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全球资产管理巨头贝莱德集团旗下的贝莱德基金、中国首家由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不过近年来,频繁的人事变动引发了业内对其本土化战略和管理能力的质疑。
9月20日,贝莱德基金公告显示,因个人原因,基金经理神玉飞卸任全部在管产品。在他任职期间,管理的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与同类基金平均收益率相比,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神玉飞的离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贝莱德基金人事变动的一个缩影。
自2021年6月展业以来,贝莱德基金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之路可谓坎坷。4年来,高管团队频繁更迭,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等核心职位纷纷换人,超半数高管完成“换血”。
除了高管变动,基层团队也未能幸免。近期贝莱德集团对贝莱德基金进行人员精简,尤其针对股票基金面研究与投资团队,裁员人数虽说法不一,但无疑给公司的发展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人事动荡的背后,是贝莱德基金的对于中国的公募市场的“水土不服”,展业4年以来,截至2025年上半年管理规模仅68亿,较2024年末的高峰期百亿规模相比,半年跌掉近40亿元。
对于这家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来说,在中国公募市场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神玉飞,是一位在基金投资领域有着丰富履历的人物,其投资生涯也颇具亮点。
他拥有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在2007年9月加入银河基金后,从最初的宏观策略研究员,到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最后担任研究部管理工作,神玉飞在公募投研上也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在银河基金任职期间,他管理的多只基金业绩表现亮眼,例如银河研究精选A在2017年至2022年3月实现了高达16.45%的任职年化回报,银河智联主题A在2015年12月至2022年3月也创造了年化14.85%的成绩。其投资策略也在这段时间逐渐成型,追求“自上而下研判行业景气度”结合“自下而上精选个股”。
图源:罐头图库
2022年初从银河基金离职后,2023年,神玉飞加入贝莱德基金担任首席权益投资官,2023年3月开始管理基金。直到离任前其在贝莱德基金总计任职时长2年半。
神玉飞离职前所管产品分别为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C成立于2021年9月7日,截至离职前,近一年以来收益率为28.07%、27.44%,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2.59%、-33.93%,累计净值为0.6741元、0.6607元。
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A/C成立于2023年3月28日,截至9月19日,产品近一年收益率分别为32.63%、31.96%,成立以来收益率-1.99%、-3.2%,累计净值为0.9801元、0.968元。
与近一年沪深300收益率超过40%、同类型基金收益率57.8%相比,神玉飞在管基金长期亏损,此次又清仓式卸任,让市场对贝莱德基金内部投研体系的稳定性也开始质疑,为何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在贝莱德远不如从前?是否存在管理机制制约了其能力发展?
回顾两只基金二季度投资策略,都强调通过深入研究精选个股,追求长期稳定增值。还提到了在AH市场配置方向上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始终维持港股配置的上限,在择时方面做的判断比较准确;行业配置方面,在4月份市场下跌行情下,两只产品迅速切换到创新药、新消费和黄金等资产上,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基金经理在产品中报里也总结了操作上的不足,一方面是对于具体主题参与力度不够,未能达到市场具备标签的赛道基金的净值弹性;另一方面组合市值下沉不够,未来需要加大研究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希望能够通过市值下沉获取微盘和2000指数的红利。
图源:产品半年度报告
从持股明细看,以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为例,上半年该基金在创新药方面投资的个股为益方生物-U、信达生物、恒瑞医药,持仓排名分别位列第4位、第14位、第18位,区间涨跌幅分别为146.77%、114.21%、13.48%。新消费个股上持有2只股票,南极电商和水羊股份,位列第17位和20位,其中股价区间涨幅分别为-8.93%、26.7%。
可以看到,新消费板块的个股表现分化,对基金业绩的贡献有明显差距。
此外,截至上半年末,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的持仓占比分别为40.86%,41%,两只产品前十大重仓股票基本一致,重仓了4只金融、3只材料行业股票。上半年A股市场具有高波动、行业轮动快的特点,集中持仓的策略可能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时,难以迅速调整持仓结构,导致基金无法及时跟上市场变化,未能给基民带来理想的收益。
