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竹2024年营收55-60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最近,已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腾讯参投,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同时期,智能派2024年营收16亿元,预计2025年营收突破25亿元。大疆直指拓竹,在投资协议中明确:未来三年内营收要超过50亿元。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1600亿估值,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大疆,盯上了300亿市场规模的3D打印生意。
近期,大疆前员工、拓竹科技创始人陶冶,“炮轰”老东家。
陶冶在朋友圈发“小作文”爆料:大疆投资了一家3D打印公司(智能派),协议中特别安排了拓竹相关的条款。
据悉,拓竹2024年营收超过55亿元。大疆要求,未来三年内智能派营收要超过50亿元。目标很明确,直指拓竹。
同时,陶冶针对大疆创始人汪滔的个人管理方式,犀利指出:“老东家这么有行业地位和人均利润的公司,增速这么快,要待遇有待遇,要机会有机会,按道理应该是人才的吸铁石。”但和2017年相比,现在,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却是天上地下。
公开资料显示, “大疆系”人才离职创业超过18家公司。其中有亲密伙伴,如马墨创建的深研生物,主营细胞与基因治疗,大疆持股13.85%。也有竞争对手,如卢致辉创建的科比特,主营工业无人机。
但,大疆为何特殊针对拓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大疆营收约800亿,净利润约120亿。今年,大疆继续“跨界”进击,久谦咨询称,2025Q3其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3%,逼近影石(49%)。
大疆,充满前景。但似乎确如陶冶所言,核心员工也在流失。2025年内,大疆至少有8位研发和销售重要员工离职,他们为何出走?
1 | 竹拓与大疆“狭路相逢”
“小作文”的背后,实际是商业竞争:大疆、腾讯等巨头,盯上了消费级3D打印生意。
2024年,消费级3D打印及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年复合增速近30%。有机构预测,消费级3D打印机可类比曾经的扫地机,未来5年的出货量将从450万台增长至2000万台,再过5年有望增长至5000万台。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赛道,“大疆方法论”已经成功。
拓竹被称为“小大疆”,创始团队均是大疆骨干。创始人陶冶曾担任大疆动力系统部门经理、Mavicpro产品经理、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CTO高修峰曾担任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COO刘怀宇曾担任大疆眼镜、数字FPV系统和FPV无人机产品经理,总工程师陈子寒曾负责大疆云台部门。
拓竹的经营模式和营销打法,与大疆极为相似。
技术研发方面,拓竹力求“完美”,在3D打印机中差异化应用了陀螺仪、激光雷达——源于无人机的技术积累,并保持快速迭代。有行业人士表示,拓竹的产品至少领先同业2-3代。
供应链方面,拓竹完全继承了大疆模式,它直接在代工厂租下一块区域,自己招聘工人和厂长,自己采购材料,还换了门锁,派专人看管大门,“工厂老板都不能进去,工人进入都要录指纹的。”
同时,雷锋网援引一位供应链人士的话,称: 拓竹跟大部分供应商签了独供合作协议,这些供应商不得与其他打印公司开展合作。
另外,类似于大疆的社区生态体系,拓竹还全面开源了MakerWorld模型社区,并设置奖金激励优秀创作者,大大降低了3D打印的门槛,用户纷纷种草,目前月活全球第一。
同时,拓竹正起诉友商,如Creality Cloud(创想三维)、Nexprint(爱乐酷)、MakerOnline(纵维立方)等,并指控:这些平台上存在大量涉嫌3D模型的侵权行为。
拓竹迅猛生长,2024年出货量超120万台,全球市占率达到29%,营收翻倍,达到55-60亿元,净利润近20亿元。
据36氪爆料,拓竹接近完成新一轮融资,腾讯参投,公司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
对此,大疆早已警惕。
汪滔曾在内部表示,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据南都周刊报道:拓竹五年前刚刚注册就上了大疆的竞业清单,至今还在。
