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港股市场上老铺黄金股价飙涨20倍的造富神话,一边是A股珠宝龙头潮宏基悄然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9月12日这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可能改写中国黄金珠宝行业的格局,这家曾经的"珠宝一哥",为何要在此时此刻冲刺港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被金价"绑架"的转型路
潮宏基的故事,其实是整个珠宝行业被时代潮流裹挟的缩影。
1996年,廖木枝父子在汕头创立潮宏基时,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专攻珠宝和K金,避开当时已经被老凤祥、老庙黄金占据的传统黄金市场,这个看似"另辟蹊径"的策略,在金价低迷的那些年里,让潮宏基获得了远超同行的盈利能力。
2010年登陆深交所后,潮宏基长期以稳定的珠宝业务和超强的盈利能力在行业中鹤立鸡群,截至2025年6月,公司在200多个城市拥有1542家门店,按2024年销售额计算,在中国内地珠宝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占率达1.4%。
然而,风水轮流转。
2022年以来,国际金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2024年更是创下40次新高的纪录,"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下,黄金消费热潮席卷而来,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8.78%,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珠宝市场却陷入式微,钻石行情更是出现雪崩式下跌。
数据不会撒谎。最近三年,潮宏基珠宝产品销售增长几乎停滞,收入分别为24.52亿元、29.55亿元、29.44亿元;而黄金产品销售则连年增长,从2022年的14.24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9.16亿元,如果按照这个趋势,2025年黄金产品规模将彻底超越珠宝产品。
对于一个以"珠宝一哥"身份立足市场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个尴尬的局面,主营业务正在被"副业"反客为主。
黄金能否撑起第二曲线?
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潮宏基也在积极调整,公司将国潮和年轻化理念融入黄金产品,推出"花丝·风雨桥""花丝·如意"等非遗工艺系列,同时与"哆啦A梦""蜡笔小新"等IP联名,试图在传统的黄金市场中打出差异化。
这些努力确实有了成效,2025年一季度,潮宏基实现营收22.52亿元,同比增长25.36%;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44.38%,业绩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但问题在于,黄金业务虽然能带来增长和规模,却无法带来丰厚的利润,2024年,公司黄金产品毛利率仅为8.1%,而珠宝产品毛利率为27.6%,两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增长依然主要依赖传统珠宝板块。
更关键的是,黄金消费极易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当金价继续大涨时,黄金消费便进入博弈期,这种特点影响了绝大部分黄金品牌的业务稳定性,潮宏基2024年业绩的波动,正与此有关。
看看港股市场上的老铺黄金,虽然股价从40.5港元涨到最高800多港元,创造了20倍的造富神话,但其高毛利率背后也存在不少争议,应收账款持续膨胀、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不匹配等问题,都让投资者对其财务质量产生质疑。
出海寻找新增量
正因为看到了单纯依赖黄金业务的局限性,潮宏基早在2012年就收购了香港时尚手袋品牌FION菲安妮,试图在黄金珠宝之外培育真正的第二曲线。
然而,现实很骨感,最近三年,菲安妮业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3.71亿元、2.70亿元,今年上半年更是同比下降17.43%,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第二曲线",并没有成为公司增长的新引擎。
此次赴港上市,潮宏基给出的理由是"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目前,公司已经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开设了4家海外门店,菲安妮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有20家门店。
但必须承认的是,海外业务目前的体量还很小,2024年,潮宏基境外营业收入约2641万元,仅占总营业收入的0.41%,要想通过出海实现真正的增长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语
潮宏基的港股上市之路,本质上反映了整个珠宝行业面临的转型压力,在金价高涨、消费分化的新环境下,传统珠宝企业必须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国际化布局等多个维度寻求突破。
虽然挑战不小,但那些能够成功转型的企业,也将在新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对于潮宏基来说,港股上市或许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
信源:
新浪财经2025-09-13 潮宏基,内地最大时尚珠宝品牌,递交IPO招股书,拟赴香港上市|A股公司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