接管神玉飞两只产品的基金经理单秀丽,来自贝莱德原中国私募团队成员,曾任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经理,贝莱德资本管理公司(威明顿,美国)量化风控/收益分析师。2020年11月加入贝莱德基金,也是贝莱德公募基金首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之一(其他两位分别为李倩和唐华,均已离职),现任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截至9月22日,单秀丽管理产品年化回报-8.8%,近1年、近2年、近3年回报分别为29.41%、7.36%、-21.17%,均低于沪深300表现。
2025年9月初,她与神玉飞共管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当神玉飞离职后,单秀丽开始单独管理该产品。
根据wind显示,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曾由神玉飞与单秀丽共管,其中单秀丽早在2021年9月7日产品成立时就与唐华共管,唐华离职后与神玉飞共管,此次神玉飞离职后,单秀丽与基金经理王晓京共同管理该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贝莱德基金的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其首任操盘手是基金经理唐华,他在2024年初因个人原因离职,任职期间该基金净值跌幅高达45%。
除了神玉飞离职外,贝莱德基金还包括基金经理李倩和杨栋也在今年纷纷离任。
图源:罐头图库
2025年8月14日李倩离任,离任后由刘鑫和王洋接任所管产品。
李倩是一位固收“老将”,拥有近15年债券投研经验。
2021年6月,原泓德基金债券基金经理李倩在休产假期间突然离任,离职前,她已在泓德基金总计任职时间将近6年,在管基金高达11只,管理规模超200亿元,期间也逐渐成长为固收投资团队的核心人物。
李倩在泓德基金任职期间,仅有泓德泓华混合回报率为-17.58%,其余基金任职期回报均为正值,其中泓德泓富混合、泓德泓业混合两只基金期间收益率超过100%。
2021年9月,李倩加入贝莱德基金,成为其成立后首位从外部机构引入的基金经理。直到离职前,李倩在贝莱德基金任职时间接近4年。
离任前,李倩管理的产品包括:贝莱德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贝莱德欣悦丰利债券基金、贝莱德浦悦丰利混合基金,仅贝莱德中债0-3年政金债指数基金规模接近10亿,达9.59亿,其余2只产品规模分别为0.51亿和0.64亿,合计规模刚刚超过10亿。3只产品任职回报分别为2.23%、3.43%、3.81%,但均跑输同类平均。
6月26日,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A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基金经理杨栋离任,这位基金经理仅在管一只产品,名称为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A,离职前任职回报-13.22%,年化回报-4.2%。同时,新聘毕凯担任该产品的基金经理。
图源:wind
据公开信息,贝莱德基金于2020年9月成立,是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21年6月,公司获批公募基金业务许可证后正式开始展业。
截至上半年年末,贝莱德基金旗下有16只产品,较2024年末增加4只,合计管理规模为68.6亿元,在200家机构中排名146位,较2024年末缩水39.05亿元。目前管理规模基本接近展业第一个季度即2021年9月末66.81亿元的规模。
图源:wind
业绩表现看,贝莱德基金近1年、近2年、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20.77%、3.68%、-18.28%,仅近一年产品业绩高于平均数的17.91%。
从长期业绩表现看,贝莱德基金近三年收益率与平均数的8.37%差距不小。而中国证监会5月份印发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基金经理薪酬、基金公司收入以及基金经理考核更加强调业绩考核,而非规模考核,基金公司接下来也更加注重给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公司如何为基民发挥应有的价值,面临考验。
从在管产品数量和规模看,主动权益类基金8只,其中股票型基金2只,较2024年末增加1只,管理规模7.13亿元,混合型基金6只,管理规模30.31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合计37.44亿元;债券型基金数量8只,较半年前增加3只,合计规模31.17亿元。
图源:wind
展业4年以来,管理的公募规模不仅未能增长,多只产品规模甚至大幅缩水。
债券类产品规模下滑严重,与2024年末相比,该类产品半年规模缩水55.67%。
《深圳商报》旗下“读创”梳理债券产品规模发现,与发行规模相比,贝莱德安睿30天持有债券、贝莱德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贝莱德欣悦丰利债券规模缩水幅度超过90%;贝莱德安裕90天持有债券、贝莱德和悦利率债规模下滑超80%;贝莱德浦悦丰利混合、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贝莱德卓越远航混合、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贝莱德富元添益债券、贝莱德中证A500指数增强等规模减小超50%。
