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闻工作室
据上交所消息,深圳市恒运昌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运昌”)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11月14日过会,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人代表为王纯然、曹阳。
招股书显示,恒运昌主要从事等离子体射频电源系统、等离子体激发装置、等离子体直流电源、各种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公司今年来业绩增长曲线亮眼:2024年营收高达5.41亿元,同比增幅66.26%,扣非净利润1.31亿元,同比激增88.58%;过去三年间,两项指标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是分别高达84.91%和156.72%。
但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传导至业绩端。2024年四季度起,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同比下滑,恒运昌业绩增长承压。
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3.04亿元,同比仅增4.06%,归母净利润6934.76万元,同比下滑11.99%;三季度颓势加剧,营收同比降幅扩大至27.29%,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46.16%。
业绩下滑背后,是在手订单持续萎缩成为关键预警。据披露,2025年上半年,恒运昌在手订单仅1.20亿元,较2023年的2.60亿元和2024年的1.55亿元逐年递减。
对此,恒运昌在回复函中给出的2025年业绩预测更显严峻:预计全年营收4.89亿至5.15亿元,同比下滑4.69%至9.58%;扣非净利润9041.58万至1.02亿元,同比降幅达20.56%至29.89%,这意味着公司将结束此前两年的高速增长,迎来营收与扣非净利润的首次双双下滑。
对于科创板IPO企业而言,上市前后业绩大幅波动向来是市场关注的重点问题。尽管恒运昌在招股说明书中强调公司业绩增长具备可持续性,但短期业绩的显著波动已引发市场对其长期盈利能力的担忧,如何保障上市后业绩稳定,是公司本次IPO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招股书显示,恒运昌业绩对第一大客户拓荆科技存在高度依赖。自2022年起,拓荆科技始终为公司第一大客户,2022年对其营收占比为45.23%,2024年提升至63.13%,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62.06%的高位,构成重大客户依赖。受此影响,2024年拓荆科技调整采购策略后,恒运昌在手订单规模与经营业绩随即出现下滑。
同时,拓荆科技还是恒运昌的股东:2020年8月以2000万元入股(持股3.5%),2023年10月通过全资子公司再投资1100万元(投后持股3.528%);双方还签署战略合作与销售框架协议强化绑定。
对此,上交所先后在一轮、二轮问询两次追问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可持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上半年,恒运昌对拓荆科技的信用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将执行多年的“月结30天”付款期限变更为“月结60天”。该政策调整直接导致公司应收账款数据出现显著异动。
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恒运昌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从1997.23万元增至13023.87万元,营收占比从12.63%升至42.83%;其中来自拓荆科技的应收账款占比始终高企,2025年上半年达58.82%,余额7661.12万元,较2024年全年3057.74万元激增150.55%,三年应收账款复合年增长率82.26%。
在半导体行业整体面临需求波动的背景下,应收账款高增通常暗含风险:要么企业放宽信用换收入,导致现金流滞后;要么客户回款能力下降,拖累资金周转。
针对这一关键问题,上交所已在问询中,要求恒运昌说明是否存在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增加业务收入的情况。对此,恒运昌在问询回复中自然是给予了否认。
但客观数据难以打消疑虑:2025年上半年,恒运昌应收账款占营收比达42.82%(较2024年增3.5倍),应收账款周转率从7.81次/年降至6.19次/年,收入质量与资金回笼效率双降,表明公司资金回笼速度明显放缓,可能对后续研发投入、产能扩张等经营活动产生制约。
尽管恒运昌在回复监管问询时表示,“上述调整是公司基于客户与公司合作时间、资信情况、历史回款情况及销售额、公司实际情况等各项因素后,经双方协商后的正常商业行为,而非故意放宽信用期刺激销售的情形。”
但从数据关联性来看,账期调整与应收账款激增、周转率下滑几乎同步发生,若要彻底打消市场疑虑,还需进一步披露调整信用政策的具体原因、双方的协商细节,以及保障应收账款安全的应对措施,为财务数据变动提供更具说服力的逻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