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国内外有关ESG相关信息披露的政策和强制要求越来越多,企业环境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正在逐步提升。“双碳”背景下,企业环境责任更加量化和显化,ESG已成为投资市场、上市公司以及企业运营的关注重点和主流共识。随着碳中和步伐的推进,越来越多企业在ESG报告中发布“双碳”行动方案,“双碳”目标逐渐成为ESG在环境维度的核心内容,企业聚焦ESG能够助推 “双碳”目标的规划和实现。
对企业而言,应当如何进行碳盘查?如何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估?如何制定碳中和战略和目标?如何开展双碳信息披露?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充分探讨,以期助力“双碳”战略顺利落地。
【图源网络】
温馨提示:
文末附《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最高法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全面且系统,如有需要,可自行获取!
一
-企业如何进行碳盘查-
(一)碳盘查思路
对于企业,碳盘查是比较专业的、国际化的技术领域,为了给企业提供碳盘查的技术支持和指南,联合国IPCC、ISO国际标准组织,GHG protocol等专门发布了IPCC报告、国际标准等指南性文件,为企业开展碳盘查工作提供了充分技术支持。ISO 14064:2018 国际标准规定了企业在开展碳盘查工作中的计算思路与步骤:
第一,确定调查组织边界
第二,进行GHG排放源的识别
第三,活动系数的收集和统计
第四,排放系数的选择和管理
第五,GHG排放量的计算和分析统计
(二)碳核算体系
中国目前发布的各行业碳排放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步骤、思路和原则保持一致,因此企业在进行碳排放核算工作时可择其一参考。根据国际标准GHG排放源被划分为三类,即范围1,范围2与范围3排放源。
范围1为企业直接拥有或能够控制的排放源;范围2为企业外购的电力、蒸汽或热水等能源所导致的排放源;范围3则是指不是企业所拥有的,但是因为企业的活动所引起的排放源,例如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内的排放源。企业开展碳盘查工作,可基于自身特点先行开展范围1与范围2的排放源计算,然后再行开展范围3排放源计算。
二
企业如何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估
(一)ISO 14067碳足迹排放评估步骤
相较于企业ISO 14064 碳盘查,产品碳足迹评估更为复杂,由于产品具有完整生命周期,因而产品碳足迹评估需要计算从产品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各阶段的GHG排放量。
产品碳足迹评估可参照ISO 14067:2018及ISO 14040:2006开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进行碳足迹评估的产品和功能单位;其次,围绕选定的产品开展LCA生命周期分析,明晰该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确定调查边界及优先次序;再次面向供应商及客户等群体开展活动数据的收集;最后,根据数据统计情况,利用碳足迹评估工具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排放量。
产品碳足迹的评估结果,可以为企业未来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生产技术改进、供应商的选择提供重要的量化数据依据。
(二)碳足迹推行步骤和过程
企业推进碳足迹评估工作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首先需建立在企业高管承诺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推进小组,帮助企业界定碳足迹评估产品及边界;其次,工作小组对目标产品开展生命周期分析,并对产品的关键供应商开展数据调查;对供应商进行数据调查时需要公司采购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最后根数据收集情况开展碳排放计算,并编制完成产品的碳足迹评估报告。
碳足迹评估是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可采用碳足迹评估方法,对不同年度的产品碳足迹的绩效数据进行持续的业绩跟踪,以便不断发现改进的机会。如果企业希望对外沟通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提升碳足迹数据的公信力,可申请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核查,第三方核查完成后将获得碳足迹的核查声明。
三
企业如何制定碳中和战略和目标
(一)碳中和预测步骤与思路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者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企业实现碳中和,通常是企业中期、或长期的战略规划或目标,需要基于企业碳盘查基准年的数据和供应商数据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未来不同年度的GHG排放量的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碳中和目标和实施路线。
企业在进行碳中和预测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开展基准年的GHG数据盘查,充分了解自身碳排放量情况和供应链范围3的排放量情况;
第二,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产能,把握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第三,根据能源数据和国家电力发展战略,进行国家电力排放因子的预测,企业碳中和战略需要与国家电力结构调整步调保持一致;