虽然贝莱德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与2024年末相比仅减少0.09亿元,如果对比2021年9月末展业时该产品66.81亿元的规模会发现,已经缩水43.96%。
自产品上线展业2年后,贝莱德基金除了权益团队核心人物出走,高管也变更频繁。
图源:罐头图库
其中,贝莱德基金原副总经理张鹏军、原董事长汤晓东陆续于2023年7月和同年8月离职。
贝莱德基金首任董事长汤晓东因个人原因离任。此后董事长一职空缺近半年,后由招行系背景的范华“接棒”。
公开资料显示,范华曾任招商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招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等。
2024年2月,贝莱德基金元老级人物、原总经理张弛因个人原因离职,由公司创始成员之一陈剑接任总经理一职;同年7月,原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陆文杰因工作调整离职。
2025年2月,原副总经理洪霞因个人原因离职,6月10日加入永赢基金担任顾问。
洪霞是一位传奇”女将“,一手打造了业内顶尖的跨境品牌,主导了多个跨境金融项目。2021年贝莱德基金成立时,她作为关键人物”空降“公司,担任销售总监,主导搭建了中国零售渠道体系的建设,其操盘的首只公募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以66.81亿元的首募规模刷新外资公募纪录。2023年4月晋升为副总经理,2年后离职。
紧接着3月,陈剑因转任公司高级顾问卸任总经理。
陈剑是贝莱德基金的初创成员之一,自2020年4月加入贝莱德集团,2024年3月担任总经理。在职期间,他推动了公司包括合规稽核体系建设、公司治理等。陈剑离职后,3月14日起,由郁蓓华接任贝莱德基金总经理。
有人离职,也有新人加入或升职。
新增力量中,7月5日,刘映洲新任贝莱德基金副总经理。刘映洲曾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现“摩根士丹利基金”)信息技术部总监、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服务部顾问。2023年3月加入贝莱德基金,2023年5月担任公司首席信息官,如今升任副总经理。
目前副总经理除了刘映洲,还有2022年加入贝莱德基金的杨怡,她与洪霞均在2023年4月初升任公司副总经理。
在债券类规模缩水后,贝莱德基金还引入了曾经的余额宝“管家”。
8月1日,原天弘基金经理王登峰加入贝莱德基金。据媒体报道,对于王登峰的加入,贝莱德基金表示,王登峰在本土市场有丰富经验,拥有前瞻视角和广泛行业资源,王登峰的加入有助于贝莱德基金强化固定收益平台,拓展产品体系。
王登峰于2012年5月入职天弘基金,历任固定收益研究员、基金经理。同年8月起,王登峰管理天弘现金管家货币市场基金。2013年5月,天弘基金发行了全球最大的知名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王登峰作为首任基金经理开始管理余额宝。
2023年9月,王登峰卸任在管所有基金,从天弘基金离职后,加入贝莱德建信理财,担任副总经理及首席固收投资官。如今王登峰转至贝莱德基金任职,也意味着他再次回到公募行业。
在王登峰管理余额宝10年期间,产品最高规模曾突破1.6万亿,累计收益达35%,市场一度称其为”余额宝管家“。
图源:罐头图库
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金经理的变动,贝莱德基金似乎要进行变革发展,同时引入王登峰,似乎在固收领域要有大动作。
2025年年初,董事长范华就任后曾公开表示,“2024年,贝莱德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平台建设。”其中,贝莱德基金对投资团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调整,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方式并制定出更适合中国基金行业的考核指标,产品表现也有了稳步提升。
贝莱德近期对其中国公募基金业务团队进行组织调整。据悉,此次调整主要涉及中国区股票基本面研究及投资部门,裁员规模为“个位数”。贝莱德称,此举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团队协同效能”。
不过,外资公募转型能否成功?对此,有外资公募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外资基金在适应本土化发展时,面临品牌认知与渠道资源的双重挑战。为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外资基金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运作。“几家同行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把外资基金的全球投研体系与本土化平台建设相结合?如何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同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目前我们也在摸索中。”该人士表示。
对于这家全球资产管理巨头来说,经历了人事动荡、规模缩水与业绩不佳等挑战后,能否重拾基民信心,将是贝莱德基金未来几年面临的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