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银河基金管理公司(下称“银河基金”)点燃了成立21周年的生日蜡烛。恰逢此时,公司迎来了第9任总经理史平武。
看上去“双喜临门”,但当蜡烛吹灭之后,现实问题立刻摆在桌面上。
从史平武的履历看,他曾在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任职,并没有公募基金的管理经验。
来源:基金公告
问题是,他干得久吗?
要知道,公司上一任总经理于东升,曾经在汇添富、华宝、诺安等多家基金公司担任过高管,然而来到银河基金后,仅不到9个月就匆匆离去。
市场对史平武的未来给予关注,再正常不过了。原因不仅在于新官上任,还有银河基金现存的问题,不一定“烧三把火”都能解决好。
近年来,银河基金管理规模陷入“涨不动”的烦恼,在1100亿元上下徘徊。同时,受2022年以来A股市场大幅调整影响,旗下产品业绩也表现暗淡。新掌门人面前,还有一系列问题待解。
总经理更换频繁
银河基金成立于2002年6月14日,是中央汇金公司旗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控股股东是中国银河金融控股公司(下称“银河金控”),持股比例50%。
总体上看,银河基金总经理变动频繁,成立21年来已换过9任总经理,特别是2015年以后,更是在8年时间内密集更换了6位总经理,且每一位在任时间均不足两年。
2015年8月,公司总经理尤象都因个人原因离职,其职位由原副总经理陈勇代任。当时业内人士预计,按照惯例,应由陈勇升任总经理一职。
但出人意料的是,2016年2月,刘立达接任总经理,此后于2017年12月辞去总经理职务,转任公司董事长,由范永武担任总经理。
范永武任职不到两年,于2019年5月28日辞职,由刘立达代任总经理;2020年4月23日,高见上任总经理,2021年9月因个人原因离任,再次由刘立达代任总经理。
来源:Wind
2021年6月23日,一则名为“银河基金公司董事长微信聊天记录”被网友曝光,内容涉及刘立达与女性员工露骨聊天,在基金圈引发轩然大波。随后的8月,财联社拿到的一份举报信内容显示,刘立达被银河资本前任总经理云雀实名举报,称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公司经营严重受损。
银河基金对有关的聊天记录进行了辟谣,称“假的,已报警!”
但不久之后,银河基金还是下决心进行高层调整。2022年1月,银河金控与银河基金同时“官宣”面向社会市场化选聘总经理。一个月之后,公司内部宣布了于东升为银河基金总经理的任命,同时,银河基金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立达被免职。
于东升有丰富的公募基金从业经验,曾在多家基金公司担任过重要职务,包括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助理兼市场业务总监、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申万菱信基金总经理、华宝基金常务副总经理、诺安基金副总经理等。
不过,于东升于2022年3月15日上任后,只干了短短的9个月。公司公告显示,原总经理于东升因个人原因于2022年12月9日离任,由董事长宋卫刚代任总经理职务。
来源:基金公告
经历了6个多月空档期后,新任总经理史平武才空降而来。从银河基金这些年高管“走马灯”的状况看,史平武能够“掌舵”多久,还有待观察。
规模和业绩之困
在银河基金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规模总体保持着震荡向上的趋势。但在2021年之后,波动较为明显,下滑态势初显。
银河基金管理规模
来源:Wind
2020年,银河基金迈入“千亿俱乐部”,年末规模冲到1206亿元的历史高点,而此后几乎停滞不前。2022年,其规模缩水143亿元,今年一季度微幅增加至1040亿元,排名行业第52位。
相比之下,与其同年成立的国投瑞银、万家基金,规模都已超过2000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银河基金固收类占比高达六成,股票型基金占比只有3%。
具体而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河基金旗下固定收益产品规模占比较高,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规模为401亿元和266亿元,合计占比64%,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规模分别为337亿元、33亿元,占比32%、3%。
来源:Wind
产品管理业绩方面,银河基金权益类投资长期表现较好,但短期业绩排名靠后。
海通证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河基金最近10年权益类产品收益率为339.44%,行业排名3/68;最近7年收益率为116.36%,行业排名16/98。而最近一年收益率为-4.46%,行业排名滑落至100/165。
从最能反映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来看,据Wind统计,近一年(截至6月21日),银河基金旗下有可比数据的62只产品中(规模分开计算),53只收益率为负,占比达85%。其中19只跌幅更是超过20%。
例如,银河龙头A不仅近一年回撤幅度较大,跌幅为24.23%,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累计跌幅达45.21%。在东方财富基金吧中,不少投资人表达了不满。
银河龙头A业绩表现
来源:Wind
来源:东方财富
资料显示,银河龙头A投资于内地和香港市场,通过深入的基本面研究,精选各行业及细分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投资。
从重仓股来看,该基金一季度末持有贵州茅台、腾讯控股、宁德时代、迈为股份、晶澳科技、泸州老窖等个股,集中于白酒和新能源行业。
来源:Wind
从基金名称来看,对基金经理并无受限,可以遍选行业龙头纳入麾下。但结果却是,该基金布局的行业并没有踩准市场节奏,白酒和新能源板块近一年都处在调整区间,而该基金也没有对行业配置及时进行调整。
在基金一季报中,基金经理也仅仅是宽泛地表示:“将围绕行业需求增长确定的新能源、产业升级的中游制造业、基本面存在反转的TMT行业以及医药行业;地产需求的改善力度与持续性决定了地产产业链基本面的改善空间,寻找盈利修复弹性大的细分行业及个股;港股方面仍将保持龙头个股的配置。”
大而全的话都说到了,何时反映在净值上有明显起色?投资人只能耐心等待。
惊现“短命基金”
在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中小型基金公司想稳住产品规模愈发困难。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据Wind统计,自去年11月至今,银河基金旗下已有7只产品迎来清盘的命运,包含偏债型、偏股型、指数型多类产品。
银河基金旗下7只产品清盘
来源:Wind
不久前,银河基金旗下一只清盘的“短命基金”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5月17日,银河基金发布公告称,银河恒益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称“银河恒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顺利召开,大会表决结果生效。根据公告内容,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通过了关于银河恒益基金终止运作的议案,该基金于2023年5月18日起终止运作,并进入清算程序。
银河恒益成立于2022年10月12日,募集资金2.11亿元,刚够2亿元的成立门槛,但好景不长,成立仅7个月便终止运作。
该基金历经两任基金经理,成立时由具有13年从业经验的老将韩晶管理;2023年3月24日,韩晶卸任所有基金,从公司离职,银河恒益交由何晶管理。
韩晶管理银河恒益5个多月,任职回报率为-0.25%;何晶接管不足2个月基金就清盘了,任职回报率为0.24%。
除了已经清盘的基金,银河基金旗下还有一些产品“性命垂危”。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有8只,最低者还不到1000万元。
银河基金旗下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基金
来源:Wind
面对业绩波动和规模增长难题,银河基金内部也在寻找破局之法。据媒体报道,该公司领导多次强调:“2023年是银河基金实施新发展战略的起步之年。”
随着新任总经理接管大旗,公司能否旧貌换新颜?管理团队能否就此稳定下来,并且提升投研能力和产品业绩?这是市场和投资人关心的问题,《天下财道》亦将持续关注。
来源:天下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