...
三博脑科跌0.59%,成交额3... 5月14日,三博脑科跌0.59%,成交额3.67亿元,换手率5.13%,总市值90.96亿元。 异动...
电话被打爆!中美贸易复苏48小... 作 者丨谭海燕 编 辑丨吴蓉 刘雪莹 图源丨新华社 5月12日下午,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
大金融发力,沪指收复3400点... 今日,A股走出“先抑后扬”态势,上午低位横盘,午后一度拉升走高。个股整体跌多涨少,板块轮动特征明显,...
水果第一股董事长被拘背后 文/刘工昌 2025年4月底,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洪九果品”)突发公告称,公司董事长...
美元仅“昙花一现”?华尔街人士... 财联社5月14日讯(编辑 周子意)据媒体报道,追踪全球资金流动的华尔街研究公司Exante Data...
消费类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加速全... 本报记者 李静 近期,港股IPO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消费类公司赴港上市呈现出一片活跃景象。截至2025...
美国对华小包裹关税被曝再次降低... 【文/观察者网 齐倩】路透社5月14日消息,根据白宫行政命令和行业专家的说法,美国对中国小包裹(价格...
股票行情快报:中成股份(000...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5月14日收盘,中成股份(000151)报收于14.34元,上涨0.28...
港股风向标|恒指强势震荡酝酿预... 财联社5月14日讯(编辑 冯轶)港股今日重新走强,收盘三大指数均涨超2%。截至收盘,恒指、国指分别上...
股票行情快报:思美传媒(002...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5月14日收盘,思美传媒(002712)报收于5.44元,下跌0.18%...
中国炭黑企业十强国内顶尖炭黑生... 炭黑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橡胶、塑料、油墨、涂料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这个领域中,中国...
数据打脸质疑!腾讯十连增创新高... 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一季度实现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