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鸭绒价格暴涨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据媒体报道,青岛羽绒市场行业人士称:“现在养鸭子的特别少,羽绒价格一天一个价,90%的白鸭绒最低的时候1吨17万元,现在差不多58万元;鹅绒现在是98万元1吨。一件成人短款羽绒服,差不多需要100只鸭的绒,成本飙升致正规厂家出厂价逼近千元。”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羽绒价格自10月份以来不断走高。据羽绒金网数据,11月19日,每公斤90白鸭绒价格为559.32元,较去年同比涨7.6%,每公斤90灰鸭绒价格为541.94元,较去年同比涨9.58%。
另据媒体此前报道,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羽绒加工行业有着“金九银十”的行业特点,进入秋季以来羽绒行情就呈连日上涨态势。他尤其提到,今年的羽绒行情走势排除需求旺季导致价格上涨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源于今年猪肉价格的走低。
“猪肉毕竟是我们主要的肉类消费品,它的价格下降,对其它的肉类也会有一些影响。鸭、鹅的养殖户对这个阶段性的肉类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如果他感觉效益不好,他就会减产,出栏少的话,鸭毛、鹅毛也会减产,原料少了,价格也就高了。”他同时表示,如果今冬出现极端低温的天气情况,那么今年的羽绒行情将大概率进一步上扬。
据了解,2025年猪肉价格整体呈“高开低走、阶段性反弹”态势,全年价格重心低于2024年。
羽绒价格上涨,羽绒服的成本也随之增高,不少商家直言“真羽绒服不会便宜”。有商家称:“别说300元,400元、500元也买不到好的羽绒服。”
还有商家把“真羽绒”的“起步”价位直接提高到了700元。“700元左右差不多是真的。700元以下的含绒量肯定是低的,它不纯,也就能到70%或80%,肯定达不到国标。”
选购指南:
看清绒子含量、充绒量等核心指标
自2022年4月起,新的羽绒服国家标准(GB/T 14272—2021)正式实施,为我们提供了最权威的选购指南。最关键的变化,是将“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新国标要求,绒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才能称为羽绒服。
因此,选购时请务必抓住以下三大核心指标:
2. 看绒子含量:数字越高,保暖性越好。常见的有70%、80%、90%,可根据需求选择。
3. 看充绒量(克数):这是决定保暖程度的关键!同样90%绒子含量,100克充绒量与200克充绒量保暖性差异巨大。需结合所在地区冬季温度选择。
实用技巧:
一摸、二按、三闻,快速鉴别
除了看标签,我们还能通过简单的方法现场初步判断:
一摸:感知填充物质感
用手轻轻捏住羽绒服的主体部分,反复揉捏感受其中的填充物。如果手指能明显感觉到有很多硬硬的小杆状物,说明这件羽绒服的羽毛梗含量较高,或者是粉碎毛片,绒子含量可能偏低,保暖性会打折。如果羽绒服摸起来非常柔软,只有一团团柔软的“朵绒”感,说明绒子含量高,品质好。
二按:测试蓬松回弹性
用手按压羽绒服主体,松开后观察。优质羽绒服会迅速回弹恢复原状,说明蓬松度好,羽绒含量高。如果回弹很慢或留下压痕,则可能填充了杂质或劣质羽绒。
三闻:辨别气味
凑近闻一下羽绒服。合格的产品不应有刺鼻异味。优质羽绒经过严格清洗消毒,仅有轻微的气味。如果味道浓烈刺鼻,说明处理工艺不过关,慎买!(消费日报)
来源:半岛都市报、大象新闻、蓝鲸新闻、中国青年报
图片:半岛都市报
编辑:暴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