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云变幻,两位商业巨擘——马云与李嘉诚,对2025年的购房时机给出了相似的预判。他们不约而同地建议购房者“再等一等”,而非“尽快买房”。究其原因,两位大佬的洞察都指向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先看市场现状。时光荏苒,转眼已是2024年11月,国内房地产市场延续着“量价齐跌”的颓势。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房价已跌至每平方米14447元,且跌势已持续29个月之久。与此同时,今年1至9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028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9.2%;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68880亿元,住宅销售额更是大幅下降24%。
为了提振市场,各地政府频繁出台救市政策。从全面放开限购,到银行将房贷利率从峰值的5.88%以上大幅下调至3.2%,再到降低首付比例至1.5成,可谓力度空前。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减税政策,对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住房,统一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
然而,在市场下行的大趋势下,这些救市政策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进入长期的调整阶段,另一边是不断出台的救市政策,这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楼市走向感到困惑:2025年,究竟是应该“尽快买房”,还是“再等一等”?
对此,马云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未来十年房价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上涨,而是会长期处于“稳中有降”的状态,逐步回归其居住属性。换句话说,他预判房价将不会像过去那样暴涨,而是会趋于理性。
无独有偶,李嘉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早在几年前,他就曾表示,房子终归是用来住的,而国内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未来几年房地产行业或将面临大洗牌,投机炒房者应该谨慎。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地抛售手中的楼盘,例如此前以7.6折的价格出售北京楼盘,似乎印证了他对楼市的谨慎态度。
两位商业领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2025年购房“再等一等”的判断,有着深刻的市场逻辑支撑:
首先,房地产调整的趋势已难以逆转。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房价经历了长达23年的上涨,期间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调整。然而,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周期往往在超过20年后走向尾声。当前,国内房价仍然处于高位,存在较大的泡沫,未来大概率会逐步与居民收入水平相匹配。因此,现在并非购房的最佳时机。
其次,居民收入难以支撑高房价。经过20多年的上涨,国内房价已达到令人咋舌的高度。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40,二三线城市也达到25。这意味着,普通居民需要花费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许多人的收入减少或失业,使得居民的购买力进一步下降。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购房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跟风。
最后,房价持续下跌,市场信心不足。过去,房价上涨的预期是推动购房需求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各地房价持续下跌,买房的赚钱效应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套牢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楼市的信心自然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水平,还是市场情绪来看,2025年“再等一等”或许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期,购房者大概率会等到更低的价格,从而降低购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