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芯世相
刚刚,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汉芯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上市。
其发行价格为 27.00 元/股,对应的发行人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对应的摊薄后市盈率为20.91倍,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20.00元,大涨344.44%。截至11点30分,总市值为83.28亿。
云汉芯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1,627.9025万股,其中公开发行新股1,627.9025万股,新股募集资金4.40亿元,发行后总股本6,511.6099万股。
作为业内知名元器件分销电商平台,云汉的成功上市对芯片分销行业为什么是件好事?云汉芯城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说云汉还是资本化运作的高手,这些年它都做了些啥?
01
云汉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云汉芯城是国内最早一批的电子元器件B2B电商企业,至今仍是芯片分销业内最知名的线上平台之一。
云汉芯城创始人曾烨最早在行业老牌分销商驰创工作。2002年,他成立深圳市云汉电子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子元器件的代理与分销。2008年,他又创立了云汉芯城的前身上海云汉电子有限公司,彼时还是做传统芯片贸易生意。
2011年,国内电子行业垂直电商网站“云汉芯城”正式上线。刚开始是帮国内客户代购海外芯片库存,后面成功融资加速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平台。
其实云汉的老板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在慕尼黑电子展等展会上高调宣传,还在百度做 SEO 投放,这在芯片分销行业是属于比较超前的。
2019 年,云汉线上商城上线 PCBA 智造服务,目前云汉芯城的主要业务包括电子元器件B2B销售业务和PCBA业务,前者是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过98%。
云汉芯城目前与包括恩智浦(NXP)、艾睿 (Arrow)、安富利(Avnet)等知名原厂或大型授权代理商在内的超 2,500 家优质供应商开展数据合作。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注册用户数超过69.65万。2022年付费用户达5.4万家。
在芯片分销行业做电商平台,云汉有哪些特点?
总的来说,云汉芯城的商业逻辑是:做分销商的分销商。换句话说,就是拿大分销商的货去卖给中小型分销商或者终端客户。
电子元器件流通环节的参与者,有原厂、授权分销商、独立分销商以及产业互联网B2B商城等。原厂、授权分销商主要服务来自大批量订单或大型客户的需求,独立分销商及产业互联网B2B商城则面向“小批量、多样化、快交付”的长尾需求。
云汉在招股书中表示,其主要服务于研发、打样、试产或小批量生产中长尾需求订单,并积极拓展以小长单为代表的期货订单,在国产器件、原厂授权代理等业务领域进行布局。
这点从云汉的供应商与客户也能看出来。供应商方面,云汉的前五大供应商主要是大型芯片分销商。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分别是:山蔚科技有限公司(招股书显示为业内知名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2004年成立于香港,专注于电子制造业,同时承接PCBA业务),这是一家香港独资公司,不过网络上公开信息较少,艾睿、安富利、Master Electronics(招股书显示为全球知名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于196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诞生,其供应的高品质电子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高端工业电子、消费电子以及医疗电子市场中)以及德州仪器。
客户方面,云汉2024年前五大客户采购合计占比只有3.5%。采购需求都不是很大,也不依赖单一客户,但采用线上的模式,服务效率特别高,单个客户规模不大,但客户基数庞大,形成了良性循环。
此外,云汉2024年的单笔订单平均金额为3900元,用户规模约六七十万,周末订单量仅为平时的十分之一。同样作为电商平台的嘉立创用户号称有七百万,周末订单量与平时差别不大,客户粘性强。客单价仅几百元,但下单频次高。这是因为两者的客户结构不同,可能嘉立创有许多学生、工程师等个人用户,当然其他客户也不少,云汉或许中小B端用户更多。
综合来看,云汉的基因偏贸易,懂客户的接受能力,定价策略弹性大,库存周转快,能够在高价成交的情况下迅速出货。这种情况下,它的业绩变化也和芯片行情的变化息息相关。
2021年-2024年,云汉芯城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36亿元、43.33亿元、26.37亿元、25.7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1.35亿元、7859.17万元、8838.28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亿元、1.24亿元、7020.08万元、8,407.68万元。
