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因预制菜争议陷入舆论漩涡,创始人贾国龙与罗永浩多次交锋,引发公众对餐饮行业成本、定价与模式的广泛讨论。近期,很多餐饮界人士,在朋友圈公开战队贾国龙。微博“渔老板钓鱼”是餐饮企业好鲆的负责人,9月14日晚,他发文回答了网友关于“西贝现在的中央厨房的模式投入和菜价利润是否是暴利营销?”的提问,从行业内部视角分析了西贝高价背后的真实成本结构。在他看来,预制菜的流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很多时候“食品安全是伪需求”。
以下为@渔老板钓鱼 的观点,经其同意编辑转载如下(略有删减)——
外行看西贝感觉很贵,内行看也很贵。
但内行知道贵在哪里:
(1)贵在房租,面积大、位置好。
(2)贵在投资,严格按照消防、食安投资开店,几百万上千万一个店。西贝的装修不便宜。
(3)贵在人工多,西贝最大的问题是服务员多、面点师多、厨师也不少,一个店那么多人,工资也不低,尤其是在北上广深,这个开支可不小,反正好鲆一个店永远也养不起这么多人。
(4)贵在食品安全投入多。
(5)贵在宣传投入多,现在的饭店,宣传投入,品台投流,已经超过了房租。你不宣传、不投流就没生意,大品牌好一些。但也要巨大的投入推广。没钱投入的新鲜小店根本没人知道。
我这次为西贝说话,我没否认价格贵、不好吃,我也是喜欢个别菜,但我对西贝是敬佩的,10000多名员工,这么大的中餐店,这么多菜,管理是很难的,反正我管不了这么多人,西贝在业界,是有名的舍得在食品安全方面投入的企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餐饮老板支持西贝的原因。如果西贝乱来,不重视食品安全,大家早就踩了。说实话,我第一个踩。
这么说吧,大中餐大连锁里,比西贝食品安全做的好的,几乎没有。但西贝还是有各种问题,但他是矬子里的将军。
西贝的食材占比不高,这也是大家诟病他的原因,西贝的投入都花在了食材外的成本。但他满足了某些客户的需求,这是市场决定的。我也不喜欢这样。
我选餐厅,喜欢食材占比高的餐厅,服务对我来说无所谓,环境也无所谓(但要干净),这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强调的:减少食材以外的开支,优质客户体验会增加。
为啥加一个优质客户,因为优质客户在乎食材好坏,但优质客户太少了。
老罗喜欢的那两家湘菜馆,食材占比也不高,但是因为重油重辣下饭,有大家所谓的烟火气,深得大家喜欢。
餐厅淘汰率很高,不是消费者适应餐厅,是餐厅迎合了消费者,所以西贝越做越大,是因为它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
食品安全是为伪需求。
我再强调一次,消费者嘴上说的和实际上的选择不一样,消费者喜欢上菜快的、下饭的、重口味的,所以你看那些新鲜、好吃、清淡的餐饮企业有几家活下来的?这难道不是市场淘汰的结果吗?
清淡必须食材好
食材不好不敢清淡
好吃必须现做
但是现做很慢
我的店,差评最多的就是:贵、慢
我用这么好的鱼,活鱼现杀,还是海鱼,两人餐248元,一人124元,都是给的纯鱼肉,没有像酸菜鱼那样很多辅料。很多人嫌贵,给差评。
我是活鱼现杀,客人都嫌慢。
我定位给孩子吃的鱼,疫情的时候孩子不出门了,年轻人出门都爱吃火锅、烤肉、重口味的菜,别人家生意火爆,我的店没人。
为什么我不断调整模式,不断缩小面积,减少员工,降低投资?
因为我竞争不过预制菜,预制菜在高峰期排队的时候,出餐快,翻台快,营业额比我高很多,什么意思呢?
淡季的时候大家都淡季,旺季的时候,我营业额上不去,因为我是现杀鱼,根本出不来菜。
我就拿什么和别人拼?
还是那句话,这是市场的选择,这是消费者的选择,很多客人一坐下来就要我上菜,我说:我杀鱼时间都不够,哪来的菜?
预制菜就是消费者的选择,新鲜食材的餐厅市场很窄,食品安全是伪需求。
消费者骂得很欢,回头还是吃预制菜,而为吃的很香。就像外卖一样,边骂边吃。
像我这样的餐厅,注定是小众。
这也是我交了几千万的学费终于明白的道理,我错了,我以为大家都喜欢新鲜的、都愿意为新鲜、安全的食材买单,都愿意等我把鱼杀好,慢慢做给你吃,我错了。
我现在就是收窄,越来越窄,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很小众、很小众的小餐厅,就一个员工,慢慢熬,慢慢等,等懂我的客人。
最后我想说:未来是预制菜、重口味的天下,而且重口味预制菜大家吃不出来,吃的很香、吃的可以下几碗饭。
最最后,我想说,这几年我很累
我很羡慕西贝、外婆家、绿茶这些餐厅,大家不断吐槽难吃,还不断去吃,每个餐厅一年几十亿,这就是消费者的选择。
最最最后,清淡不辣的餐厅会越来越少(但我希望越来越多),西贝起码还不算太重口味,所以我不希望它死。