第四,基于前三步的数据,综合预测公司未来的GHG排放量,并据此制定减排目标和措施,预测不同减排措施下的GHG目标实现情况;
第五,根据综合预测结果,制定公司的GHG战略规划和碳中和目标。
最后,根据国际标准如TCFD的要求,进行GHG的信息披露。
(二)企业碳中和路线考量因素
投入决心是企业设置减排目标的前提。每个企业在碳减排方面面临的压力、风险各不相同,企业可以根据当前自身排放水平、投资意愿、政府要求、客户要求等确定碳减排目标的雄心。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设置与全球“升温情景”挂钩的碳减排绝对目标或强度目标。
设定GHG目标时,企业需确定减排目标所涵盖的范围(范围1、2、3)以及需纳入的地区和业务部门,明确划分主体责任。通常情况下,碳中和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保证目标的切实可行和落地,企业尚需建立量化的短、中、长期目标,以探寻长远发展之道。
碳中和领域具有较强的行业性特点,不同的行业拥有不同的排放源,不同的排放源需要采取不同的减排措施和技术。例如:钢铁冶炼行业的GHG排放源与奶牛养殖行业的GHG排放源截然不同,相应的减排措施和技术也截然不同。因此,不同行业企业在推进碳减排和碳中和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所处行业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以提升碳中和推进的效率和绩效。
(三)实现碳中和的方法
前文所述,不同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各具特殊性,但其中也包含各行业通用的一些措施,例如:植树造林碳汇减排;选择低碳的供应商;不同行业的碳捕集技术;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能源转换;清洁能源投资和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通过碳交易进行碳抵消;跟随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实现被动的碳减排。
四
企业如何开展双碳信息披露
(一)双碳信息披露指引
1、TCFD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指引
TCFD是G20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指引性文件,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例如香港联交所、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等均直接采纳TCFD的指引要求,对上市公司提出明确的碳信息披露要求。
TCFD根据气候相关风险的相似性,要求企业开展详细的碳信息披露,披露内容主要包括:
(1)公司治理,包括企业董事会在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的监督,以及管理层在气候相关议题的评估和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2)发展战略,包括气候相关议题如何影响企业短、中、长期的业务、战略和财务规划;
(3)风险管理,包括企业如何鉴别,评估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以及该鉴别流程是否整合于现行的风险管理流程;
(4)指标和目标,包括企业如何测量和监控其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以更有效的评估风险调整后的潜在收入、债务执行能力等。
2、ISSB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气候相关披露(征求意见稿)》
本准则与TCFD框架基本相同,ISSB建立在TCFD基础之上,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治理层面,其要求将相关绩效指标纳入薪酬政策,推动政策落地;在战略层面,要求披露主体使用情景分析法进行风险识别和战略规划,并作出更多信息披露和说明;在风险方面,要求披露识别和管理气候相关风险时“使用输入参数”等;在指标和目标方面,明确要求披露“范围1排放”和“范围2排放”的情况,还要求将“范围3排放”纳入披露的范围。
(二)双碳信息披露评级指引
国际上现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ESG评级机构,每个评级机构都将双碳信息的披露纳入评级标准,并占有越来越大的权重分值,因此双碳信息的披露需引起企业高度重视。提升ESG的评级,主要取决于企业在ESG方面的管理水平、战略规划和绩效结果,而不是取决于ESG报告编制的语言。
建议企业采取以下的措施,逐步提升ESG报告的评级:
1) 企业高管重视ESG的管理和绩效,建立ESG治理架构、建立和发布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或ESG战略目标;
2) 将ESG的KPI纳入公司员工的薪酬考核,推动ESG战略目标的落地和实现;
3) 根据行业特点,确定ESG关键议题,建立完善的ESG管理机制和流程,以控制运营过程的ESG风险;
4) 对标竞争对手和标杆企业的ESG绩效,提高企业在ESG方面的资源投入,提高公司ESG关键议题的绩效。
5) 根据国际标准如:ISO26000,GRI标准,编制ESG报告,报告质量应符合实质性、完整性、响应性、平衡性等方面的要求。
文末福利
ESG理念在资本市场备受各方关注,ESG因素越来越多的被纳入到研究和投资决策体系中,不少企业主动引入ESG责任管理理念。为了更便利读者们开展ESG合规业务,我们精心准备了「《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最高法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通过了解行业现状、发展前景和司法实践,帮助企业提升ESG治理能力。
如有需要,欢迎扫码进行领取~ (限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