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国职场,百万打工人被AI抢饭碗,科技大厂却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就连卡内基梅隆大学的CS研究生都逃不过失业暴击。
美国就业咨询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数据直接把人看傻,2025年10月单月裁员153074人,同比暴涨175%,创下2003年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更夸张的是,2025年1-10月科技行业裁员已达14.1万人,AI领域占比近24%。而且这波裁员还跨界蔓延,教育科技公司Chegg因为学生转用AI工具,直接裁员22%。
裁员越狠的企业,利润反而越高,亚马逊2025年Q2净利润暴涨101%,微软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2%,Meta靠广告业务赚得盆满钵满。
摩根士丹利测算,亚马逊仓库机器人每年能帮公司省40亿美元,UPS仅10月就精简3.4万运营人员,管理层裁员还在继续。
而且AI裁员专挑软柿子捏,不是盲目瘦身,而是精准瞄准中间层技术岗,Meta一口气裁掉FAIR实验室600个大模型执行岗。
微软用Copilot工具替代40%支持部门员工,全是那些重复性强、不用创造性决策的流程化工作,传统金字塔就业结构直接变成哑铃型,顶端是掌握核心算法的AI天龙人。
但AI在抢饭碗的同时,也催生了不少新机会,数据标注行业早就不是低端外包了,医疗影像标注、法律文书解析这些细分领域的专业标注员,薪资比普通岗位高40%。
AI伦理审查、模型安全评估这些新兴领域,人才缺口已达30万以上,原来不是没工作,是旧技能跟不上新需求了,职场游戏规则早就被AI改写了。
面对这波冲击,美国社会福利体系明显扛不住了,政府虽有最长26周的失业保险,但再培训体系根本跟不上。
斯坦福大学研究显示,68%的AI相关岗位要求掌握Transformer架构等前沿技术,可社区学院课程更新要18个月,等学完早就错过风口了。
倒是有些企业开始探索新玩法,谷歌推出AI协作工程师岗位,既要会编程又得懂提示词工程;Salesforce搞动态技能认证,员工每季度都要通过AI工具考核才能留任。
与其焦虑抱怨,不如赶紧给自己的技能加buff,职业咨询机构早就说了,现在得构建T型知识结构,既要在深度学习等领域深耕,还得掌握PromptEngineering、A/BTesting等横向技能。
真正的铁饭碗从来不是稳定的岗位,而是随时能适应变化的竞争力,正如Hinton老爷子所言,人类失业或许是AI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社会有责任确保这种转型不会导致系统性崩溃。
科技大厂在享受AI红利的同时,也该承担点社会责任,把部分利润投入员工再培训,而不是把裁员成本全转嫁给个体和社会。
高校也得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别再教些和市场脱节的内容,这场AI驱动的就业革命,本质上不是失业危机,而是技能迭代危机。
当个体主动拥抱变化、企业承担责任、社会完善支持体系,AI就能从就业替代者变成效率提升者。现在就看谁能先抓住新机会,在变革中破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