2020-2022年缺芯潮时期,云汉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8.08%,营业收入也在2022年达到顶峰。这段时间,云汉还一举扭转了此前长期亏损、累计未分配利润为负的局面,给了他信心在2021年乘势冲刺创业板IPO,欲登陆A股资本市场。
但随着芯片市场进入漫长的低谷期,云汉的业绩从2023年开始也大幅下滑。2024年销售单价仍出现明显下跌,不过销售数量大幅增长,营收下滑幅度也收窄。
进入2025年之后,云汉业绩出现明显好转,2025年上半年,公司主营收入14.4亿元,同比上升17.82%;归母净利润5392.04万元,同比上升40.65%;扣非净利润5044.51万元,同比上升33.18%。
和其他芯片分销上市公司相比,云汉的营收表现或许算不上出彩,但是毛利率的表现却很惊人。
以2025年上半年数据为例,营收排名靠前的中电港、香农创新、深圳华强、硬蛋创新、商络电子、力源信息的分销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76%、2.42%、6.28%、8.73%、12.94%、8.87%。而云汉的毛利率约为16.51%。
并且,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其实还在逐年增长,2022-2024年分别为12.16%、14.77%、16.19%。
02
擅长资本化运作
云汉芯城能成为芯片分销行业第一家成功“上岸”的“互联网+”平台,除了自身的业务实力,它对资本化运作的敏锐以及灵活也不可或缺。
云汉的资本化起步很早,在2014年就开启了融资动作。那个时候芯片分销行业,尤其是非授权分销还没有被资本化,彼时只有最早讲目录型分销商故事,并已经上市的芯片分销商力源信息听懂了云汉的故事,成为其最早的投资方之一。
之后,深圳创新投等投资机构,火炬电子等公司也纷纷入股。云汉还拿到上海松江政府的补贴及各类产业链头衔,这对他最后登陆创业板发挥了很大的助力。
股权变动信息显示,自2014年开启A轮融资以来,云汉芯城在IPO前至少完成了4轮融资:
2014年,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力源信息和东方富海成为早期投资者;
2015年,云汉有限完成股改,公司变更为云汉芯城。同年宣布完成近千万美金的B轮融资,由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领投,东方富海、丰利财富等多家机构跟投;
2018年,宣布完成1.8亿人民币C轮融资(始于2016年),企业估值超13亿,投资方囊括国科投资、东方富海、上海临港松江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0年,完成“增资+股权转让”并行的 Pre-IPO 融资,投后估值约 25.2 亿。
而另一家成立时间差不多的知名元器件电商平台,在2017-2018年在进行首次融资,且在MLCC价格高位时用电容入股,虽实力强但资本运作灵活性不及云汉。
经过多次资本化操作之后,云汉的股权情况也不断改变。2016年,云汉的前十大股东为:曾烨、刘云峰、力源信息、芜湖富海、东方富海、为赛投资、深创投、丰利财富、镇江红土以及昆山红土。其中,创始人曾烨股份占比为44.48%,另一联合创始人刘云峰占比18.53%。
而本次上市前,云汉前十名股东持有股份情况如下:
:云汉芯城招股说明书
根据招股说明书,曾烨在 2014 年 6 月公司股权结构调整后直接持有65.75%的股权,并间接控制为赛咨询持有的云汉6.85%股权。后由于云汉不断对外融资,曾烨控制股份比例逐渐下降,但始终为发行人第一大股东,并且股份比例一直超过30%。
截至目前,云汉股权较为分散,曾烨仍合计控制发行前 35.19%的股份,为单一第一大股东,且控制发行人股份比例远高于第二大股东。
:云汉芯城招股说明书
不过,云汉芯城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2021年12月29日,深交所受理了云汉芯城创业板上市申请,到2025年9月30日云汉才正式登陆创业板。
根据大象投顾以及winds数据,2024年创业板IPO上市企业受理到上市平均时长为784天(约26个月)。而云汉芯城从受理到过会用时接近23个月,而从过会到注册提交又经历了长达16个月的间隔,注册阶段再花费近5个月时间,到最终成功上市总共耗费 3 年 9 个月左右,这个速度远慢于普通企业的上市节奏。
03
结 语
总的来说,云汉芯城的正式上市对于芯片分销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
毕竟云汉是国内最早的芯片分销互联网企业,也是最早进行资本化运作的企业之一,在早期得到了上市公司(力源信息)、深创投等资本的投资,也得到了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它的上市不仅体现芯片+互联网的模式正在得到更多的认可,也为同行业企业带来了新的信心。
企业上市之后的核心就是杠杆与垂直整合,这背后可能是老板的野心和老板对于资本运作的能力。
杠杆方面,对于芯片分销商来说,成功上市就意味着融资渠道会更广,去贷款或者借款拿到的利息也更便宜。具体在业务中,那就可以更大胆地放账,能做的生意可以放大很多倍。
垂直整合方面,成为上市公司还可以去收购优质公司、产品线和客户资源,用钱换时间完成产业链整合,过去力源、香农、商络等公司都通过并购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最近,芯片分销行业的此类动作也不少,比如雅创进一步收购欧创芯和怡海能达的股份,商络收购立功科技,云汉之后会不会有类似的动作值得观察。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经手10亿+RMB芯片采购。
原创写了8年文章,有50W+芯片行业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