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鹤山珠江村镇银行同时发布公告,广州农商行拟吸收合并两家村镇银行并改设为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广州农商行对省内珠江村镇银行的整合再进一步。
“加快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加强对子公司穿透式管理,推动子公司减量提质。”这是广州农商行2025年三季度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
然而,就在整合计划推进之际,广州农商行近日披露的涉诉公告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其发行的理财产品“安心回报262号”因兑付争议被三家外省农商银行起诉,累计涉案金额达1.26亿元。与此同时,该行近年业绩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不良率再回升,多重挑战正考验着这家区域龙头银行的改革决心与风控能力。
推进两家村行吸收合并,一家去年净利“腰斩”
广州农商银行此次吸收合并的两家村镇银行,均是该行在成立之初作为主发起行设立的平台。财报显示,目前广州农商银行对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和鹤山珠江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5%、34%,为两家村镇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于2014年7月正式开业;据企业预警通数据,该行最新一期财务数据停留在2016年,当年末该行总资产为31.39亿元,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11亿元,净利润为0.48亿元。
鹤山珠江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3月,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0.68亿元,同比下降8.1%;净利润为0.15亿元,同比减少50.8%。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为21.2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9%,同比上升0.13个百分点。
省内业务空间进一步延伸
据公告,2025年6月,广州农商行举行的股东大会已审议并批准吸收合并兴宁珠江村镇银行、鹤山珠江村镇银行、深圳坪山珠江村镇,均拟改建为该行分支机构。2025年9月,兴宁珠江村镇银行的吸收合并已获监管部门核准,而鹤山珠江村镇银行、深圳坪山珠江村镇的吸收合并事项目前尚需监管部门的批准。
自2024年以来,广州农商行已陆续宣布吸收合并省内5家珠江村镇银行,其中包括上述3家村镇银行,还有中山东凤珠江村镇银行、东莞黄江珠江村镇银行,后两者已分别改建为广州农商行中山东凤支行、东莞黄江支行。此外,广州农商行在省内仅剩的三水珠江村镇银行已通过向顺德农商行转让方式退出体系。
2025年10月末,广州农商行召开2025年三季度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下一阶段该行重点经营工作,其中提到“加快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加强对子公司穿透式管理,推动子公司减量提质”。
从战略布局看,上述整合完成后将明显提升广州农商行的区域覆盖能力。吸收合并后,广州农商行将在深圳市、中山市、东莞市等地新增分支机构。这不仅有助于填补该行在多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网点空白,还能通过分支机构网络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的金融服务能力。
然而,潜在挑战不容忽视。以鹤山珠江村镇银行为例,其盈利能力已显疲态,且去年不良率上升,或成为广州农商行的“隐性负担”;此外,2024年,东莞黄江珠江村镇银行涉内控管理、股东股权管理、关联交易管理、贷款业务、票据业务等多项违规被罚,暴露出部分村镇银行在治理结构、风控体系上的薄弱环节。
业绩压力待解,上亿理财纠纷“添堵”
在推进整合的同时,广州农商行自身也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农商行实现营收110.2亿元,同比下降2.35%;净利润达17.22亿元,同比下降18.73%,营收、净利润延续了前两年“双降”趋势。
与此同时,该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同样较明显。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广州农商行不良率为1.98%,较去年末上升0.32个百分点。2025年10月,广州农商行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批准一项潜在非常重大的出售事项——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债权资产。据公告,2023财年及2024财年,该资产税前分别净亏损5.09亿元、10.6亿元,税后分别净亏损3.81亿元、7.95亿元。结合此前公告,自2023年以来,广州农商行已经连续3年甩卖百亿元资产。
近日,广州农商银行披露的涉诉信息再次将该行的业务风险话题推向舆论中心。据披露,广州农商行因“安心回报262号”产品兑付争议被雅安农商行、河南舞钢农商行、青海西宁农商行相继提起诉讼,涉案金额累计达1.26亿元。
随着多家镇银行的并入,广州农商行在省内的金融服务网络将更加完善。但面对部分村镇银行的遗留问题与自身经营压力,该行能否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仍需时间验证。对广州农商行而言,如何在整合过程中将村镇银行的“地缘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业务增长点,将是检验其改革成效的关键。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