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房地产市场暗流涌动:断供潮涌现,未来挑战严峻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曾经一度火热的土地市场,如今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房屋断供现象。一组惊人的数据揭示了这一趋势的严峻性:2017年,全国法拍房数量尚不足9000套,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50万套,短短两年间增长了50余倍。截至2023年6月,这一数字更是突破了200万套的惊人关口。权威机构的预测更是令人担忧,今年法拍房数量很可能将超过350万套。大量的法拍房涌入市场,对于本已面临变现压力的银行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断供潮的三重根源:房价下跌、经济承压与非理性投资
导致国内法拍房数量激增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房价剧烈波动,投资“过山车”效应显现
近两年来,部分城市房价出现了大幅跳水,一些地区的跌幅甚至高达三成,直接吞噬了购房者原本投入的首付款。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嗅觉敏锐的投资客,为了规避进一步的损失,选择“弃房断供”,以寻求“止损”。这与房价上涨时,他们一窝蜂涌入市场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市场上涨时,他们是追逐利润的弄潮儿;市场下跌时,他们又成了规避风险的“逃兵”。
二、经济下行压力,房贷偿还负担沉重
在过去,许多家庭能够按时偿还房贷,维持着稳定的生活节奏。然而,近几年来,国内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不少家庭遭遇了收入缩减甚至失业的困境,月供的压力陡增,甚至到了令人喘不过气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原本不想违约的购房者,也只能无奈选择断供,并非他们不想履行承诺,而是现实能力已然不允许。
三、非理性投资冲动,后悔情绪蔓延
在房价持续上涨、投资赚钱效应凸显的过往,不少人看到了周围人通过房产投资获利的现象,便盲目跟风,忽视了自身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仓促做出购房决定。如今,随着房价的连续下跌和个人收入的减少,当初的冲动购房行为开始让他们追悔莫及。沉重的还贷压力,叠加贬值的房产,使得一部分人选择“弃房断供”,试图摆脱当下的困境。
内行预警:断供房涌现背后的三大信号
面对日益严峻的断供房局面,业内人士发出了提前预警,并指出了未来需要关注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房屋销售难度加大,市场“去化”承压
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新房市场的销售难度明显增加,许多开发商不得不祭出大幅度打折促销的手段。例如,惠州某开发商的商品房甚至出现了“对折”销售的情况。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的挂牌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今年6月初,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二手住宅挂牌量已达199万套,较年初的159万套增长了25%。断供房数量的快速攀升,清晰地表明了当前楼市的低迷态势和房价的下跌趋势。未来,房屋销售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且这种“难卖”的局面很可能将持续下去。
二、断供房数量持续攀升,银行资产面临挑战
房价的持续下跌,尤其是在一些区域,使得首付款的价值缩水,这是当前断供房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以北京周边的廊坊为例,房价已从每平方米2万元跌至5000元,如此巨大的跌幅,自然促使大量炒房者选择断供。此外,收入减少或失业的购房者,也迫于无奈走上了断供之路。随着断供房数量的不断增加,银行手中持有的房产数量将持续攀升,而这些房产的及时变现将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三、房产税改革或将加速推进
伴随着断供房数量的不断攀升和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显现,有迹象表明,未来房产税的推出可能会比预想的来得更早。政府可能会借此机会,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控和规范,以期建立更加稳定和健康的住房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