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崛起!美国盟友频频“倒戈”,全球贸易格局或迎来大变局
近日,美国的贸易政策再度引发全球关注。10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服务贸易理事会的年度会议,中方在会上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的贸易行为,毫不回避地指责其单方面实施“对等关税”政策,称其为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全球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
中国代表明确指出,美国的这些贸易限制措施不仅拖慢了全球服务贸易的步伐,还给其他国家带来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也呼吁美方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提议与各国共同合作,促进全球服务贸易的稳定与繁荣。
此次会议虽无硝烟,却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特别是来自印度、巴西、埃及和巴基斯坦等国的支持,表明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霸权地位正逐渐动摇。过去,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要求盟友遵循其政策,但如今在中国崛起的推动下,许多曾经紧密依赖美国的国家,开始选择走向独立,甚至倾向于支持中国。
美国关税政策的负面效应
美国自实施“对等关税”以来,经济正面临严峻考验。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下滑0.3%,这已经是三年来的首次经济萎缩。值得注意的是,净出口对美国经济的拖累高达4.83个百分点,而这一切都源于美国的关税政策。耶鲁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美国的关税政策完全落地,美国的物价将上涨2.3%,每个家庭每年将多支出3800美元。
更令人讽刺的是,美国所称的“对等关税”早已被多方批评为荒谬。比如,对于缅甸这样在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的国家,美国竟然征收高达44%的关税。而对于一些无人岛屿和小型礁石,竟然也收取10%的关税。这种随意的税率调整方式,连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也忍不住批评:“这既愚蠢又有害。”
更值得警惕的是,世贸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曾警告:“将互惠贸易转变为单边施压,将对多边贸易体系造成致命打击。”但美国并未吸取教训,反而继续以关税大棒威胁全球,最先反应过来的,竟然是它最亲密的盟友。
美国盟友的反应:从合作到“倒戈”
德国的情况尤为明显。在2025年第一季度,德国汉堡港的对华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11.3%,而对美运输量却暴跌了19%。汉堡港作为欧洲三大港口之一,唯一仍在增长的港口,显示出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愈发紧密。汉堡港的CEO马特恩也坦言:“关税就是自由贸易的毒药,我们欢迎远东航线带来的活力!”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转变更加引人注目。英国不再仅仅是口头支持,而是实际行动起来,重新启动了停滞已久的中英经贸联委会,并签署了涉及北海风电和数字丝绸之路的32亿英镑大单。脱欧后的英国,经济低迷,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大,已将其视为经济复苏的关键。
澳大利亚也有了明显的政策反转。曾经强烈反对中国企业在达尔文港的投资,结果不仅自己经济受损,还导致对华出口的牛肉大幅下降。如今,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公开表示,澳大利亚将不再与美国进行“脱钩”,因为中国市场占其出口的近40%。谁会跟自己的钱包作对呢?
美国的孤立与全球格局的变化
这一系列变化表明,美国的盟友们正在用行动表达他们的立场。无论是欧盟对美征收的25%报复性关税,还是日韩加速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这些国家的选择无不反映出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
与此同时,美国依旧在拖延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并企图通过“选择性豁免关税”来操控其他国家的贸易行为,试图以霸权主义手段左右全球贸易规则。然而,这种做法早已被证明行不通,正如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所引发的全球贸易萎缩与大萧条一样,单边主义注定不会带来好结果。
今天的世界与过去大不相同。曾几何时,美国占据全球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现在新兴经济体已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经济增长。中国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RCEP更是覆盖了30%全球人口。而美国的经济增长却面临困境,政府为了应对失业和中小企业困境,不得不举债拯救经济。美国的国债已突破4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高达130%。
结语
如果美国继续依赖关税壁垒来维持其霸权地位,那么它将最终发现,自己早已被全球的合作与共赢潮流远远甩在了后头。面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美国必须认清形势,调整政策,否则它将只能在沙堆上筑墙,最终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