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龙力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0月底,国内百亿量化私募数量已经多达55家。这些量化私募巨头背后的实际控制人都有着怎样的从业背景?
与主观私募多为本土投资人士创办不同的是,“海归派”一直在国内量化私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界面新闻根据中基协披露的相关工作履历粗略统计,如果将曾在中国香港或者海外机构有过任职经历的统一划分为“海归派”的话,55家百亿量化私募中,扣除4家实际控制人未在中基协披露相关工作履历的管理人以外,“海归派”和“本土派”的占比大约为3:2。
“海归派”中,有许多都曾供职于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
例如,锐天投资的徐晓波曾就职于Citadel Investment LLC(城堡投资);思勰投资的陈磐颖曾就职于The D.E.Shaw Group(德邵集团);诚奇资产的何文奇、明汯投资的裘慧明曾就职于Millennium(千禧年基金);九坤投资的姚齐聪和王琛曾就职于Millennium旗下的WorldQuant(世坤投资);珠海宽德私募的冯鑫曾就职于SAC Capital Advisors(Point 72的前身)等。
根据LCH Investments按照成立以来的净收益估值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20大对冲基金榜单,城堡投资、德邵集团和千禧年基金排名居于前三位,SAC Capital Advisors排名第12位,四家公司截至2024年底的资产管理净值分别为649亿美元、411亿美元、740亿美元和352亿美元。
此外,衍复投资的高亢、大道投资的朱明强、量派投资的孙林均曾就职于顶流对冲基金Two Sigma,还有多位百亿量化私募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海外其他金融机构。
也有部分“海归派”量化私募的实际控制人系“跨界”而来,此前并未在金融机构任职,典型的比如“学者派”的王鸿勇和袁宇。根据中基协备案信息,启林投资的王鸿勇在创办该公司之前曾任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激光等离子体理论模拟研究组博士后;鸣石投资的袁宇在创办该公司之前则曾出任爱荷华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访问助理教授。
从工作履历上看,“海归派”百亿量化私募实际控制人有的回来以后直接选择创办私募公司,比如乾象投资的高鹏飞、卓识投资的张卓、佳期私募的吴霄霄、锐天投资的徐晓波等;也有的先加盟过国内其他机构,随后才着手创业,比如海南图灵的王亚民,其曾任职过的公司除了GMEX Group、摩根士丹利(伦敦)公司、瑞士信贷(伦敦)公司等海外机构,还包括中量宝(北京)科技、象形资产管理、上海鸣熙资产、上海呈瑞投资等其他多家国内公司。
表格:部分“海归派”百亿量化私募实际控制人过往任职公司情况
数据来源:中基协、私募排排网、界面新闻整理
“本土派”百亿量化私募的实际控制人中,多数都曾在其他投资机构有过任职经历。
比如,千衍私募的吴晶曾就职于光大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富投资、上海富善投资、华泰证券;念觉私募的王啸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劵、中海基金、东海基金、歌斐诺宝资产、上海珠池资产;上海睿量私募的王博曾就职于大智慧、华富基金、上海证大投资、上海富善投资、上海佳期投资、嘉兴灏象投资等。
也有一部分并没有太多其他投资机构的任职经历,典型的比如坐拥九章资产和宁波幻方量化两家百亿量化私募的梁文锋,在这两家私募之前,其仅在自己创办的杭州雅克比投资担任过总经理;稳博投资的殷陶和郑耀也仅曾就职于两人参与创办的上海渤视电子科技;上海宽德私募的徐御之从业经历仅限于该公司及其关联机构珠海宽德投资。
表格:部分“本土派”百亿量化私募实际控制人过往任职公司情况
数据来源:中基协、私募排排网、界面新闻整理
一般来说,实际控制人的从业背景会对私募的后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海归派”和“本土派”的量化私募可能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排排网集团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对界面新闻表示,“海归派”和“本土派”的量化私募差异点在于:投资理念上,海归派沿袭了海外成熟的量化投资理念,接触过国际最前沿的模型/科研方法和工具栈,在模型假设、学术验证、代码规范化和基于学术文献的研发流程上往往更严谨。而本土派则对本地市场特征、交易规则、政策解读等更加擅长,投资理念也主要依靠在实战中不断摸索成熟。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上,海归派更加重视从海外引进优秀人才,在人才储备上投入较大。而本土派则比较依赖国内公募私募的人才流动。在公司运营与品牌建设方面,海归派在公司运营上也学习了海外成熟的公司运营模式,在合规、品牌上更加规范。本土派则是以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