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16日刊发评论指出,当前全球两大经济体的博弈已从稀土、芯片领域延伸至金融战层面。某西方大国被曝将“将对手企业逐出资本市场、甚至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WIFT)”作为施压手段,但分析认为这种极端举措实则暗藏巨大风险。
评论称,若强行推动对手退出SWIFT,无异于动摇美元根基。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该国占全球跨境支付超80%份额,其退出将直接冲击美元信用体系,美股市场更可能因“金融核弹”反噬而崩盘。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已在多国落地,去美元化趋势正加速形成,对手方在制造业与市场规模上的优势构成有力反制。
事实上,所谓“金融核弹”更像是虚张声势。某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完整性及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任何经济体都难以彻底脱钩的对象。若美高层执意推动极端措施,不仅将迫使其他国家加速转向替代性结算系统,更可能让自身陷入“伤敌一千,自损两千”的困境。
当前“部分脱钩”的常态,本质是双方在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某方已建成自主结算网络,其商品出口的刚性需求又为其他经济体提供了替代方案。若美高层真将对手踢出SWIFT,非但无法达成施压目的,反而会为对手系统拓展全球市场份额创造契机——这或许才是博弈中最耐人寻味的“底牌反转”。这算什么牌?某方已经有自己的结算系统了,其商品又是必需品,正好逼其它国家使用该国的系统,如果美高层把该国踢出SWIFT系统,那对该国是重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