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南财社
千亿独角兽,上市之路又生波折!
正值上市闯关的关键时期,跨境快时尚电商SHEIN(希音),突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合规风暴。7月以来,SHEIN连续4次收到监管处罚、调查或集体诉讼,事由涉及价格欺诈、环保虚假宣传、侵犯用户隐私、违规短信营销等等。目前已给出的罚金或和解金已超过16亿人民币,如果全部认定,累计的罚款或赔款或将高达百亿。
从美股到伦敦,再到如今的香港,SHEIN上市地点已经连续更换了三次,如今又因合规问题频繁被罚,这让本就一波三折的IPO之路,再生变数。香港,还能不能托住SHEIN的上市梦?
01
突遭欧美“四连罚”
或面临超百亿罚款
在SHEIN向港交所秘密递表后不久,一场针对其的合规风暴,突然集中爆发。
2025年7月3日,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DGCCRF)率先打响第一枪,称经11个月的调查,发现Shein为了吸引消费者而举办的长期促销活动,有一部分不属实,认定SHEIN存在“欺诈性商业行为”:
平台87%的商品存在虚假折扣——57%的促销商品实际未降价,19%的降价幅度低于广告宣称,11%实际上是先涨价再打折。
这种在国内看来很寻常的促销套路,在法国却是严重违反《消费者保护法》的。
此外,SHEIN的环保声明也被认为存在夸大或模糊,未能涵盖完整产品生命周期。
两项问题加起来,对SHEIN处以4000万欧元(3.37亿元人民币)罚款,直接刷新法国同类执法案件罚款额度的最高纪录。
然而,这3亿多的罚单只是一个开始。一周后,法国又对SHEIN开出了第二张罚单。
7月11日,法国国家信息与自由委员会(CNIL)拟以“违规使用Cookie追踪用户”,涉嫌侵犯用户隐私为由,对SHEIN开出1.5亿欧元(约合12.5亿人民币)的天价罚单!相当于Shein 2024年净利润的15%。
法国连续出手两次后,美国方面也出手了。
因为多次未按时发货,且未依法提供延误通知或退款选项,SHEIN遭到加州多个地方检察官办公室联合起诉。7月12日,这一案件有了进展。最终以SHEIN同意支付70万美元与加州地方和解。
或许是加州的成功先例,4天后,SHEIN又在美被提起了集体诉讼。7月16日,SHEIN因违规短信营销,被指控SHEIN违反《电话消费者保护法》,侵犯隐私、侵扰生活,目前原告已向印第安纳州南区美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累计算下来,短短半个月时间,SHEIN交出的和解金或罚金就超16亿人民币。其中仅法国部分,就超15亿!
这些罚款看似独立,但都指向了一个问题——SHEIN此前在海外粗犷增长的背后,其实埋下了很多合规隐患。而这些隐患在其走上资本市场过程中,成为致命的炸弹。
02
欧洲市场,一波三折
连续被欧美开出天价罚单,让人感觉SHEIN似乎并不受欧美市场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SHEIN在欧洲市场,确实相当坎坷。
回顾SHEIN最近被罚、被诉的原因:虚报价格、环保虚假宣传、违规APP追踪用户信息、违规短信营销等,这些不少都是国内电商都是常规操作。但在国外,不仅是违法的,而且还要遭受重罚。
事实上,SHEIN这些操作在海外市场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欧美监管为什么到如今才出手?
