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火了,VC/PE却喜中有忧→
创始人
2025-10-24 05:54:18
0

常言道“风水轮流转”,一度被VC/PE(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视为退出“备胎”的港股市场,今年却成为众多VC/PE机构眼中的热门选择,几乎每家机构手中都有已启动或计划赴港IPO的项目。这背后,既有赚钱效应带来的态度转向,也暗藏退出分化的隐忧。对一级市场而言,眼下既要审慎评估被投企业与港股市场的适配度,又要全力抢抓当下的上市窗口期,机遇与挑战交织,VC/PE机构不想错过这场盛宴。

投资人提高企业赴港IPO包容度

回顾2025年港股市场,上半年热度达到高峰时,曾出现一天五家公司排队敲锣,且多数企业背后都有VC/PE机构的身影。“我们有几家被投企业近期有准备明年提交上市材料的,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些,也是赶上了港股IPO市场的火热窗口期。”LongRiver江远投资合伙人李佳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香港市场共有69只新股上市,合计融资1829亿元。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期进一步透露,目前有超过200家企业正排队等待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

这种转变颇具戏剧性。此前曾有投资人放出“我们投资的公司若去港交所IPO,就打断他的腿”的争议言论,如今面对港股行情,该投资人也承认自己“走眼了”,直言只要有优质资产,去港股上市也是不错的选择。

整体来看,投资人对港股态度的转变,主要源于市场今年以来的三大积极变化:

一是破发率大幅降低:从今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首日表现来看,破发率降至24%以下,创下九年来新低。

二是消费与新经济企业表现火爆:被称作“港股三朵金花”的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年内股价大幅上涨,为消费领域VC机构创造了良好的退出环境;多家明星机器人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在港股募资数十亿港元,进一步掀起新经济浪潮。

三是外资与南下资金大幅流入: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南下的资金累计净流入规模超7300亿港元,这一数字已达到去年全年的90%,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在国内IPO节奏依旧缓慢、门槛较高的背景下,无论企业是为规避回购对赌风险,还是VC/PE机构为寻求快速退出,当前的港股市场都是合适的选择。“很多在国内暂时无法上市、但具备一定概念的公司,纷纷选择登陆港股。这些公司上市时多采用‘迷你IPO’模式,且大多会做市值管理;加上北上资金喜欢炒作这类公司,所以股价表现较好,锚定投资人收益很高,不过基石投资人能否盈利还不确定。至少在解禁期内,这类公司很受二级市场追捧。而短期赚钱效应和股价上涨效应,又会吸引更多同类公司来港股上市。”资深投资人李刚强认为,这正是近半年来申请港股上市的公司数量增多的核心原因。

市场分化明显 企业质地是关键

今年的港股市场,多笔机构退出案例着实吸引了一波眼球:高瓴减持百济神州,回报超过20倍;蜂巧资本清仓泡泡玛特,回报也实现超8倍;国家大基金减持中芯国际,回报10倍以上……投中数据也显示,港交所主板为VC/PE机构贡献了582.03亿元的账面退出回报,居各交易板块首位。

不过,面对热闹的港股市场,受访机构均不敢断言这会为长期受退出难题困扰的VC/PE机构带来一场“退出盛宴”,原因是:一方面,尽管目前有近200家企业排队赴港上市,且港股上市的确定性显著高于A股,但对于一级市场庞大的退出需求而言,这仍只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明星企业股价一飞冲天的同时,还有大量普通企业仍出现破发、流动性依然岌岌可危。对押中独角兽的机构来说,2025年或许是“退出大年”,但更多机构仍在艰难寻找退出路径。

企业上市时的高光时刻,不代表机构解禁时能顺利获利退出。“上市时看似有几百亿港元市值,但存在一些发行时估值透支或基本面一般的企业,解禁时市值可能‘腰斩’甚至更低,再加上港股本身的流动性问题,这是可能需要面对的最大不确定性。”李佳安坦言。

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0月22日,港股共有76家新上市企业,有30家当日股价较上市之日下跌,其中三分之二的跌幅超10%,30家中有12家跌幅超30%,最高跌幅达77%,这其中有多家企业仍未到解禁期。与此同时,76家企业中有约30%公司涨幅超30%,较多集中在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AI)赛道。

事实上,投资人普遍意识到港股市场已出现明显分化:对于科技板块公司及热门赛道的龙头企业,或许能制定较好的收益策略;但对其他公司而言,退出收益的预期未必充足。

因此,企业质地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北京一家VC机构创始合伙人对记者表示,企业赴港上市的根本前提是具备规模性利润与高增长属性,这也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此外,强生存能力是长期发展的关键,即便赶上市场窗口期,若基本面不佳,无论在美股、港股还是A股,都难以实现退出,股东少量减持就可能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港股市场生态转变 但仍需抓住窗口期

