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5月31日,若不计算2023年成立的新基金,2023年以来权益基金整体出现1.1%的亏损 (包括指数型、混合型、股票型,不含FOF,仅算主代码),表现要明显逊色于上证指数,但好于创业板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尚获得3%左右的正收益,到了5月上旬“画风”突变,收益由正转负。
2023年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纳入统计的被动型产品整体获得0.51%的正收益,而主动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如被动型产品,这是近两三年极少出现的现象,显然,今年热点的人工智能、TMT等领域,此前主动权益基金布局较少,而被动型产品更显优势。
不过,相对来说,最低仓位分别为80%和60%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更能体现整体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能力。数据显示,前5月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收益率分别为-1.42%、-3.13%。
从权益基金整体表现来看,不计算2023年成立的新基金,在纳入统计的6149只基金(各份额合并计算)中,2496只基金为正收益,占比为40.59%。
截至5月31日,共有319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过10%,38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过30%,超过50%回报的则有9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