树大招风肯定是一个原因。
背靠广州纺织服装强大的供应链体系,2015年以来,SHEIN就进入增长快车道业绩一路狂飙,甚至干掉了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成为美国安卓和苹果应用商店里下载量最高的购物APP。2022年4月,SHEIN估值一度达到1000亿美元,折合约6800多亿人民币,超过了H&M和Zara市值之和,成为全球第三大独角兽,仅次于字节跳动和SpaceX。
据媒体报道,2022年其营收规模就达到227亿美元,净利润7亿美元。2023年净利润又达到超20亿美元,2024年虽然有所下滑,但也有10亿美元的规模。
但“打铁还需自身硬”,SHEIN这次频繁被罚,更主要还是其模式在欧美的“水土不服”。
欧美国家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放到了绝对优先的地位,不管是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是对其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都非常的严格,充分保护消费者的同时,对违规者的处罚相当高。
此外,欧盟对产品安全、环保等,也有极高的要求,必须要通过严苛的检测和合规审查,相关环保属性的宣传也必须要有详实的数据支撑。
而SHEIN赖以起家的超快时尚、算法驱动、低价促销模式,几乎是精准的撞在了欧美监管的雷点上。一次次罚单和诉讼中,SHEIN付出的代价不只是巨额罚款,还有品牌形象坍塌、信誉透支,以及投资者信心的流失。
尽管,SHEIN表示,早在去年3月收到官方通知后,就已经在两个月内完成了相关修正。但欧洲市场对SHEIN的针对,却并没有就此停止。
不久前的6月10日,法国还以337票压倒性支持通过了一项旨在监管低成本服装巨头的新法案《反快时尚》法案。该立法引入了生态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快时尚公司销售的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放、资源使用和可回收性。从2025年开始,得分最低的品牌每件商品可能被征收最高5欧元的“环保罚金”,到2030年将增加到10欧元。但是,税率不能超过商品零售价的 50%。
同时,该法案还禁止超快时尚品牌做广告,在网上推广这些品牌的网红、KOL也要被实施制裁。
而社交媒体上网红带货,正是SHEIN营销的主要方式。也因此,在外界看来,这项法案妥妥是在针对SHEIN,还有网友将其戏称为“反SHEIN法案”。
法国媒体就更直接了,《回声报》甚至直接点明,这项法律巧妙地避开了像ZARA或迪卡侬这样的欧洲企业,似乎是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昭然若揭。
如此明目张胆的针对,也再次给SHEIN在欧洲市场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03
香港托举不易,且行且珍惜
相比欧美市场的监管严苛,今年重登全球最活跃IPO融资市场的香港,对SHEIN简直不要太好了。
在美国、英国接连受挫之后,香港依然接受SHEIN的IPO申请,甚至允许以保密形式启动在港股上市进程。
当然,这也得益于港交所今年5月刚设立的“科企专线”通道。保密申请的初衷是帮助企业在更长时间内保护其核心经营和财务信息,同时允许其在未公开的情况下完成监管审查流程。这对SHEIN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科技企业,而研发投入不足5%的SHEIN ,仍可凭借“供应链数位化概念”获得特殊通道。毫无疑问,港交所在一定程度上给“开绿灯”。
不过在香港如此托举下,市场上经传出SHEIN其实打算借香港上市,实际上是对英国监管机构施压,迫使其放宽上市要求的说法。
英国方面,有今年以来,IPO融资额已跌至30年来最低的伦交所,正急需这笔过去十年来最大的交易之一,来提升英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和形象。
但英国政商界对此,更多还是反对的声音。比如英国下议院,其委员会主席还致信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称为SHEIN推动放宽英国上市规则的行为,不仅会损害英国上市制度的完整性,还可能损害英国金融市场的声誉。
此外,英国零售顾问和电视名人玛丽·波塔斯(Mary Portas)支持的一场新运动发起了一项网上请愿,呼吁新的工党政府阻止SHEIN在伦敦上市。
尽管SHEIN第一时间就予以否认,称施压的说法是恶意揣测,但外界还是对此存在疑虑。因为自其启动上市计划以来,就始终高调表达对欧美市场的青睐,而对大力托举支持的香港,却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总的来说,香港对SHEIN确实已经是充分的敞开怀抱,仁至义尽了,SHEIN唯有珍惜香港的制度包容,以透明供应链、真实科技投入重塑信任,方能在资本与监管的围剿中突围。
如果继续摇摆不定,骑驴找马,SHEIN将错失唯一能系统性重构其商业伦理的窗口。届时,全球化监管高墙下,资本市场的耐心将彻底耗尽。
上一篇:实体二手店,悄然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