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魔视智能”)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交所IPO上市。
笔者注意到,魔视智能陷入“营收增长但亏损持续”的发展悖论,且长期亏损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核心瓶颈。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虽保持增长态势,但并未转化为盈利,近三年半合计亏损达77353.7万元;若将时间线拉长至成立以来,自2015年成立的10年左右时间里,公司平均每年亏损1亿元,累计“烧钱”已超10亿元,至今仍未摆脱亏损困境。
股权价格方面,2025年6月,陈建飞、夏新明、浙江美大以9.4元/股的价格对魔视智能增资;但同期至7月,陈建飞、夏新明、金和远高等主体通过转让股权时,价格区间仅为3.8元/股-8.4元/股,所有转让价均低于 9.4元/股的增资价,最低甚至不足增资价的40%。
其中股东陈建飞2025年6月刚以9.4元/股的价格增资入股;仅一个月后,就将持有的20139美元注册股本以8.4元/股转让给夏新明,转让价较其增资价每股低1元,形成“高买低卖”的反常操作。
仍在亏损
魔视智能是一家由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依托从底层算法至应用层的全栈自研技术体系,构建了性能卓越的安全基准、安心使用的用户体验,以及从功能协同走向高阶智能驾驶模式。
从业务上看,魔视智能主要拥有Magic Drive解决方案、Magic Parking解决方案、Magic Safety解决方案,其中Magic Drive为创收主力,2022年-2024年和2025年1-6月(下称“报告期”),Magic Drive解决方案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106.1万元、6981.9万元、22706.9万元、11652.2万元,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0.3%、47.6%、63.6%、61.8%,为公司创收最高的业务。
在核心业务驱动下,公司营收持续攀升,报告期内,魔视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779.7万元、14652.7万元、35683.6万元、18864.1万元,营收持续增长,特别是2024年,魔视智能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43.53%。
不过,与强劲的营收增长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魔视智能始终未能摆脱亏损泥潭。报告期内,魔视智能的年内溢利分别为-20043万元、-22795.4万元、-23349.8万元、-11165.5万元,每年至少亏损2亿元,三年半合计亏损了77353.7万元。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魔视智能的总亏损为10.22亿元,而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这意味着在过去10年左右的经营历程中,公司平均每年亏损1亿元,目前已“烧掉了”超10亿元,依旧未摆脱亏损困境,未来如何实现扭亏为盈成为摆在公司面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
股权转让疑云
在魔视智能每年亏损规模高达1亿元左右的背景下,公司仍能维持经营屹立不倒,这与其成立以来颇受资本青睐、持续获得融资输血密切相关。据悉,魔视智能成立于2015年,截至公司1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中,已先后完成11轮融资,累计融资额接近9亿元左右,为其覆盖持续亏损、支撑业务推进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魔视智能在赴港IPO前夕,进行了一次资本运作。2025年6月,公司刚完成一轮融资,陈建飞、夏新明、浙江美大以9.4元/股的价格合计增资2.93亿元;仅4个月后,其IPO申报稿便于2025年10月获港交所受理。这不禁好奇,为何在刚获得近3亿元资金后,公司仍急于推进上市募资,短期密集补充资金的核心需求究竟是什么?
与此同时,魔视智能同一时间段内的股权定价差异,进一步引发对增资价格公允性的质疑。2025年6月-7月,公司股权架构发生多轮变动,陈建飞、夏新明、浙江美大、金和远高通过股权转让方式获得股权时,价格区间为3.8元/股-8.4元/股,具体情况如下:
可见,无论是3.8元/股还是8.4元/股,该股权的价格均低于2025年6月9.4元/股的增资价格。
特别要说明的是,陈建飞的操作进一步放大了定价公允性的争议。2025年6月,其刚以9.4元/股的价格向魔视智能增资,成为股东;仅一个月后,其又将持有的20139美元注册股本以8.4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夏新明,转让价较其增资价低1元/股。(文 | 公司观察,作者 | 邓皓天,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