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德国一家叫做VAC的公司声称他们造出不用重稀土的磁铁,它的性能同以往的优良磁铁类似,并且可以开展大批量生产,不少人觉得这是材料科学的伟大突破,可是并非这样,这背后实际上是欧美想要挣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是供应链上的一场角力。
老早以前,美国就开始关注稀土相关的事儿,2022年,它觉得过度依赖中国的永磁体或许会威胁国家安全,就自己掏钱扶持本土企业,像NironMagnetics研发出一种没稀土的铁氮磁体,虽说性能差那么一点儿,可起码不依赖中国,那时候它还把七家中国稀土企业放进黑名单,不让这些企业跟西方开展技术或者货品方面的交流。
欧洲方面同样没有闲着,清楚自身稀土资源短缺,各国便联手商讨应对之策,欧盟特意成立了关键原材料联盟,把稀土列进高风险物资清单,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开发出一种纳米磁体,适用于中低端设备使用,英国剑桥大学与DeepMind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材料进行筛选,已找出三种有潜力的候选材料,目前正处在测试阶段,G7最近也在开会讨论,计划为稀土设定最低价格,这个时候拟对中国出口的稀土加征关税,这哪里是技术较量,根本就是把贸易当成武器来使。
目前缘何陡然这般急切,中国拥有全球超七成的稀土,精炼能力更是占有九成多,先前美国卡中国芯片的要害,中国便拿稀土来反击,西方马上慌乱起来,韩国人采用晶界扩散工艺制成了高性能磁体,德国VAC也跟着模仿,AI协助找寻新材料,实验室的成效慢慢进入工厂,高端领域一时不易替换,但在家用电器、电动工具这类范畴,正徐徐渗透进去,犹如温水煮青蛙,逐渐就会产生变更。
日本丰田跟住友金属想要降低镝这类重稀土的使用比例,直接削减七成;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虽说有稀土矿产,可提纯工艺还得依靠中国;而中国自己也没闲着,近些年在重稀土回收技术上不断有进展,回收率超七成,与此同时潜心钻研高熵合金等新材料,积极推进技术反制的谋划
来日数年当中,电动车电机、风力发电机、军用雷达等高端设备仍然需要依托稀土磁体;可是在消费电子、小机器人、电动工具这类范畴,不消稀土的磁体将会逐渐增加,中国掌控着矿石开采与高端加工,欧美开展中低端的替换品研发,日韩专一工艺优化,三方彼此限制,没有哪一方可以独领风骚。
所说的去稀土化,并非是技术上有啥突破,仅仅是各国心里没谱,推动产业重新洗牌罢了,技术是随之而来的,真实推动的是政府的意向,2025年上海磁材展就要举行,中国企业怎样应对,会抉择后续的局势,现在谁占上风还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