尽管当前港股市场的热度为一级市场提供了更多退出选择,但对于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受访机构人士的共识是“需抓住窗口期”。

“我们目前会持续推荐被投企业赴港上市,并且建议企业加大准备力度、加快推进节奏,争取赶上时间窗口。”深圳一家投资机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基于当前A股IPO节奏较慢的态势,预计短中期内会有大量企业被引导至港股上市,港股IPO热度有望持续稳定至少12个月。在他看来,尽管退出收益因企业而异,但港股至少提供了一个相对快速的流动性退出渠道。

不过,对于窗口期的具体持续时间,各方均无确切答案。李刚强认为,短期来看,2024年上市的港股公司若能平稳度过解禁期,将证明其获得市场认可,也能支撑港股热度;长期来看,港股能否维持稳定热度,仍取决于宏观经济、大国博弈等外部因素。

李佳安则观察到港股市场的一个重要逻辑转变: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很能打的”企业,这成为吸引资金流入的关键。“现阶段港股市场的贝塔系数较好,一方面优质公司在加速聚集,另一方面新股发行定价相对克制,不再追求过高发行价。我在香港与外资交流时发现,他们对我们的项目普遍很感兴趣。”

在李佳安看来,即便港股存在上市窗口期,只有具备基本盘的企业才能拥有较好的持续性——这类企业不仅能吸引境外投资人、公募基金及南下资金,持有它们股份的投资人心态也会更平稳,无需过度焦虑,上市后业务发展(BD)交易的产生或预期兑现,才是投资人更想看到的长牛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广州楼市新动作!拓展房票适用范...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今年以来,房票成为了“高频词”,一线城市也全面开启房票政策探索进程。其中,广州...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杨舒宇】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国家间的贸易动态正发生显著...
山东墨龙(00568.HK)股...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10月23日,山东墨龙(00568.HK)股东将股票由港股通(深)转入港股通...
路桥信息换手率6.32%,此前... 雷达财经雷助吧出品 文|林宜采 编|深海 10月23日,路桥信息股价报收于45.1元/股,交易总金额...
康宁CEO披露:若非乔布斯当年... IT之家 10 月 24 日消息,科技媒体 Appleinsider 昨日(10 月 23 日)发布...
前三季度CPI同比下降,为何逾... 近日,由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和立信数据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5年三季度中国消费者消费意愿调查报告》...
微软CEO年薪近1亿美元 成为微软CEO的这11年(2015财年-2025财年)间,纳德拉薪酬增长了4.3倍。纳德拉任内,微软...
银行服务数字化转型:要速度也要... 证券时报记者 黄钰霖 银行业服务变革正悄然推进。10月以来,多家银行陆续官宣两项调整:一是上调动账短...
原创 帮... 我是帮主郑重,干了20年财经记者,现在专做中长线投资,每天都带着大家扒一扒市场里的真门道。今天美股算...
盈利质量突降!800亿巨头拟赴... 【导读】华工科技拟筹划港股上市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在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2.3...
中国新闻网 | 水电总院李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苏州10月23日电 (记者 王梦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23日在苏...
从“制度适配”到“生态成型” ... 2023年6月初,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现场,包括BMS(百时美施贵宝)在内的8家全球制药巨头,不约而同对...
亚马逊澄清“用机器人取代 60... IT之家 10 月 23 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二,《纽约时报》援引亚马逊内部文件消息称,自动化转型可以...
2025万宁热浪消费季暨青岛啤... 随着最后一轮“酒王争霸赛”精彩角逐圆满结束,10月20日晚,持续9天的2025万宁热浪消费季暨青岛啤...
发布近年最差半年报,洋河面临四... 文/刘工昌 8月18日晚间,洋河股份发布2025半年报。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7.96亿元,...
赴港IPO火了,VC/PE却喜... 常言道“风水轮流转”,一度被VC/PE(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视为退出“备胎”的港股市场,今年...
股市必读:浙数文化(60063... 截至2025年10月23日收盘,浙数文化(600633)报收于13.57元,上涨0.22%,换手率0...
专访洪涛:“十五五”期间将更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提出,...
中国联通拟分拆子公司智网科技上... 本报记者 李乔宇 10月22日晚间,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发布了202...
市值蒸发超2800亿港元!资金... 来源:第一财经 2025.10.23 本文字数:2828,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