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艳玲
编辑 | 子衿
继五矿私有化之后,11月17日,大悦城地产发布公告称,当日举行的法院会议上,计划股东已批准私有化决议案。待计划生效后,其上市地位预期将于11月27日下午四时起正式撤销。
大悦城地产是中粮集团旗下的商业地产平台,在港上市时长约12年。此番私有化后,中粮集团的地产平台仅有A股上市的大悦城控股集团。
在港上市时长约12年
2013年大悦城地产以“中粮置地”之名借壳登陆港股,后更名为大悦城地产,正式开启资本市场征程。
2019年,中粮系启动重大资产重组,A股上市的大悦城控股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港股大悦城地产64%股权,希望借助A股与港股两个资本市场平台,打通境内外融资通道。
2025年7月31日,大悦城地产宣布开启私有化。此次私有化由大悦城地产控股公司大悦城控股集团主导,拟以每股0.62港元现金回购计划股份,总代价约29.32亿港元,资金来源为大悦城地产内部资源或外部债务融资。
此次私有化前,大悦城控股集团持有大悦城地产64.18%普通股股份,控股股东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得茂有限公司持股2.58%普通股及10.95亿股优先股,计划股东持股比例为33.24%。交易完成后,大悦城控股持股比例将跃升至96.13%,得茂持股3.87%,几乎实现了对大悦城地产的全资控股。
大悦城控股在公告中表示,近年来在行业周期性发展的影响下,大悦城地产的市场表现呈阶段性波动,流动性也随之承压。此举是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将显著优化公司治理框架,整合组织架构与股权结构,增厚对大悦城地产的持股权益,有利于提升归母净利润。
大悦城地产上半年净利润下降26.6%
大悦城地产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81.24亿元,同比下降5.8%;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26.6%;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及汇率变动产生的税后亏损约1.4亿元,核心净利润达2.44亿元,同比增长25.1%。
期内,大悦城地产投资物业租金及相关服务收入总额约为人民币20.38亿元,同比下降2.5%,主要因上年同期包含成都大悦城。投资物业业务毛利率78%,同比基本持平。购物中心、写字楼收入占比分别约为88%、9%。
大悦城控股的经营压力也不容忽视。
大悦城控股2022至2024年累计亏损超过70亿元,进入2025年,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4.2亿元,同比上升23.2%;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2.23亿元变为亏损6.42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12.1亿元变为亏损6.65亿元,亏损额有所减少。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1672.78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6.3%;归母净资产为101.33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4.4%。
已有7家房企选择“私有化退市”
事实上,大悦城地产的退市并非个例。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新力控股成为退市第一股以来,3年内A股和港股合计已有约23家上市房企退出资本市场。
另外,2021年以来已有7家房企选择“私有化退市”,最早由首创置业在2021年9月打响第一枪,其后中国金茂旗下的中国宏泰发展、华发股份的华发物业、首创集团的首创钜大以及融信中国旗下的融信服务也相继宣布私有化退市。近期则有大悦城地产和五矿地产开始考虑私有化退市方案。
分析认为,房企及旗下企业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市场与经营压力方面,首先是股票的流动性不足;其次则是融资功能丧失,上市房企股价长期低迷,估值偏低,限制了从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第三则是连续亏损与债务危机。
二是战略与效率需求方面,私有化有助于企业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
三是行业环境变化方面,由于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在地产板块股价长期低迷的背景下,私有化也有助于企业的估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