如今,大疆直接“瞄准”拓竹。据36氪报道,2024年智能派营收16亿元,预计2025年营收突破25亿元。大疆在投资智能派的协议中明确:未来三年内营收要超过50亿元。
这意味着,大疆很可能在技术、供应链、全球化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智能派经验和资源支持。
商战,已经开启。拓竹抱腾讯“大腿”,要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大疆支持的智能派想吃到更多“红利蛋糕”,双方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消费级3D打印市场,将更加成熟,但也将变成一片“红海”。
2 | 汪滔的个性和人才管理冲突
对于汪滔的个人管理风格,陶冶颇有微词。
在“小作文”中,陶冶建议:理清楚忠诚和服从这两个概念的异同,并且想明白你要重点在员工心中培养哪一个,“可以减少至少50%的人才流失。”
汪滔极其低调,从现有的公开采访能看出,他个性鲜明。
据福布斯、中国企业家等媒体报道,汪滔曾表示,世上没有一个人让他真正佩服。这个世界太笨了,笨得不可思议。笨是指,难以把握事物本质,容易为一些表象所蒙蔽。
股权分配,最受争议,一度引发危机。大疆创立之初,跟汪滔创业的人,希望股权分配能平均一些。但汪滔坚持按照贡献和价值分配,结果所有人都走了,只剩他和一个出纳。
汪滔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他曾参与设计了一套心理题,包含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取向,候选人要入职大疆,必须通过考核,证明个人和公司价值观的匹配度。时至今日,性格测试仍然是大疆招人的重要一环。
但就算成功入职大疆,员工也并不轻松,一方面需要适应汪滔的强势管理风格。
汪滔在2015年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坦言,他可能是一个“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当时也让员工们伤透了心。”
据腾讯深网报道,对大疆部分员工来说,看待汪滔心里更多的是畏惧,“最好离他远一点,说不定你离他近了看你不爽。”
到现在,汪滔依然强势。雷锋网援引熟悉大疆人士的话,称:大疆市场部要从汪滔手里拿到预算,就要严格计算ROI,向他证明能得到多少回报,但没人能回答上来。市场人员阵亡率极高,一度凋零。
另一方面是加班,汪滔曾多次在半夜给高管和员工打电话。
据VISTA氢商业报道,大疆规定下班时间是7点半,晚上9点HR赶人,但晚上11点半才是多数员工的“正常”下班时间,还有员工躲进厕所工作到凌晨3点。
多重因素叠加下,大疆员工持续流失。有离职创业者,一个人走往往会带走一群人。
也有离职跳槽者。如李昊南,曾是大疆飞行系统技术中台的元老,目前已加盟机器人公司妙动科技。张博曾是大疆海外销售负责人,林德军是大疆销售的核心员工之一,目前均已入职大疆的“对手”——影石。
据统计,2025年至今,大疆已有8位研发和销售核心员工离职。大疆,该如何解题?
3 | 如何平衡付出和激励?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汪滔认为还有一个聪明人,“华为,任正非。”
优秀的企业家,总有相似的品质。任正非是工作狂,创业初期,他保持高强度工作,平均每天16小时,每周超过112小时。
大疆成立之初,汪滔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80个小时,他的办公桌旁放着一张单人床,累的时候躺上去眯一会,醒来继续工作。
从行业地位和业绩结构来看,大疆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龙头,华为约有40%的收入来源于手机等消费终端,2025Q3,华为手机国内市占率16%,位居第二。
但汪滔、任正非两位创始人,管理风格迥异。
汪滔强势、控制企业,任正非搭建了轮值董事长制度,相对放权。
此外,大疆、华为两家公司都明确了不上市。华为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员工激励、持股和退出制度(如TUP计划)。
与之相比,大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企业的高速扩张期,加班、压力不可避免,但该如何平衡好员工的付出和激励?
汪滔曾在朋友圈写道:文化、价值观、产品的二等公民我做腻了,期待我们的产品也可以早日让美利坚五体投地。
如今,中国消费硬件,无人机、扫地机、3D打印机等正“进击”全球,产品已经折服了数十亿海外消费者。
但公司文化、价值观和分配机制呢?或许也该与时俱进了。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上一篇:路德科技:11月21日融资买入252.39万元,融资融券余额1.13亿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