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全球资本弃美投中!美国38万亿窟窿填不满,中国美元债券遭疯抢
创始人
2025-11-19 12:18:52
0

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曾经的全球资产安全岛美国国债,如今成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行的40亿美元主权债券,却创下30倍认购率的奇迹,1182亿美元资金瞬间抢空。

一边是美国38万亿国债还不起本金,利息超军费,一边是中国美元债凭零违约信用被疯抢,全球资本弃美投中,背后藏着怎样的金融逻辑?

全球金融市场的分化,现在看真是越来越明显,11月5日,中国财政部在香港推出40亿美元主权债券,消息刚一公布,全球资本就像闻见香味的蜜蜂一样涌了过来。

各国央行、主权基金、国际顶尖投行这些聪明钱纷纷下场,最后以30倍的认购率实现瞬间售罄,总认购金额飙到1182亿美元,创下全球主权债券发行的热门纪录。

再看美国国债,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难,常年在2.5至2.7倍的认购率区间徘徊不说,现在已经彻底陷入借新还旧的死循环。

美国当前国债规模早就突破38万亿美元,可年度财政收入才4万亿美元,却要承担6万亿美元的庞大支出,每年2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除了发新债还旧债,根本没别的办法。

而且2024年美国国债利息支出已经突破1.1万亿美元,正式超过军费成为第一大财政负担,这种以债养债的游戏,早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2025年,穆迪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到AA1,一下子击碎了它最后一块3A信用招牌,让本就脆弱的美债信用更是雪上加霜。

同样是美元计价的债券,为啥境遇能差这么多?其实答案特别简单,就跟咱们普通人选理财产品一个道理,核心就看安全性和可靠性。

美国国债现在就像一款明摆着入不敷出、随时可能违约的高风险产品,而中国美元债就是家底厚实、信用过硬的稳健资产。

但中国不仅有零违约的主权信用记录,还有每年超4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当坚实后盾,就算利率只比美债高出0.003%至0.01%,全球资本挤破头往里冲也不奇怪。

美国国债的困境,就是一场注定玩不下去的击鼓传花,美国政府其实没有美元印刷权,这项权力归美联储所有,可美国常年都处于巨额财政赤字状态,想还清38万亿美元的本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它维持债务循环的两个办法,借新还旧和靠利息续命,现在正被越滚越大的债务规模压得喘不过气。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美元信用体系的核心本来应该是谁手里的美元多,谁的信用就强,可现在这个逻辑早就被美国自己打破了。

美国政府成了全球欠美元最多的主儿,而中国早就占到全球顺差的三分之一,成了手握美元现金最多的国家。这种实力对比的倒挂,注定了美元信用锚的转移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发行美元债的底气,全来自这种实打实的实力支撑,和美国靠寅吃卯粮撑起来的虚假繁荣不一样,中国的信用建立在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上。

全球领先的工业产能让中国拥有别人替代不了的供应链优势,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而审慎的财政政策又避免了债务无序扩张,这些都是零违约记录的核心后盾。

美元计价加上中国信用的双重保障,让中国美元债有了别人比不了的核心竞争力。

用全球通用的结算货币,配上全球最稳健的主权信用,这种组合自然比美元计价和美国失信的美债更有吸引力。

虽然美国也想阻止这种信用替代,但根本没那个能力,美元霸权的根基是全球对美元的信任,可美国政府的债务狂欢早就把这份信任透支光了。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同样是美元债,中国发行的版本更安全、更可靠,市场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市场经济规律最直观的体现。

中国这次发行40亿美元美元债,看着体量不大,里面却藏着深远的战略考量,绝对不是简单的抢美国生意,而是推动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重要一步。

第一,这是对中国国家信用的全球背书,30倍的认购率,相当于全球资本集体给中国信用打分,这种来自市场的真实认可,比任何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都管用。

这种背书还会直接惠及中国企业,未来中国企业出海发行美元债时,就能参照财政部的发行利率,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出海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此前可能因为国家信用背书不足,需要支付较高的风险溢价,现在有了这份全球认可的信用基础,融资成本可能会降低1-2个百分点。

对于动辄数十亿的融资规模,这能省下一大笔钱,相当于给中国企业打造了一张信用通行证。

第二,这是对美元霸权的温和解构,中国没有选择直接挑战美元的结算货币地位,而是用美元债的更优解慢慢稀释美元霸权的浓度。

这种做法比强硬对抗更有效果,它尊重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却用市场力量重新构建体系内的信用秩序。

第三,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金融实践,中国发行美元债筹集的资金,最终会用在支持一带一路基建合作上,让美元从美国政府的债务游戏中解放出来,真正服务于全球发展。

