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操盘《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数字化》咨询项目,公司把数字化交给了信息技术中心牵头,甚至由信息技术中心发起对各业务板块的流程创新。信息技术中心过去是响应部门,也就是业务口、管理口提需求,信息中心来开发,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而如今需要主动组织、发起业务场景的规划及流程的创新。
我的观点很明确:“业务创新和流程优化的问题,交给各自的业务部门完成,信息中心只是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信息中心不可能去帮业务部门完成创新工作!”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业务部门认为“我们很忙,会议很多,既然公司把数字化交给了信息中心,最好少让我们交作业。”于是,整个项目推动过程备受阻力。
此时,一把手牵头的“数字转型委员会”非常关键,整个转型过程的管理堵点,都需要委员会来明确和疏通,但很明显,这个过程委员会的挂职领导重视度是不足的。
好的,回到本文主题,我所接触的数字化理解,大概分为3类,也就是3个典型误区。有的理解是“趁热点”,借助直播带货的行为;有的理解是“信息化”,上一套IT系统;而有的理解为“在线化”,利用在线渠道进行带货销售。团队内部不统一的理解共识,更会影响项目的执行意愿和效果。
误区1:数字化是IT部门的事情
在2010年前,企业很少提及数字化概念,而更多提到“信息化”。“信息化”更多针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建立过程,重点关注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指标。其主要实施对象包括:企业的资源管理、流程计划,搭建CRM、OA、财务、ERP等系统。
相比于外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对象,相对可确定,变化周期长、幅度小,方案创新要求低,信息化的核心是“固化流程”。因此,其主要实施方式是由IT部门牵头,通过对管理与流程的调研以及IT实施完成。我们对该阶段的信息化过程,可以理解为:由IT部门牵头,对既定资源与管理流程的数字化还原过程。
但是,如果将过去信息化思维代入数字化转型就会存在问题。因为时代变迁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需要帮助企业建立外部优势。
企业的外部优势,强调对市场的灵敏洞察、客户获取、识别,以及个性需求的满足。相比于企业内部,外部市场不确定性更强、需求更复杂、业务导向性更强、迭代周期更快,这些都对方案创新要求更高。如果仍按照原有内部信息化方式实施IT过程,即:对既定业务流程进行还原,企业将会发现找不到这个“原”,或者说刚找到“原”,它又快速变化了。
因此,数字化过程必须由对市场能够快速反应、更有业务敏感度的部门牵头,这类部门需要贴近市场一线,能够快速捕捉市场变化,并且对市场业绩承担责任。比如:市场部门、渠道管理部门、销售部门或者独立的新零售部门。
因此,我们建议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数字化由业务部门牵头更加合适。两个时代的特征对比,如下表所示:
90-2000年,工业时代2010年后,数字经济时代牵头部门IT部门业务部门时代阶段供给规模经济需求规模经济企业优势内部资源与流程:降本、增效外部营销与用户:增收关注对象资源、流程、管理市场洞察、用户获取、交互、个性需求满足数字特征可确定、需求可控、创新要求低不确定、需求多元不可控、创新要求高IT过程既定事实进行还原敏捷应对飘忽不定的“原”
上一篇:七种行之有效的写字楼招商方法
下一篇:私域给企业/行业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