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报道显示,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已飙升至240%,这一数字远超所有发达国家,甚至比希腊债务危机时的高点还要高出近一倍。市场反应早已给出明确答案:4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降至2.21,创下近两年最低;20年期国债收益率冲上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超长期国债连续两场拍卖遇冷,有些债券甚至连续几天无人问津,局面相当尴尬。
日元汇率的持续崩盘更让情况雪上加霜。从今年9月开始,日元对美元贬值已超0.8%,年初至今累计跌幅接近9%,正逼近去年创下的34年最低点。美元不断加息与日元贬值形成“死亡螺旋”:若日本央行加息抗贬值,政府每年利息支出将多出GDP的0.5%,本就脆弱的债务体系可能直接崩溃;若继续保持宽松,通胀和汇率贬值又会互相加剧,陷入恶性循环。“加息是死,不加息也是死”,成为日本当前困境最真实的写照,同时也给中国带来非常紧迫的警示。
这场困局的根源,在于日本对美元体系的深度依赖。日本曾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持有规模高达1.17万亿美元,相当于把金融命脉交到了别人手上,沦为美元波动的“牺牲品”。2022年美联储加息导致日元暴跌30%,日本政府三次出手干预汇率却收效甚微;2025年美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又让日本机构持有的债券账面亏损高达3.6万亿日元,逼得它们抛售资产止损。
这种绑定形成了致命陷阱:日本能源和食品严重依赖进口,每年需消耗大量美元,导致贸易逆差与美元需求形成恶性循环;海外投资收益虽丰厚,但因国内经济低迷难以回流,进一步削弱偿债能力。正如现实所印证的:若把货币主权寄托于别国,危机来临时便只能陷入被动,这正是中国必须警惕的前车之鉴。
日本的教训,无疑给中国敲响了一记紧迫警钟。中国目前持有7590亿美元美国国债,同样面临美元体系风险,但所幸仍处于破解困局的战略窗口期,可从三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加速推动结算货币多元化。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占比已超20%,需继续扩大与东盟、中东等地区的本币结算范围,复制“石油人民币”的成功经验,从源头上降低美元波动带来的冲击。
第二,重新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摒弃日本重仓美债的老路,将更多储备配置到能源、矿产等实物资源,“一带一路”项目债券等区域合作资产,以及高评级主权债,通过多元化规避单一资产风险。
第三,加强内循环,提升金融韧性。进一步完善国内债券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少对外部资本的过度依赖,让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这既是日本“失落三十年”的缺失,更是中国筑牢金融防线的核心底气。
日本“加息即死,不加息等死”的困境,本质是长期依赖美元体系的必然结果,如同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再高也潜藏风险。这记警钟,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金融自主权的重要性。当前,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与中国影响力提升形成的宝贵时间窗口,正是筑牢金融防线的关键机会。真正的安全,终究要靠自己掌握金融根基,这便是日本困局带给中国最珍贵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