这些年,美国主导的G7虽然一直承诺给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支持,却从来没真正投过一分钱,而中国用金融创新实现了让美元造福全世界的目标。

在非洲的铁路项目上,在东南亚的港口建设中,这些来自中国美元债的资金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让全球看到了和美国债务模式不一样的新选择,金融不是收割财富的工具,而是推动共同发展的桥梁。

中国美元债的发行规模大概率会慢慢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重蹈美国的覆辙。

因为我们心里清楚,信用是金融的生命线,一旦透支,想再挽回就难了。

从中国的财政政策导向就能看出来,一直坚持稳健经营、量力而行的原则,发行规模始终和经济实力、偿债能力相匹配,这也是中国信用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定海神针的关键。

这场金融变局才刚刚拉开序幕,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中国美元债纳入储备资产,全球金融体系的多极化格局将正式形成。

过去美元一家独大的时代,各国只能被动承受美国的债务风险,而中国美元债的出现,给全球资本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也让各国在外汇储备配置上有了更多自主权。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美元债的成功发行,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正在从信用垄断向信用竞争转变。

在这场竞争中,谁能守住信用底线,谁能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谁就能获得市场的认可,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金融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可以通过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场变局也带来了重要的财富启示,在全球信用重构的大背景下,资产配置需要更注重安全性和多元化,而中国资产的稳健性正在得到全球认可。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国家信用的全球背书打开了更广阔的融资空间,出海发展将迎来更有利的金融环境。

说到底,美国38万亿美元债务窟窿带来的不只是自身的信用危机,更是全球金融体系重构的契机。

中国美元债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实力与信用的必然结果,当全球资本纷纷弃美投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场金融选择的转变,更是一个多极化时代的来临。

而中国必将在这个新格局中占据核心位置,为全球金融稳定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信息来源: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央视新闻

美国国债首次突破38万亿美元--光明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最... 2025年的楼市正在经历一场深度调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全...
振石股份主板IPO过会,与中国... 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李佳雪)11月18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浙江振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军工ETF易方达:11月18日...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8日,军工ETF易方达(512560)融资买入253.34万元,融资偿还234...
黄奇帆:中国制造不再大而不强,... “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了重大变化。全世界工业制造360行,最重要的是十个板块。现在...
原创 百... 上周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站在演讲台上演讲,我们坐在媒体席上闲聊。 有人说李彦宏状态保持得真好...
开创电气:11月18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8日,开创电气(301448)融资买入608.54万元,融资偿还773.35万...
原创 全... 文 | 古书奇谭 编辑 | 古书奇谭 曾经的全球资产安全岛美国国债,如今成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中国...
中国汽车出口量为日本1.6倍,... 临近2025年末,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度攀上高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
突发,大跌! 【导读】纳指和道指跌幅超1%,亚马逊跌超4% 中国基金报记者 储是 对美股科技股泡沫和美国经济前景的...
港股异动丨百度高开超2%,Q3... 港股市场百度集团-SW(9888.HK)高开2.24%,报113.9港元;隔夜美股市场百度收涨2.6...
追热点|俞敏洪内部信引发热议!...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因在南极发公司内部信被员工吐槽后,11月18日,截至上午11:00,俞敏洪在社交平...
青岛银行举行CIPS直参启动会... 据悉,青岛银行于11月18日上午成功举办“汇通全球 聚势共赢——赋能外贸发展暨直参CIPS系统启动会...
增强供需适配性 政策助推释放消... 来源:中原新闻网 增强供需适配性 政策助推释放消费活力   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 丰富消费金融产品和...
世联行:11月18日融资买入1...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8日,世联行(002285)融资买入1329.91万元,融资偿还1196.01...
协会走访|广州期货:为不锈钢企... 热点推荐:协会 → 11月17日,广东省不锈钢材料与制品协会秘书长黄耿燕和会长助理陈嘉泳走访了会员...
碳酸锂期货强势表现提振锂电池股... 财联社11月19日讯(编辑 胡家荣)今日港股锂电池股多数反弹,天齐锂业领涨。截至发稿,天齐锂业(09...
基金分红:鹏华金利债券基金11...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9日发布《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关于鹏华金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2025年第4次分...
中国制造2025逆袭美国?黄奇... 中国制造2025收官之际,黄奇帆以数据揭示中美博弈本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美国两倍,覆盖全球所有工业...
盘前机会前瞻|工信部重磅发布!... 【工信部:目标到2027年建成200个左右高标准数字园区 算力基础设施实现有效部署和应用】11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