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的运作本应遵循规则和诚信,大家参与其中,目的都是为了互利共赢。然而,有一个“资深”玩家,却并未遵守这些规则,反而一边破坏秩序,一边占据不小的利益——这就是曾经主导建立全球贸易规则的美国。
今年7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国际政治学者霍普韦尔公开批评美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表现,直言不讳地称美国越来越像“贸易流氓”,甚至提出应该将其“踢出WTO”。这一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认为她说出了许多国家的心声,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情绪宣泄。无论如何,这一观点引发的反响足以表明问题的严重性。那么,美国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会引发如此大的反弹?它真的已经成了“国际弃儿”吗?我们不妨从这个问题出发,逐步分析。
近年来,美国在WTO中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它一方面享受着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不断挑剔规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干脆不承认这些规则的存在。美国的做法越来越不讲合作,而是倾向于发号施令。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国时常单方面给其他国家的商品加关税,理由通常都是“国家安全”或“别人对美国不公平”。但问题是,这些理由背后并没有实际证据,大多数情况下,美国只是根据自己的判断单方面做出决定。这种做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谈判”范畴,变成了强加规则。
更为过分的是,美国主动阻止WTO最重要的争端解决机制运作。按照WTO的规则,如果成员国之间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上诉程序来解决。但美国并不希望自己被裁决,于是拒绝批准新法官上任,导致整个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相当于比赛依然在进行,但裁判却被锁在门外,大家无法裁定谁违规。这样一来,如果其他国家向美国提出诉讼,它可以拖延时间,避免被判败诉。
此外,尽管美国经常抱怨WTO对它不公平,但它从未真正退出这个组织。美国表面上说要退出,甚至有国内势力推动这一议题,但实际上,它依旧积极参与WTO的各项活动,出席必要的会议,发表意见时也没有缺席。更有甚者,美国还通过是否支付会费来威胁WTO,目的是将这个平台变成一个听从美国指令的工具。如果WTO不听话,美国就威胁退出。这种策略虽然并不新鲜,但在全球秩序中如此运用,确实让人感到不满。
根本上,美国并不打算离开WTO,它更想当这个体系的主宰,构建一个由它主导的全球贸易秩序,而不是遵循多边协商的规则。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国的做法感到厌烦,认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是一个只关心自身利益的“既得利益者”。
霍普韦尔的言论虽然极为激烈,但她并没有呼吁立即采取极端措施,而是用这个激烈的说法提醒大家:国际社会不能继续对美国的行为视而不见。其实,问题的根源在于,WTO的规则并没有给其他成员“开除”一个不守规矩的成员的权限。根据WTO的成立协议,成员国只能“自愿退出”,而并没有允许其他国家集体将某个成员驱逐出去。所以,尽管美国的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WTO的运作,但只要它不主动退出,其他成员只能眼睁睁看着。
即使美国国内有一些声音支持退出WTO,但这需要经过复杂的法律程序和国会审批,而且美国国内有许多依赖国际贸易的企业和利益集团,真要退出,面临的阻力不小。因此,美国更可能通过舆论和施压来争取主动权,而非真正退出WTO。
这种情况让WTO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仲裁平台,它本应能够约束成员国的行为,但对美国这样的“规则破坏者”,却几乎无能为力。WTO的这种制度缺陷,导致它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也让那些愿意遵守规则的国家感到失望。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WTO的设计初衷是让成员国在“讲理”的基础上解决争议。但如今,规则已经被一些大国如美国利用,变成了“谁有权谁有理”的工具。其他国家即便不满,也只能遵循这些规则,连反击的空间都没有。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WTO这种依赖成员自觉的制度,在面对真正不合作的大国时,是否还能继续有效。
现在,美国已经不再是多边主义的代表,反而成了多边贸易体系中的“掘墓人”。它表面上依然在WTO体系内,实则在逐渐削弱这个体系的根基。美国曾经主导了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但如今却在破坏它曾经建立的体系,这种自毁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实际上,美国现在的政策趋向于“单边主义”,即认为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其他国家的感受不必考虑。它不再愿意做那个遵守规则的“榜样”,而是想做那个可以随时改规则的“庄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断施压WTO,想要重塑一套对自己有利的规则。
然而,其他国家不再像过去那样听从美国的指挥,很多国家对WTO逐渐失去信心,特别是在争端解决机制停摆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替代方案。欧盟正在推动建立新的区域仲裁机制,绕过WTO的障碍,自己解决贸易争端。这种“自救式”的做法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经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如果WTO不进行改革,其他国家可能会另起炉灶。
总而言之,美国可能并不打算完全摧毁WTO,但它的行为却可能将自己推向全球贸易的新边缘。过去它是多边主义的代表,如今却成了多边体系的“麻烦制造者”。如果美国继续坚持“美国优先”的政策,它将很难在新一轮全球贸易格局中维持主导地位。霍普韦尔教授的言论,无论如何激烈,实际上提醒了国际社会:全球贸易体系的未来不再由单一国家说了算,未来的国际贸易将是多方博弈、共建秩序的局面。
如果WTO不能适应这一新变化,国际贸易的规则将逐渐变得碎片化。美国是否能在这种变化中保持其主导地位,仍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